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防止各种灾害的破坏。地震、火灾是建筑灾害的主要来源,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到防灾措施。结合龙岩市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建筑业防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还应: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减灾;2)重视城市灾害防御;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4)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5)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代湖南减灾防灾措施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素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古代曾采取过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指导农耕等减灾防灾措施,对减缓灾害危害的烈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教材关于灾害科学教育方面的内容较为丰富,从整个教材结构看,它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从课程内容看,前四章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分别涉及到自然灾害中的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的有关内容;第五章到第八章,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着重讲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里面主要涉及社会灾害较多,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具体内容见表1。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灾害是制约西部山区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减轻泥石流灾害成为西部山区城镇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和论述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分布及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泥石流预警、土木工程和生物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对策,并针对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不可避免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来减轻泥石流灾害损失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老年教育》2009,(5):48-4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延伸范围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应积极主控防灾、建立设置灾害预警系统,监控灾害的形成和发生。本文就以预防为主,科学防灾为原则对铁路自然灾预警机制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单元教学设计的背景;以灾害识别—灾害成因分析—灾害防御为主线,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前三节内容进行整合,从认识灾害到分析灾害成因并提出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防灾减灾措施,逐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升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6,(7):47-48
【常考考点】 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 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防御措施仍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球灾害总损失的四分之一左右,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发达国家灾害损失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0.5%。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除了自然灾害,诸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人为灾害也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防灾行政管理及都市综合减灾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日本政府防灾行政管理的作法,概述了在灾害基本法规定下的都市防灾规划,同时对比了中日在城市灾害管理上的不同作法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浙闽丘陵区自然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成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5):42-43,61
浙闽丘陵区是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自然灾害以台风和风暴潮为主,灾害突发,并发,群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区内灾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浙闽兵陵区自然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西南几省的大旱、各地沙尘暴龙卷风肆虐、2011年2月的新西兰地震以及3月的云南地震、日本地震,使我们惊恐地发现灾害一直笼罩在我们身边。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己刻不容缓。“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可见在教学中实施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1.植树造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是: A.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相似文献   

15.
【常考考点】*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防御措施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梳理】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东省旱灾害有频率高、概率大、季节性、连续性、地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并分析了山东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减轻水旱灾害的主要措施,即:提高公众的水旱灾害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工程体系建设;改进非工程防洪抗旱措施;搞好防洪抗旱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地分析和研究了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探讨了非工程措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国家1998-2010年减灾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灾情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国情,灾害问题正在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因此,特别需要将综合防灾减灾上升为国家战略,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防灾减灾实践,同时设定国家防灾减灾战略目标,通过举国动员、理顺体制、优化投入及其他有效措施来实现防灾减灾目标。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 ,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 ,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 ,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 气象灾害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自然灾害 ,也直接或间接与气象原因有关。 2 0世纪 80年代因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占自然灾害总死亡人数的 6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