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病毒式传播以速度快、成本低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得到了传播者的喜爱,纷纷开始探索病毒式传播的“妙方”.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来,学者们对病毒式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定义、传播特点、传播模型、分类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但是,对于病毒式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提出病毒式动画这一新的传播形式作为出发点,提出了病毒动画的概念和特征.以新浪微博三种病毒动画高信息密度的运动图形动画、营销病毒式动画、剧集病毒式动画的微博传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博可视化分析对病毒动画进行传播分析和传播特征的研究,并对传播行为引源进行探究.在传播模式、传播路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传播数据,对意见领袖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传播的情感因素,并总结出病毒动画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病毒式传播被营销学者推崇为"零成本"的营销手段,广泛应用于网络媒体,但营销者经济上的"零成本"却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本文从案例入手,运用理论分析,指出病毒式传播及其网络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带来社会诚信危机、媒介公信力下降、网络社会秩序安全隐患、社会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本文旨在强调从理论上重新认识病毒式传播,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建立规范的网络广告传播模式,运用法律监管等手段,严格限制网络广告病毒式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4.
张强 《当代传播》2012,(2):84-86
病毒式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网络传播模式,它颠覆了传统的,以强迫为基础的信息观看模式,转变成以允许和喜欢为基础的主动传播模式,在传播特点上与传统传播有本质的差异。本文就其特点和传播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病毒式网络传播在很多网络事件和网络营销传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它的发展演进将改变未来的传播图景。  相似文献   

5.
孙喆 《今传媒》2013,(6):52-53
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病毒式传播逐渐见诸于众多领域并受到学界业界的重视。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病毒式传播进行概述和概念界定,以病毒式传播的典型个案《江南style》为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病毒式传播机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不足、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功因子。同时,社交媒体成了网站流量的新入口,实现病毒式传播的优质平台。初创型媒体公司Upworthy选取了标题这一最小切口,利用Facebook,实现病毒式传播,以下将借S·F·FBT·C传播公式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营销方式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病毒式营销逐渐进入国人眼帘,但在国内此营销方式尚未在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病毒式营销理论及案例分析,探讨了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通过病毒式营销的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病毒式营销对品牌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毒式广告"依靠其精准的受众定位、迅捷的传播速度、低廉的广告投入以及多样的传播途径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病毒式广告",对其在网络中的传播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维护良性广告秩序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平台在国民认知中逐渐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直线上升,日益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及观念,学界对网络流行语形成机制与传播影响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具备传播性、奇趣性、时效性、社会性、典型性等特征。其传播机制包括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社会化的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再创造,网民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关注,网络名人对网民心理、情感及价值的引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罗东凤 《传媒》2015,(1):77-78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人类进入“微传播时代” 微传播环境可以使人快捷地获取信息、表达自我意见、宣泄个人情感,但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信息碎片化并使信息窄化;信息过载导致信息混杂;网络狂欢化促使网络亚文化的出现;OTO营销盛行,病毒式营销泛滥.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度流行语已经出炉,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评选出的年度流行语,对近年来流行语的传播特征进行了总结,主要体现在:流行语的互联互通、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流行语映射出的社会心理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宁  郑雁询 《现代传播》2014,(4):109-113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7喜饮料品牌于2010-2012年在中国的社会化媒体上投放的系列病毒视频为整体案例,以5W模式梳理其中病毒营销传播的信息、传受双方、渠道和效果,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和传播交互性使病毒营销传播强化了人际传播网络与参照群体的影响,同时实现了从内容消费到关系外扩的联动,形成社交网络集群中心,促进了受众部落的形成,最后对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营销传播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晓 《东南传播》2013,(4):86-87
韩国流行音乐《江南style》上传网络后,点击量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级神曲。本文对其营销及传播方式进行了解析,认为其成功主要是源于它动感十足的旋律、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成功的全媒体营销、迅速的"病毒"式传播及满足了受众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汪平 《报刊之友》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5.
汪平 《今传媒》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6.
鲍立泉 《青年记者》2012,(26):25-26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为传播活动做出指导。然而,伴随着传播生态的不断演进,既有的传播模式往往无法解析新出现的传播现象,形成了对既有传播模式的挑战。如社会化媒体中被广泛使用的"病毒"传播现象,从行动上属于人际传播活动,但产生了大众传播的效果,很难用传统传播模式来解析。因此,业界和学界都  相似文献   

17.
病毒式广告营销的"圈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讯、网络高度发达时代,给了病毒式营销巨大的空间。本文重点探讨了病毒式营销如何设置吸引公众注意的圈套,以及病毒式营销所隐含的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传播伦理和社会诚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隐性传播是与显性传播相对而言的,在特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采用的间接的、内隐的信息输出方式,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①在以往的城市形象传播中,人们往往注重外在的、直接的、短期的传播效果,忽略了隐性传播更为持久的传播力。城市民谣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直播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传播游戏理论角度看,直播电商与传播游戏理论实现了高度契合,受众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游戏式愉悦体验。从受众角度看,直播电商受众在直播间形成了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集结成了游戏共同体。从传播需求角度看,直播电商对受众参与式传播、场景式传播、反馈式传播的游戏传播需求满足,有助于提高传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