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议草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造星时代的来临,“草根”一词流行起来。本文通过对“草根”一词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武。草根文化”。  相似文献   

2.
《当代职校生》2011,(10):18-19
自从“草根”一词红了之后,很多自食其力的打拼者也跟着红了。胡亭和辜应勇作为“草根创业者?的优秀代表,成为了青年创业者的新偶像。  相似文献   

3.
话说“草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草根”一词频频见诸报刊。特别是今年暑期.“超级女声”、“莱卡好男儿”、“雪碧我行我秀”、“梦想中国”等“全民选秀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草根”更是流行于民间.成了大众流行语.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例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草根”一词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真可谓万人瞩目。上网随便一搜.那真是“草根”遍地.野草丛生。如:草根经济、草根文化、草根政治、草根文学、草根博客、草根工业、草根学者,甚至是草根MBA、草根和尚等等。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草根”。例如: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拿“草”作联想的很多,比如“草”一词旧时可指山野、民间,如草民、草贼、落草等,贬斥意味十足,现在基本不用。它还可以比喻人的弱小和不为人知,如大家耳热能详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草尚且如此,草根更微不足道。它既无花之妖娆,又无草之葱翠,当然更易联想到人的弱小低微,只是在汉语中很少拿草根这样说事。但在英献中,当需要表示和主流相对的组织或活动时,人们常常  相似文献   

6.
董小勇的“草根”味很浓——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成才在农村。他说:“班主任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专业,越‘草根’,越需要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7.
基于借鉴民俗学的相关理论,从草根、草根群体以及草根歌手等相关概念,分析论证了"草根歌手"这一社会群体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研究认为,"草根歌手"应当是那些来自社会底层,并站在底层、表达底层意愿歌曲的个体或部分。  相似文献   

8.
太仓市实验小学的草根化校本研究使研究和反思成为常态,它主张校本研究贴近实践,根扎学校,根扎课堂,根扎班级,根扎学生。草根文化是在草根化校本研究中积淀形成的,是融合了地域传统、学校历史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其精神内核为"坚韧、质朴、灵动、舒展"。"草根情怀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价值的自由精神教育,是一种尊重多元文化的、民族情感与国际理解相融通的教育,是一种尊重社会进步的、追求人格完善与智能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2005年的芙蓉姐姐,在网络掀起了一场“审丑”的风暴。 而2006年,“草根们”作为一种化偶像的兴起,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在越来越多的包装和越来越豪华的炒作使人们产生普、遍庆倦的今天,草根的.力量应运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经编辑巧夺天工之手,王庆忠、陈家晶同志基于“草根”,不约而同地为我们打开了学科教学的新视野。王庆忠同志以中学生复杂、强烈的情感需求作为教学突破口,自创四大草根煽情招数,通过情感熏陶、无痕渗透,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招数创意十足、趣味十足、效用十足,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实际稍加改造,就能生成属于自己的高招妙术。陈家晶同志受《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启发,以“食客”“食材”“厨师”串联,以接地气的“了解草根人物一体味草根经历一感悟草根精神一践行草根行动”为教学主线,倾力打造“色香味形”俱佳的生本课堂,感受“舌尖课堂生本味”。两位同志独具个性的教法与创意构思,值得广大读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其中阿里木被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崔永元这样评价阿里木:“阿里木的义举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哪怕一米见方的铁皮家当,你也可以为慈善扇风点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读罢,我总觉得“扇风点火”用此不妥,无论其字形还是感情色彩都属误...  相似文献   

12.
高乐 《现代语文》2008,(1):116-116
本文对新词语“草根”,从词义、来源以及其新组合词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组后阐释了其文化内涵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3.
笔孤陋寡闻,偶从散乱资料的字行里发现“草根式研究”或“草根研究模式”的字眼,不由心头一亮,虽吃不透“草根”之出处和其确切的含义,却已经充满奇思妙想,暗暗称赞“草根”之提法,实在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4.
以澄清“基础教育”、“草根文化”等基本概念为出发点,从维系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成员的生存、培养其道德习惯与审美情感、促进其民族认同等三个层面,提出西南民族地区各民族“草根文化”所具有的基础教育意蕴。最后对落实“草根文化”的基础教育功能提出了三点建议:确立新的民族基础教育观、整理加工“草根文化”、加强校内外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新词“草根”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根”在一些报纸杂志、互联网频频亮相。“草根”的流行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潮流,是大众传媒时代普通群众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参与权的产物,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平民意识、自我意识”崛起的体现,是人们对“草根”具有的求生存、求发展等性质的认同,也是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中普通人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心声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历史短暂却有着其文化的特殊性,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城市经济的发展、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奠定了“草根”文学的受众、传播者基础,元代文学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他们的文学创作蕴涵着“草根”情结,在题旨境界、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独特鲜明的美感风貌.元杂剧和元散曲以通俗质朴的语言、直敷其事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典型体现着元代“草根”文学平民化、世俗化、创新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草根文化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事物被标注上了“草根”这层新的含义.面对草根文化迅猛的影响力,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草根的基本含义,并对现在社会上充斥着的杂乱不齐的草根文化加以区分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章试图通过草根文化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风不吹草不动,草根们的风起云涌,草根明星的红透半边天,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各个社会层面对于草根的关注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社会好像也很乐于接受这一新的变化。风在不停地吹,让草根一直飞下去……  相似文献   

19.
周永强  邵珺 《江苏教育》2023,(36):65-66
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从自身发展历史中出发,继承与发扬钱穆治学精神,积极唤醒教师内需,开展“草根式”教研。“草根式”教研以研究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扎根于教育实践并形成“草根”教研文化,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兔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组合、深圳民工街舞团等“草根”纷纷亮相,堪称一大创新,给央视春晚带来了不少新看点。于是,许多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栏目纷纷打出“草根”牌,目的就是使节目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从而扩大影响力、提高收视率。由此可见,电视栏目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以达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