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文]秋丛(1)绕舍似陶家(2),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1)秋丛:一丛丛的菊花。(2)陶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解说]一丛丛秋菊绕着我的屋舍,就好像我敬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一样。我绕着竹篱赏菊直到太阳西下。不是我百花之中偏偏最爱菊花,而是菊花开后百花早已凋谢,没有别  相似文献   

2.
[出处]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首诗是说秋天一丛丛的菊花绕着房屋  相似文献   

3.
十月君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笆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描写花中君子——菊花的著名诗句。金秋十月,又是观赏菊花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4.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5.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①,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6.
菊花诗二首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7.
陈霭生 《新读写》2013,(12):46-48
【探源】出自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8.
菊花     
元稹 《早期教育》2001,(22):19-19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渐(xi&;#225;)。不是花中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陶渊明的思想主要是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的原因作了新的探讨,指出陶渊明不是为了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而是为了摆脱贫困家境而出仕。文章对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指出陶渊明的归隐原因不是“大济苍生”的壮志落空和对现实完全绝望,而是“道不偶物”和追求身心自由等等。此外,文中指出陶渊明开始躬耕不是在三十九岁时,而是早在二十九岁以前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诗歌魅力探源邓琼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逾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作一个“直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身后他的声名却越来越大。据考证,唐以前的文人文集较完整地流行至今的至多只有6家,而这区区6家之中就有陶渊明集...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对《菊花》诗的分析判断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它不仅检测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而且突出了文学欣赏这个要旨。下面请看这道题: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还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三》中的“读读背背”有这样一组词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色迷人金桂飘香秋菊傲骨果实累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北风呼啸瑞雪纷飞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教学这组词语时,我改变了以往“读———说———背”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开放性理解语言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大家读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或文章?能背背或读读吗?生1:我们刚学过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投影:秋菊傲骨)生2:我从课外书中…  相似文献   

14.
七彩融于一白,阳光其实是有七种颜色的,但合在一起成了最为纯净的白色。这句话用来形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人和诗再恰当不过了。东晋儒道玄三学大行其道,不同学派可谓并驾齐驱,这三学对陶渊明人生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5.
杨生之狗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控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撰。内容多为妖异神仙之谈。  相似文献   

16.
《学语文(初中版)》2005,(11):F0002-F0002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令的时候.上司派一位督邮到彭泽视察。手下官员要他穿戴官腰,迎接上官。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躬屈膝,向乡下小儿弯腰行礼。”于是自动离职,归隐田园,从此不再当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陶渊明归隐的动因和本质:诗人这一人生抉择不是为对东晋王朝尽忠,而是为了“淳风日尽”的时代谨守自己的“拙生”,在“大伪斯兴”的社会守护人的真性。  相似文献   

18.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历来被后人所推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尤为后人津津乐道,一直被视作清高。称其诗为田园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笔者每次教学陶渊明的诗文,无不产生疑惑,且随着对陶渊明性格及诗文的进一步了解,这疑惑越来越大。我总觉得长期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品行及诗文来熏陶感染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其人格境界受到后人高度敬仰,诗歌亦得到后代读者的普遍喜爱。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评价并不一致,总体而言,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人格以及思想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且各有偏好。从东晋、唐宋明清、"五四"、当代四个不同时期考察陶渊明的接受史,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为人们认识陶渊明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历来以平淡自然著称于世。笔者认为,陶渊明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表现了诗人个体本身的安宁及精神困境方面的超脱,表达出真我的特点。通过作品的“真”来表现“我”的存在,也正是“真”的敞显,使“我”为之一亮,焕发光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