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不可无一     
《中文自修》2009,(9):51-51
郑板桥的书法俗称“板桥体”,非隶非楷,非今非古,却成一绝,实因其打破常理之“怪”,字由心生,字之怪其实映射出的是板桥个性才华中不羁世俗之怪。“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的既是板桥之字,更是郑板桥这样的怪才。古时如是,今者亦然。  相似文献   

2.
陆忠良 《成才之路》2012,(20):62-63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士,晚年署名板桥老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曾是康熙时期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曾因“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辞官后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相似文献   

3.
论郑板桥家书的人文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时有扬州文士李啸村,用一联语来概括其一生:“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十二)板桥给后人留下的独具个性的文艺作品,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其中“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旨远之处”(《板桥自叙》),“皆世间不可磨灭文字”(张维屏《松轩随笔》),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4.
板桥先生,姓郑,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康照32年(公元1693年)生,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卒,终年73岁。他是我国清代“扬州画派”的一位杰出代表,号称“扬州八怪”中的一“怪”。他的绘画、诗词和书法,被誉为“三绝”。以下记述的,是有关板桥先生日常绘画写字作文生涯中的几件趣闻“怪”事。一板桥先生有个“怪”脾气:对于肩挑小贩、放猪牧鸭这般穷人,只要给他送一碗烧热了的狗肉,他总是作书画小幅以回敬;可是,对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1693~1765),清朝著名的画家,原名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郑板桥中进士,曾担任过山东知县,因为赈灾民请命而冒犯了豪绅,后被罢官回乡。郑板桥擅长诗词、书画、诗书,人称为“三绝”。他所画的尤以兰、竹、石最为精妙。他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被称为扬州“八怪”之冠。  相似文献   

6.
一、“板桥体”作文的命题与审题 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写作(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相似文献   

8.
现在出版的各种汉语字典上,“馨”字的读音标为“xin”,属于前鼻音,不知道是根据什么理由来确定的。实际上,我们有更多的理由认为这个字应该读作后鼻音,即读作“Xing”。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独创一格     
有一些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很能够说明艺术上发挥独创性的重要 ,和应该通过怎样的道路来发挥独创性。第一个是关于“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郑板桥诗、书、画当时被人称为“三绝”。他以画兰竹的方法渗入书法中 ,独创一格 ,被人称为“板桥体”。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 ,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发扬创造性。例如他学画 ,广泛地吸取诸家之长 ,对前辈单越画家崇拜得不得了 ,以至于刻图章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明代画家徐渭 ,号青藤 ) ,但绘画却决不一味仿摹前人。“板桥体”的创造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他立下“熔铸古今”的大…  相似文献   

10.
【高考真题】 200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试题: 写作。(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相似文献   

11.
“字面、字间、字外”阅读法是一种由表及里,即通过表层、深层至评价层的阅读方法。本文以《高级英语》课文为例,对此阅读法的运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传承与创新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此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的:“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模仿。”  相似文献   

13.
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人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所说的“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相似文献   

14.
传承与创新     
《中学理科》2009,(10):8-8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若说起被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还有如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郑板桥在山东任县令期间,一次游览莱州的云峰山时,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时辰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中.茅屋主人是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儒雅老翁,屋中还陈列一方石质细腻、镂刻精良的桌子般大小的砚台.翌日晨,老翁请郑板桥题字,并声称要刻于砚背.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清代扬州化和商业相关。清代扬州盐业和漕运的繁荣,为“扬州八怪”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舞台,同时也使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商业化、市俗化的审美特征。首先,“板桥风格”反映了一种平民思想,具有自我表现、自我娱乐的色彩。其次,“板桥风格”中具有一种化雅为俗,以俗为奇,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第三,“板桥风格”体现出一种美丑互见、立异标新、取悦商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重访板桥     
板桥不是桥,是人,一个赫赫有名的人。他的大名叫郑燮,由于燮字较生僻,一般人只知道他的“板桥”之号。1693年11月22日,郑板桥出生在风光秀丽的江苏省兴化市、1765年1月22日辞世后,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  相似文献   

18.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相似文献   

19.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县人,公元1693年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乾隆元年中进士,一生经历了卖画、做官、再卖画的曲折道路,终年七十三岁,板桥撞长诗、词、书、画、篆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诗、词皆别调”,书法自称“六分半书”,画兰、竹“尽脱时习”,问画山水、花鸟、鱼虫“亦非凡手所能”。当时扬州聚集着“领异标新”的画家金农、板桥等人,世称“扬州八怪”。他们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的画风,在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板桥以其“怪”和“绝”知名于世,本文将从其曼怪”的内涵和“绝”的效应两个方面予以探讨,从而勾勒出他的人格风貌与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自称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板桥少颖悟,家贫而好学。赋性旷达,落拓不羁,“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乾隆元年(1736)四十四岁方中进士。乾隆六年至十七年(1741—1752)先后于山东范县、潍县任知县,逢荒年则开仓赈贷,救民无数,“时有循吏之目”(上引均见《清史列传·郑燮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