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对现阶段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查找出阻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创建适合于、适用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模式,即组织管理模式、经费筹集模式、品牌宣传模式。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是通过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来促进人的健康,这与医护人员通过治疗、照料使病人恢复健康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中职医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的信念,强健学生身体,为学生作好体力储备;健美学生形体,提高学生从业自信心;开展团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编制体育处方,教授适用技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已经不再适用,而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则是为了让学生们以中考为一个平台,树立起"终生体育"的运动意识。本文主要从拓展项目范围,避免重复练习、增设活动项目,赋予选择权利、加入集体项目,优化人格品质以及加强过程管理,遏止腐败现象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上述观点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学生体育过程中,抓好足球这一特色项目,将之打造成学校体育的品牌,以此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学生体育过程中,抓好足球这一特色项目,将之打造成学校体育的品牌,以此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许斌 《考试周刊》2011,(83):148-149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时期,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学应从培养目标出发,围绕健康教育的主线,建立适用于高职高专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系——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保证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正>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让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应基于创新角度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优化。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利用小学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爱上体育运动。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通常是根据教师所教学的形式来确定的,这要求教师在对体育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学的实际功能,优化教学的整体水平,确保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39):166-167
自卑心理是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选用一则典型的自卑心理案例,通过辅导员对这则案例的有效处理,总结出若干适用于解决高职学生自卑问题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金东 《学子》2014,(6):74-74
正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有能独立创编更符合需要、更适用于不同体育课内容的游戏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创编游戏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创编方法,才能使创编工作顺利快捷,创编出来的游戏比较规范。一、创编原则锻炼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它必须具备体育的健身作用。通过游戏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评价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视角重心逐渐转向教育领域的学习评价,特别是学业测评。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评价,而数学模型在这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其中,模糊数学模型适用于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数据包络分析与马尔可夫链则适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营造校园氛围、活跃师生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校体育特色、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之一。棒球是符合学校体育基本任务的课程,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体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发展相应年龄的爆发力、速度灵巧、反应等基本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杭州市第十三中学棒球队成立于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据北京的一个调查表明,对小学体育课感兴趣的学生仅占46.5%。而体育本来就是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一门学科,体育课堂教学则是使其更组织化和具有指导性,它的  相似文献   

13.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论》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也提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和终身锻炼的意识,使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所以,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基本体育知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的体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陆道军 《考试周刊》2009,(13):155-156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掌握如何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能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一种具体表现。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空间大、组织繁、外界干扰因素多、学生思想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则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中广泛存在厌倦现象,并已波及到体育教学。然而,绝大部分对体育学习感到乏味,对体育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可以被列入“假厌学”中,这写学生内心并不讨厌体育活动或是体育课,而是体育课上教师所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体育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学科,体育受到学生的喜爱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教学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认识不单单是使学生喜欢体育的问题,而且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之间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影响我们推进体育教学科化进程的重要问题,因此这部分“假厌学”学生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地去加以分析与解决。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体育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上指出,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根据新课程提倡的学生主体理念,在体育教育中,也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也同样适用于初中体育课堂。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提问,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通过思考获得体育知识,提高动作的准确性。更好地形成体育技能,同时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那么,初中体育教师该如何做好提问的有效设计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四个度。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49):123-1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初中课程中除书面考试学科外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培养完整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所有体育教育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对当前发现整理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初中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措施,希望帮助广大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掌握如何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能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一种具体表现。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空间大、组织繁、外界干扰因素多、学生思想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则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展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提出了计算机支持的运动认知学习策略,并实现"教师-学生-多媒体"多元互动学习。设计开发了共享式体育多媒体教学系统。系统教学资源一部分适用于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一部分适用于体育馆同步辅助学习,为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观的重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在上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课以后,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弄清什么是体育课程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和最为根本的目标,那么,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观的重建,则要回答在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确定以后,体育教师需要怎样认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并如何以新的体育教学过程观为指导,去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以实现高中体育课程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