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的课堂教学“一招”是“创新作业设计”。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的习惯是一课一练,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练习,所用时间少则一课时,多则两课时甚至更多。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中途放下笔甩甩手腕再接着写的学生。老师出的题大都是凭当时的想像,想到什么练什么。几乎每课都是机械地抄生字、词语、词语解释等着重于识记、理解的内容——这样老师改起来也方便,不需要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2.
曹洪玲 《山东教育》2003,(25):17-18
像往常一样,我又给同学们布置家庭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作业是把第十课的生字生词……”“带拼音写两遍。”我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便齐声高喊。接下来就是一片吵嚷声:“又是这样,我早就会写了,还写!”聪明的班长张杰并不介意我的存在:“会写了,不会再写一写,巩固巩固嘛,显能!”嘴快的陈岩,耳朵也灵,接着话茬就来了一句:“就是,写两遍怎么了!”一向为老师利益着想的徐立强不失时机地补充着:“写就写,这不简单,抄抄就万事大吉了。”真有的同学已经动笔写了。“老师怎么总布置这样的作业!”班里不太喜欢说话的张琳琳和耿艺菲也在小声地发…  相似文献   

3.
郭英超 《小学语文》2008,(11):62-62
又到周末,和往常一样,我习惯性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星期天的作业:1.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写两遍;2.默写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3.写一篇周记;4.读一篇好文章,写出读后感或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识字问题。以前总是按大纲的要求去解决生字问题,让学生会读文中应会读的生字,会写课文中应会写的生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后来,经过几篇课文的教学后,我逐渐发现了学生在识字上并不向我想象的那样。由于这一教学环节的失误,致使学生遇到以前学过的字,  相似文献   

5.
王兆刚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前几天,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中,一位讲课老师的一个大胆新颖的课堂设计,禁不住令人暗自叫好。这位老师讲的是《落花生》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自读自悟,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按照常规,老师应该做总结,为学生布置作业了。这位老师却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他们还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大家知道《春天的雨点》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 ?哪几件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继形成如下板书 :乌汉娜 补 课送她回家 达丽玛2 .同学们的发言 ,说明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这并不表明读懂了课文。课文的很多地方值得你们去研究。谁能根据板书 ,联系课文 ,还想进一步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给达丽玛补课 ?怎样补课 ?2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送达丽玛回家 ?怎样送她回家 ?3达丽玛对乌老师的帮助有什么反应 ?4乌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达…  相似文献   

7.
<正>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吗?生:知道——《五彩池》(师板书课题)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但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于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相似文献   

8.
一天下午,放学前我到教室布置语文作业:“今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第六课生字三遍。”“老师,黄林已经写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几个平时喜欢插嘴的学生抢着说。我一愣:“他们怎么知道作业的?难道上午上完课我已经布置了作业?没有啊!”仔细一想,疑团顿开。因为以前我们每次学习新课文后,家庭作业的第一题我总是布置写三遍生字,没想到这些小家伙竟摸出了规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识字问题。以前总是按大纲的要求去解决生字问题,让学生会读文中应会读的生字,会写课文中应会写的生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后来,经过几篇课文的教学后,我逐渐发现了学生在识字上并不向我想象的那样。由于这一教学环节的失误,致使学生遇到以前学过的字,由于遗忘又成为了"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就执教语文,刚开始,我像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一样,用传统的教法进行教学。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先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习生字生词,教学生划分屡次段落,概括段意,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教了些年,老师对课文字句篇章以及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板书没有一丝含糊,学生的笔记也写得工工整整,可学生的成绩就是没有一点长进。  相似文献   

11.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第22课《云房子》。举起小手,和老师一同来写课题。“房”是这一课的生字,先写一个户字头,再写一个“方”,注意,把横拉长,写完横折钩再写撇。(生书空,齐读课题)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还学写了生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出示生字卡片)这都是本课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预习指导,训练自学能力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一篇课文而言,可以设计常规性预习作业和自主性选择作业。常规性预习可设计以下几项作业内容:1.通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会读、理解意思、写正确)。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4.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你感动的语句。5.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6.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下基层学校教学调研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语文教师普遍不太重视学生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不少语文教师缺少作业设计的方法和能力,也有的教师贪图省力,懒得动脑筋设计,以致学生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课堂训练不到位,课外作业效率不高。为了给基层学校教师提供一定的案例和指导,最近,我对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总体设计,一方面把设计的教案和作业提供给两所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师使用,另一方面自己上体验课,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设计的内容。现提供这个单元中《母鸡》一课的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4.
华丽 《考试周刊》2011,(70):65-67
说起小学语文第一课时中的词语教学,我的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情景:课前,老师把生字组成词语挨个儿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在生字上注好拼音:生字中容易写错的笔画用红色或黄色的粉笔突出来;写了满满一块小黑板(生字表上的“三会字”是总归要写的,绿线里面的“两会字”就看情况了)。课上,老师就把这块写满生字词语的小黑板挂起来,逐个地反复地读,记字形,解词义,还要扩词、造句……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起码有一半花在这里。结果呢?词语会读了,理解还停留在读词典上的解释的阶段,甚至没有充分的时间把融入词语的课文读通顺、流利。细想之,问题就出在这样的词语教学上。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下午放学,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学生正在等着我布置作业。一个学生说话了:“每个生字写两遍,后面组个词,再让好朋友听写一遍。是吗?魏老师?”我发现学生的脸上都没有一丝高兴之意。看来,我日复一日固定不变的作业布置模式已经让孩子们厌倦了。一丝愧疚涌上心头,我话锋一转:“同学们,那你们想怎么写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回家读读课文就行了,因为我已经会写生字了。”  相似文献   

16.
事例一 :自习课上 ,我为学生搭设了自己设计作业的舞台 ,以“今天我出题”为主题开展作业设计及作业展示的系列活动。在学习了《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之后 ,我启发学生说 :“这篇童话写得生动而又耐人寻味 ,我想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领悟 ,谁愿意将你的想法以作业形式展示出来呢 ?老师期待着你们新颖作业成果的诞生 !”听了这样的非指令 ,可以自觉自愿完成的带有启发性的作业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了 ,纷纷查找资料并动手操作。在“今天我出题”作业展示课上 ,同学们各显其能 ,有的自己做雕刻家 ,用各色彩泥雕刻了一个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在班会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发言了:"老师,您平时教的生字,我在课上就记住了.可我的字总写不好看,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练练字?"经他一说,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练口算;有的却想多练朗读;还有几个同学要挤出时间写观察日记……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和期待老师认可的目光,我感动了--八九岁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呀!  相似文献   

18.
一、拓展作业内容1.作业的思维化。以前,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薛法根老师在我班执教《天鹅的故事》,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完整过程:(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临摹仿写;(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3)赏读课文,感悟文中的感人场景;(4)引导质疑,深化理解课文。整个教学过程,薛老师扎实训练,耐心引导,不张扬。朴实、扎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本文侧重其中的(1)(2)(4)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的是《与象共舞》(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教学:(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在学生自读时,我将本课的8个生字及生词抄在黑板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开始检查学生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睹、驰、摩、尴、尬、彬、绅、氛、悠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