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消费者具有不同质量偏好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多阶段的技术许可博弈模型,对双寡头市场上在位企业技术许可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决定最优许可策略的临界网络强度与产品质量差异正相关;从在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看,最优的技术许可策略只存在于产量提成许可和两部制许可之间,且随着网络强度的增大由产量提成许可转向两部制许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立场看,最优的许可策略应为固定费许可;针对企业和社会对最优许可策略偏好的不一致,提出通过事前补贴、事后征税以及受许方企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改善社会福利状况.然而论证结果说明,事后征税仅仅使许可方的部分收益转移给了政府,却无法增加消费者剩余以及改善社会福利,而事前补贴和受许方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等手段虽改善了社会福利,但仍无法达到社会福利最优时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依据线性反需求函数、零技术交易成本和渐进性创新的假设前提,建立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与低质量产品生产企业间质量提高型技术许可模型,在讨论质量差异性条件下Cournot双寡头垄断市场一般均衡的基础上,分别找到并比较了固定费用、提成以及固定加提成等三种许可方式下的最优许可决策、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及其随质量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技术拥有方角度而言,提成许可总是最优。而在固定费用许可约束下,只有两产品的质量差异程度较小时许可才会发生。但固定费用许可一旦发生,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却达到最大,并且通过算例说明了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差异程度越大,固定费用许可较许可前或提成许可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优势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1):41-46
考虑政府的最优补贴策略及其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问题。纳入政府、创新企业和异质性消费者三个主体,构建政府分别补贴给企业和消费者以及无政补贴时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均衡结果。研究表明:当创新产品生产成本处于较低或者中等水平时政府才应当实施补贴,否则不要补贴,并且创新产品生产成本越低,最优补贴额度越高。政府补贴给企业或者消费者时,等效地扩大了创新产品的需求,改善了企业收益、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并且,当企业面对异质性消费者时,政府补贴对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展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121-124
本文在考虑产品差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共性技术国际许可对被许可国社会福利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在差异性产品数量竞争模型中,分别探讨了当共性技术被应用与互补产品、独立产品和替代产品中时,许可企业和被许可企业的最优策略,进而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国际技术许可对被许可国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福利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系统的分析,共性技术所应用领域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被许可企业行为与本国社会福利最优化选择会出现冲突,被许可国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协调本国企业的许可策略,实现社会福利最优.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低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供应链企业会利用各自研发优势合作减排。为研究此类合作减排的补贴策略问题,在基于政府向终端产品收取碳税的政策下,构建三阶段政企博弈模型,对无政府补贴、投入补贴、减排量补贴3种情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碳税政策下,无论政府是否给予补贴,企业都会进行合作减排;两种方式的补贴均可以提高减排量、企业利润和政府效益,但较投入补贴方式,政府按减排量补贴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产业扶持政策是否是实现后进国家产业技术水平赶超的有效手段,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通过构建一个在开放条件下存在技术品质差异的三阶段企业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产业政策与东道国企业技术路线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占有率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关,而与所生产产品的技术品质无关;产品技术品质差的扩大(缩小)将会提高(减弱)竞争均衡时的厂商定价能力,从而提升(降低)竞争均衡时厂商产品的均衡价格;厂商产品的技术路线选择取决于国外厂商品质水平;政府财政补贴影响企业技术路线的选择,不同财政补贴率直接影响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品质水平;产业补贴政策存在一个有效区间.在该有效区间,政府的产业补贴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但政府的最优财政补贴率与国外产品的技术品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冬冬  杨晶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04-1510
通过两阶段博弈模型构建,文章研究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的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分析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对污染物减排、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减排研发补贴与排污税政策搭配使用的效果。结论表明:首先,当排污权的市场交易价格小于某一阈值时,政府应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适当补贴;当交易价格等于或超过该阈值时,政府不提供补贴或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征税。其次,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政府选择合适的排污税与研发补贴搭配使用不仅能激活排污权交易市场,还能使得研发补贴政策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效果最优,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提出了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概念框架,借鉴Stackelberg主从博弈思想,本文构建了共性技术供给及后续商业开发承担企业、市场收益实现承担企业和政府三方博弈模型,考虑企业在产业中不同的主导地位,研究政府不同补贴对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应谨慎同时提供两类补贴;当共性技术研发努力成本较高时,政府应优先使用研发努力补贴;当市场收益实现承担企业占主导地位,研发努力成本较低时政府应优先选择使用单位成本补贴;无论是否处于主导地位,企业技术水平对政府补贴相关参数均有较大影响,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须给予充分考虑。研究结论为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及共性技术研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2)
