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读了《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篇文章,受到很大启发。文章通过《穷人》这篇文章里的一些朴朴实实,恰如其分的句子,告诉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和激昂的语句,而在于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我看着这篇读写例话,不禁想起了我在写《广场卫兵》时的一件事。那是一个炎热  相似文献   

2.
用词准确,就是使用贴切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揭示客观事理,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词准确,第一要合乎事实,合乎情理;第二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第三要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教例]教学目的:1.通过作文训练,提高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2.巩固一般写事文章写作方法(交代六要素,经过写具体);写作过程中,先想好中心,按顺序写;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3、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确定中心,按顺序写;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表达真情实感。。教具准备:录像带一盒、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审题1同学们,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写周围发生的一件事)这和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什么区别?广发生”指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周围发生的事”指这事发…  相似文献   

4.
本组课文侧重于指导写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写文章要表达真实感情,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穷人》、《中条山的风》和《彩色的翅膀》三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说明怎样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为  相似文献   

5.
《穷人》中有这样两个描写桑娜心理的词语:心惊内跳、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有相同地方(都是形容心里不安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体会到文章恰如其分地用词造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特色,我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反复朗读,前后联系,理解词意。(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6.
一、首先要弄清“扩展语段”与“造句”、“扩句”的区别  造句是用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只要这句话中包含这一个词语即可;扩句是把短的句子变长,只要加上定状补等有关成份就行了。而扩展语段远不是如此简单,它要求用所提供的内容,来扩展成一段话。既是扩展成一段话,就必须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其中,至于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制以及特定的情境而定,即使题目中没有明显的限定,我们在扩展语段时,也必须反映一定的思想感情,才能使扩展后的语段丰富、饱满。如:扩展“他上了教室。”如果扩展成“今天早晨,穿…  相似文献   

7.
一、词语解析词语解析不是简单地解释词语,而是对每个造句用词都尽量把词的语素意义讲清楚,把词语解释得通俗易懂,并列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学生通过词语辨析,对造句用词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造句就有了把握。比如用“欢呼”一词造句,先给学生分析“欢”是。“高兴快乐”,“呼”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小兴安岭是一个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 .重点理解“抽出”、“密密层层”、“飞舞”、“呼呼”等词语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3.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难点 :体会夏天森林、浓雾景色的特点。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导入新知。同学们 ,通过…  相似文献   

9.
《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下面以《葡萄沟》一课的造句练习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指导学生造句要做到:一、用词要恰当用词准确、恰当,是造句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学生造句时做到...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10课《难忘的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反映台湾从日本统治下收复之后,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编在“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重点训练内,即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写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用词造  相似文献   

11.
[教例]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在旧社会,资本家是怎样和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榨的。2.学习领会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3.朗读训练。教学正点: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教学难点: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农民的。课时:3节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朗选第一段,思考:1.这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民运了很多米进城来染)2.从哪些词语看出米多?广横七竖八”说明运米的船多;“船身压得很低”说明每只船装的米很多;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横七竖八”不仅形容船多,而且…  相似文献   

12.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较之于“鲜明、生动”,“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指朋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它要求组句根据语法、逻辑,做到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稳妥,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适当.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关联词语,按照词义范同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切合语境和对象等。  相似文献   

13.
曹国宾 《新高考》2007,(Z2):15-1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江苏2007年《考试说明》的新增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但把它作为一个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单独而明确地列出来,在江苏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考点解说(一)准确。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应颠倒…  相似文献   

14.
一、借助语文教材,精美章节引读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文质兼美之作。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各种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揣究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意境等,使文章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使其成为陶冶、感化受教育的熔炉,从而“入境始与亲”,把饱蘸思想感情的语言内化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思想感情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宜从精美章节中创设朗读,  相似文献   

15.
如今书籍报刊上的文章,时常出现用词造句“唯恐不及”的现象,就是作者在造句时,对于某一意思唯恐表达得程度不够,唯恐读者不明白他要说的意思,因而就在句子中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使句子显得哕唆、累赘、费解。例如:  相似文献   

16.
《大海的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了《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讲读课文,在懂得了什么是用词准确,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及用词准确有什么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作者怎样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事物和表达感情的,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之形成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是体会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理解作者以“大海的歌”为题的用意。  一、整体入手 理清思路《大海的歌》以作者游览的行踪为序,对“码头上”、“海港里”和“大海中”三处典型地点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  相似文献   

17.
二、积累词语,打开作文之门 1.用词要准确看到这个“用词要准确”的题目后,有的同学可能会想:这还能有什么问题?我从来没有用错词语的现象。其实,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有很多用词不准确的例子。如:“妈妈下班后,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走进厨  相似文献   

18.
围绕重点加强训练──第十二册第三、四组课文教学建议于永正江苏特级教师部编语文第12册第三组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训练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读是写的基础。因此,教这一组课文时,首先要读好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文《一夜的工作》写作者给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歌颂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教学中我立足读中学写,一课一得;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把握内容,直奔中心1.继续学习课文:一夜的工作2.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3.指导学生抓住“劳苦”、“简朴”、“多么”等重点词语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