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只知道自己希望从事这份工作 ,因为这个单位条件好、有发展前途”一位正在求职的大学生说。“我选择这份工作 ,是因为原来我做过这个工作。”一位中年人说。“我干什么都行 ,什么都感兴趣。”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说。很多人在求职时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从事某种工作 ,却没有仔细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工作 ,是否真正喜欢这份工作 ,其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认识自我”是重要的第一步。认识自我 ,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 ,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  相似文献   

2.
发现自我     
【活动目标】 1.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掌握“发现自我”的途径,尝试客观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3.初步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  相似文献   

3.
人看自己是这样的近 ,似乎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却又是那样难 ,似乎时而清楚时而模糊。老子曰 :“识人者智 ,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 ,虽称得上是智者 ,但这算不上是明白的人。识人者不但要尽可能识他人 ,更应该充分地认识自我 ,清醒地了解自己。一、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1.认识生理上的自我青春期的青少年认识生理上的自我 ,最突出的是 :第一 ,认识到自己的生长发育已达到成熟水平 ,是个大人了 ,身体和体重迅速增长。第二 ,认识到性发育的差别 ,并感觉到性成熟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的…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悦纳自己和不悦纳自己的人的具体表现,以便于更好地认识自我;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悦纳自己。  相似文献   

5.
《量有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中,智力只占20%,其他因素如自信心、情感、意志;被视为情商的因素和背景、机遇、健康因素占80%。也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应该努力认识自我、充分表现自我,进而把握自我,做自我的主人。认识自我的根本目的就是做自我的主人,也就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调控自己,把握自己。在这方面,走进全国名牌大学的学子们是这样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你属哪种性格性格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从心理卫生角度分析不同类型性格与行为,有益于人们去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心理学家与行为学家们指出,具有A型性格和B型性格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往往由于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对自己的身...  相似文献   

7.
认识自我     
【设计理念】 本系列篇设计了三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活动:“画自画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灵中的自我:“我是谁”问卷。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关系;“价值拍卖”游戏.激发学生深入地思号自己的价值观念。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度光阴的人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我在此意义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性格即命运。”但是,这并不说明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人不能决定自己的性格。性格无所谓好坏,好坏仅在于人对自己的性格的使用,在使用中便有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认识自己     
【活动目标】1.通过一系列假设,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是与众不同的。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3.通过写有关自我的小诗,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坚定信心,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活动过程】一、导入你,是什么?会什么?想要什么?能够做什么?了解自己是人生的第一课!决定一个人层次、境界、地位的高低,全在于大脑中的那个“我”。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即是成功;不认识自己,想扮演他人,即是失败。无知,会让你痛苦地走一辈子冤枉路,自知,是人生的第一步!二、我是与众不同的通过一系列假设,即使面对相同的假设,每个学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性格与命运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我在此意义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性格即命运。”但是,这并不说明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人不能决定自己的性格。性格无所谓好坏,好坏仅在于人对自己的性格的使用,在使用中便有了人的自由。命运当然是有好坏的。不过,除了明显的灾祸是恶运之外,人们对于命运的评价实在也没有一致的标准,正如对于幸福没有一致的标准一样。就命运是一种神秘的外在…  相似文献   

11.
【考题透视】纵观2004年各地的考题,我们发现,命题与半命题作文内容有着惊人的吻合———“自我”类考题渐为核心,笔者收集的20道考题中,出现“我”字的便有13道,像“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也是富翁”(广州)、“藏在我心中的秘密”(青海)、“需要我”(北京)、“我的”(吉林),它们似乎都明证:作文题虽然各异,但视野相对集中,开始由社会、自然、想像类考题向“自我”靠拢。又如“认识自己”(昆明)、“心事”(天津)等话题,同样是或引导考生认识自我,或鼓励考生树立美德。专家分析,这种特点会是当今作文命题的热门话题之一。【精彩新题】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小引】作文是自我的宣示,心灵的释放,它需要知音。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应该成为这样的角色。新学年开始,我们为高一新生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一定是《向你介绍我》,目的是藉此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性格、志趣。当然也藉此了解他们的作文水平,但这并不是重要的。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性格、志趣与作文教学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请看下面的“师生笔谈”。【作文片断一】我不爱表现自己,总想做一个普通的人。我喜欢于沉默中反思平时的所作所为。我很善良,也很热心,当有人需要我帮助时,我一定会热心帮他,我觉得帮助他人是最快乐的事。我…  相似文献   

13.
自我评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主教育。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能团结他人,更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适应,尝试着完善自己的性格。引导学生及时、中肯地自我评价,指引行为,使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理念】高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时期。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不仅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也面临着自我角色、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本节课通过"我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等活动,以及乔哈里窗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体验,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客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核心提示】"认识你自己",这条据说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箴言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那么,如何认识自己,这种认识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学生,其自我评价(SA)、自我体验(SE)、自我控制(SC)均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被分裂的主体也会有所区别。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幅像”,首先应该画好由自我意识决定的“主体我”。因为由“主体我”的思想、认识、观察、判断来决定的“客体我”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正视自我     
【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自我。 2.帮助学生学习接受他人的反馈、从多角度认识自我,树立更客观的自我形象。 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改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认识他人     
【活动意图】接纳他人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进一步延伸。本活动设计的重点,旨在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活动一:我的人际财富图【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现有人际财富的状况。2.对自己的人际财富进行必要的整理。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提示】"认识你自己",这条据说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箴言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那么,如何认识自己,这种认识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言:今年本刊第五期曾向大家介绍了一篇法国会考作文,题目是村自己的爱好是任其发展。是加以克制》,此文因其严谨而富有新意的议论风格,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兴趣,他们纷纷致信本刊,要求继续刊登类似的文章,以便从中借鉴一些不袭常式的议论方法。本期“海外中学生佳作选”栏目再次向大家推出一篇法国会考作文——《阅读文学作品与认识自我》,希望能给同学们的议论文写作带来一定的启迪意义。【作文题目]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认识自我、丰富自我,您的看法如何?【学生作文]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袖珍作品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