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纳什博弈和斯塔克尔伯格博弈两种博弈结构形式,分析了低碳研发成本分摊系数和政府低碳补贴等方面对供应链低碳化研发投入的影响,得出不同博弈形式下的企业低碳研发合作和政府补贴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情况下,考虑数字技术应用前后供应商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绿色信任变化时政府部门如何确定绿色产品补贴策略。结果表明:政府对绿色产品所制定的预期目标越高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越大时,政府对绿色产品的固定补贴额度和折扣价格以及供应商绿色产品最优产量也越高;无论是否应用数字技术,从政府角度而言,提供固定额度补贴往往是最优选择。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政府价格折扣补贴有利提高消费者剩余;应用数字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消费者绿色信任,政府最优补贴降低,进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在政府选择价格折扣补贴策略下,随着消费者绿色信任提高,有利于供应商减小库存积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如何将政府有限的R&D补贴资金在创新“主力军”(企业)与创新“国家队”(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最优”分配这一重要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构建涉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部门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理论探寻政府补贴最优分配策略,探究行业规模、产研合作、技术溢出等一系列因素对政府R&D补贴制定和实施的影响。研究证实:只有当溢出效应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时,政府才会对企业实施R&D补贴,并且伴随溢出效应的增大,政府会提升补贴预算资金中向企业投放的比例;产研合作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的意愿,还有益于企业利润、消费者福利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较高程度的产研合作会增强政府向科研机构实施R&D补贴的意愿而降低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聚焦复杂产品,考虑多方合作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及研发企业的有限理性特征,引入合作研发效率、扩散度、公平偏好等参数,提炼政府补贴、政府不补贴、政府主导3种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政府最优补贴,比较各种模式下政府的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的情况下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能够提高产业总产出;政府的最优补贴受到相关参数的影响;公平偏好水平较低、扩散度较高时,政府补贴模式比政府主导模式收益要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产业链上游企业在国外,下游企业在国内,且其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的情形,构建多阶段博弈模型,分别分析政府对下游企业R&D进行投入补贴和产量补贴时的最优补贴率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两种补贴方式下的国内社会福利水平,发现政府应根据具体的R&D特征、市场特点以及产品的国内消费比例,选择不同的最优补贴策略.  相似文献   

15.
溢出率、减排研发合作行为和最优补贴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卫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60-1164
通过建立一个关于政府和双寡头的三阶段研发-补贴博弈模型,在征收排放税的条件下,分别对合作和不合作减排研发的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在补贴条件下,合作研发情形下的社会福利比不合作情形下要高;产业的溢出率较小时,企业进行研发合作会比不合作获得更多利润,而在产业的溢出率较大时,则刚好相反;(2)在补贴条件下,当产业的溢出率较小时,企业选择合作研发行为;当溢出率较大时,企业选择不合作研发行为。针对不同的减排研发合作行为有不同的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6.
吴勇  陈通 《软科学》2011,25(6):25-27
针对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合作与非合作研发并行的情形,构建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政府补贴方式对并行研发模式下均衡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政府仅对合作研发补贴和仅对非合作研发补贴时研发投入、产量、利润、补贴率和社会福利,发现政府对非合作研发补贴情形下的产量、利润和社会福利更高,而相应的补贴率则更低,表明政府对非合作研发补贴的绩效更高。  相似文献   

17.
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构建了纵向差异化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对竞争均衡时企业的利润、市场份额、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考察在不同竞争类型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差异。研究表明:高(低)质量企业为提高利润水平有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扩大(缩小)技术差距的激励;政府出于对社会福利的考虑,在Bertrand竞争时倾向于限制技术差距,而在Cournot竞争时则鼓励技术差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王玮  陈丽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3):363-368,418
通过构建多阶段博弈模型,同时考虑了横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创新"双重边际效应"这两种影响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研发模式(非合作研发或者合作研发)下激励制造商创新的两种策略——供应商研发补贴和政府研发补贴。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策略相比供应商研发补贴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补贴力度总是大于供应商补贴力度,从而能更有效地激励制造商研发、改进社会福利;二是政府补贴策略在制造商非合作研发或者合作研发时能达到相同的市场均衡结果,而供应商补贴策略的效果受到制造商研发模式的影响。此外,供应链各主体对于不同研发补贴策略的偏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9,(1):39-44
从供应链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政府研发补贴和消费补贴的影响,构建了三阶段博弈模型。通过数理分析发现:政府实施研发补贴和消费补贴等措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供应链价值;同时会随着政府研发补贴力度和消费补贴力度的增加,供应链价值、链内企业价值以及消费者价值也随之提升;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提高消费补贴力度要比提高研发补贴力度更能促进供应链价值创造,而在其他条件下,政府提高研发补贴力度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