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四川为例,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站打造、科研生活后勤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三个横向角度,从企业和博士后两个纵向角度,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运行绩效水平较高的初步结论,提出提高运行绩效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进行教师绩效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了教师的科研压力,但其是否会促进科研绩效还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针对该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引入了科研投入、薪酬满足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并基于江苏、安徽地区12所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科研压力与科研投入呈倒U型关系;(2)科研压力通过科研投入的中介作用,对科研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科研压力与薪酬满足显著负向关系,并通过薪酬满足的中介作用对科研绩效呈显著负向影响;(3)薪酬满足对科研投入没有正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制定科研绩效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在当今时代.科学研究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科研软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便捷地将理论构思付诸实践,并快速获得实验结果。通过对研究者使用科研软件现状,以及借助科研软件开展研究之后在发表文章数量、质量及今后从事科研潜力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科研软件的使用对科研绩效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科研软件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科研速度和文章产量,但假如过早地使用和依箱科研软件,则会大大降低研究者今后继续从事科研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基础,以2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人员和研发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效度、验证性因子、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员工-组织交换关系、员工对于组织投入和组织支持的理解与感受因素、组织给予员工的投入和对员工的创新绩效要求等因素对科研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对科研...  相似文献   

5.
吴春明  朱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57-160
科研团队绩效对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指出科研团队的绩效影响因素有四个基本维度,即变革型领导能力、团队凝聚力、团队学习能力、科研制度匹配。这四个维度综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科研团队绩效提升的理论模型,阐明了学习型科研团队绩效提升的三种作用机理:变革领导能力与团队学习能力共同作用提升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学习能力作为中介,提升科研绩效的促进机制;科研制度对团队建设和绩效提升的匹配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情绪和动机视角,引入科研焦虑和成就动机两个变量,分析了挑战性与阻碍性科研压力源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就总效应而言,挑战性科研压力源对科研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阻碍性科研压力源对科研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就中介效应而言,挑战性科研压力源分别通过科研焦虑和成就动机对科研绩效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而阻碍性科研压力源通过科研焦虑和成就动机对科研绩效均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员工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二者共生共荣不可分。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员工-组织交换、员工心理授权、研发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组织认同感对科研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SPSS和AMOS对583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对科研创新绩效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研发管理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心里授权感呈现负相关关系,甚而会负向影响创新绩效。组织认同感不但正向影响科研创新绩效,而且在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研发管理与科研创新绩效关系间起到中介和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有助于指导管理者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实施员工组织关系,并积极引导其根据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和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合乎自身实际的研发管理策略,以提升研发效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绩效考评体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简述了影响科研绩效的因子和绩效考评概况,阐明绩效考评量化指标及量化考评的作用,提出指标体系建立的五大原则,论述了高校常用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方法,强调应用激励机制对提升绩效和科研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营利性科研组织战略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非营利性科研组织是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其本身并不一定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高效率。效率取决于管理,加强战略管理尤为重要。介绍了非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理论,从理论层面界定了我国非营利性科研组织的概念和使命,分析了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实施战略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影响科研绩效的因子和绩效考评概况,阐明绩效考评需量化指标及量化考评的作用,提出指标体系建立的五大原则,论述了高校常用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方法,强调应用激励机制对提升绩效和科研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在科研院所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科研组织的战略管理规律进行分析。以经济学原理为依据,寻求科研组织战略管理的一般规律,并试图探索中科院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战略管理与科研组织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何实现科研组织的战略驱动发展是值得关注的议题。由于目前科研组织战略管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本文选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马普学会、中科院大化所、计算所和心理所进行编码分析,得出愿景、使命、竞争优势和科学问题四个驱动因子,并通过了饱和性分析。通过分析驱动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战略定位是实现战略驱动的核心要素,战略定位决定战略,从战略持续性、战略适应性和战略执行力构建战略驱动的保障体系,得出治理结构、创新文化、应变管理和评估体系关键要素。将战略驱动科研组织的发展模式矩阵及保障体系组合形成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运行模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随着基础研究生产方式和功能发生拓展与延伸,科学组织的运行模式也表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形成了认识驱动型、战略均衡型和动态组合型三种运行模式并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温珂  苏宏宇  宋琦 《科学学研究》2012,30(5):793-800
科学与产业合作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激励了创业型科研组织的发展。借鉴当前战略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联盟能力理论,提出合作创新能力概念,并以创业型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从过程管理的视角出发,将合作创新能力的内部构成和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统一到组织学习和组织适应性的过程中,构建了创业型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理论探讨,将具体的科研机构创新创业行为抽象为其背后的合作创新能力研究,不仅是融合战略管理和科研管理的有益尝试,更是对创业型科研组织理论研究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员工授权管理:起源、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 /FONT /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猛  郑全全 《科研管理》2008,29(3):164-17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获低成本、高绩效和高弹性的竞争需求优势,组织授权员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员工授权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已成为西方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近二十年来有关授权的系列研究,包括授权理论产生的背景,授权概念和授权三种研究范式,文章最后指出授权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科学研究活动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资助科学研究活动的政府和企业等机构也越来越多地要求研究机构证明科研活动是按照最高的标准完成的。充分考虑到目的适用性,在科研活动中采用质量保证方法不仅能够保持科研活动本身的创造力和灵活性,还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吴宇  岳初霁  景婧 《科研管理》2019,40(12):327-330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的发展中,科研工作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并随之发展。本文作者结合所在高校的现状及今年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工作,从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现状及构建策略单个方面,阐述了一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院内研究所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选取同样专注于生物医学领域、以研究为主的洛克菲勒大学作为参比对象。对比方面包括两所机构的规模、经费、文章数目、诺贝尔奖以及院士得主情况。分析表明:科研的投入多,不能保证效果好。科技体制包括经费资助体系对科研产出起着关键作用。稳定支持和竞争相结合的科研投入,产出效果更好;通过Peer Review的竞争性项目的计划更完善,产出更好;科研队伍越精干,投入产出比越高。  相似文献   

19.
以Scopus数据库引文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构建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进行综合分析,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维度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力水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研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重视学术品质,关注国际科技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加大海外引智、引才力度,加快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引导科研人员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To speed up strategic alliance in R&D activities, different forms of 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different roles including the input-oriented, the output-oriented, and the matrix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strategic alliance consis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s. However, the study adop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at different alliance modes has never been discussed. Therefore, the paper employs absorptive capacity to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Since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is inadequate for addressing how well the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develops in the organization. A conceptual model to analyze the tension between product strategies and their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is proposed to challenge the vacancy.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a matrix R&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inly transfers knowledge to input-oriented R&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nd mainly integrates capabilities from output-orient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n vertical integration.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strong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lead to a stronger link between product strategi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vertical integration. Oppositely, the link is strengthened if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and weaker management controls are present in horizontal integ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