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过程性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植树问题的研究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理解和掌握在不同情况下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灵活...  相似文献   

4.
植树问题是四年级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在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情况里面,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既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以其中一种情况"两头都种"为例,学生在理解"棵数=段数+1"时,首先会依据示意图(如图1),观察出棵数比段数多1的现象。继续引导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多1这种现象时,学生可能从两个角度说明:  相似文献   

5.
例1 某校开展植树活动,四、五、六年级学生沿公路一旁共植树204棵。从东向西数,第1棵到第120棵是四、五年级学生植的,从西向东数,第1棵列第160棵是五、六年级学生植的。问五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发现并理解在非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应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一一对应"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2.能够应用本节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一一对应"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提出学问题1.师: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植树问题,看看植树中蕴含哪些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将植树问题的解法,归纳为:线段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要多1(P.117题1):圆形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也就是不必加1(P.122题4).回顾任教以来,虽教材多次改版,但"加1"法版复一版,一直沿用,继而,又伴生了"减1"法.众所周知,一些点拉紧了可成为线段等,封闭了可围成圆形等.同样长度的植树段,由于图形不同,植树棵数的确不相同吗?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识性与能力: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大胆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法进行验证,进而产生矛盾冲突,学生很自然地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利用实物操作或画线段图的方法,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抽取数学模型。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泡沫条、小树模型、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猜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例题及相关活动。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数1~5、0以及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后安排的。教材首先通过植树图,在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教育的同时直观抽象出6~10各数,然后通过边摆边数强化这些数的概念,再通过比、划、读、写完善学生对这些数的认识,最后通过小动物运动会图,第一次让学生学习序数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6~10各数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植树情境图中发现6~10各数。师:植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渗透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在数学上能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少先队员春季植树的镜头,并由此给出一条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你能联想到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在小组内交流。  相似文献   

15.
怎样教“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文/吴慰兹一、复习旧知,引进新课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四题:(1)六甲班植树7棵,六乙班植树9棵,六甲班和六乙班植树棵数的比是()。(2)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份,乙数是()份?甲数占两数和的()()?乙数占两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判断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三种基本情况,了解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提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路线植树,这条路线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研究间距、间隔数、植树棵数、总长度这四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植树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课改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将植树问题编人数学广角,该问题是四年级下册一个教学难点,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笔者对植树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   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少先队员春季植树的镜头,并由此给出一条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你能联想到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在小组内交流.……  相似文献   

19.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的路线一般分为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和环形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1)两端都要栽。(2)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3)两端都不栽。本课教学旨在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假设植树节前你们“爱心社”(Loving Heart)的成员开展了植树活动。请根据下列提示写一篇日记。集合时间:7∶30;集合地点:学校大门口;交通工具:自行车;植树地点:北湖公园;成果:3小时共植树100多株;其他内容:植树意义(防风固沙、美化城市);劳动后的喜悦心情。注意:1.日记应包括上述所有内容;2.可适当补充细节,使日记通顺连贯;3.词数100左右;4.开头已为你写好。Sunday, March 10 FineThe national day for tree planting is drawing on.学生习作Sunday, March 10FineThe national day for tree planting is drawing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