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 ,他的话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 ,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所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 ,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 ,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为出发点,分析《堂吉诃德》这部经典作品中堂吉诃德这一经典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进而分析这两种精神在堂吉诃德身上的二元性结合,也正是这种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二元性结合,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成为经典的喜剧中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3.
梁丽婷 《文教资料》2011,(36):82-84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豪放飘逸”几乎成为其代名词。本文则用“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说对李白的诗歌做一些分析。李白的诗歌交织着日神精神的“梦”与酒神精神的“醉”,有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的关键性概念,日神精神是趋向幻觉之迫力,酒神精神是趋向放纵之迫力。悲剧是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它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相似文献   

5.
汉画像是中国汉代先民留给后人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前辈们通过对汉画像的研究,概括出汉画像的题材谱系:天文图像、升仙图像、历史故事图像、祥瑞图、战争图、狩猎图、庖厨图、乐舞百戏图。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汉画像中,表面的太阳、酒杯、酿酒、对酌体现着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深层次地对生命的肯定与对生命的迷狂更加体现着理性的日神精神与非理性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尼采笔下酒神颂歌式的作家,她将音乐和诗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悲剧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正>是在中外戏剧艺术基础上反映中国社会的问题,描绘和表达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李健吾以其独特的戏剧美学成为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家。本文重点探讨莫里哀喜剧艺术对李健吾戏剧创作的影响,阐明李健吾戏剧的特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荷马、希腊哲学是希腊思想运行的两极。尼采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9.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希腊哲学、希腊悲剧是希腊思想在其运行的两极。尼采在此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生命原则。生命表现在酒神与日神精神的统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0.
尼采认为人生本质上是恐怖与苦难的深渊,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人们除了在日神(阿波罗)的梦幻世界去寻求力量外,也可以到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醉狂世界里去"完全忘了自己".无独有偶,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合时宜的可怜虫.他们整日纵酒迷梦、彼此安慰,以此逃避冰凉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并赋予生活以意义.本文作者试图从尼采悲剧思想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送冰的人来了>中的体现,具体通过阐述代表着现实世界的希基到酒店之前之后,以及最终离开酒店后的三个阶段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被全力张扬、被扼杀及最终获得新生的过程,论证白日梦赋予剧中人物在这个荒谬、残酷的世界中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通过对《山海经》中神话传说部分的探讨,认为:《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体现的是一种酒神精神,止于对个体、“个体”意识的消融,而没能进一步发展出日神精神;并对这种酒神精神的历史形成、后世传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小说结局暗示酒神的威力必须要由日神力量加以克服,才能使人和社会不至于因为酒神的泛滥而毁灭。  相似文献   

14.
以尼采日神、酒神精神为参照,对屈赋文本背后的艺术精神作理论分析。在屈赋文本中,同时呈现出理性对作者创作的约束和非理性在作者创作中的冲动,两者构成屈赋艺术精神的关键内核,使屈赋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受到持续关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学界从中西文学史、文论史的广阔视野对其加以观照,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文体特征、李健吾各类文体批评实践等进行了越来越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遗憾的是,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等重要批评著述,只是进入个别论者的研究者视野,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我们梳理和综述李健吾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李健吾研究的水平,有助于丰富和提高我们对文学批评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木木》是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农奴在地主婆的欺压下最终走向反抗的故事。主人公格拉西姆的复杂性格,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理论的分析,来阐述主人公格拉西姆的复杂性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云南籍诗人,雷平阳以其对故乡的深度挖掘和道德自觉,成就了极具个人化特色的地方写作。在其诗歌中既有少数民族聚集区共通的能歌善舞般的激情狂欢特质,又有着宗教文化陶冶下的理性和秩序遵守,而这两者分别指向古希腊文化和现代文明根源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9.
孟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3):129-131,135
李健吾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翻译过为数不少的俄苏戏剧。李健吾的俄苏戏剧翻译实践包括对契诃夫、高尔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四位作家戏剧的译介,他翻译这些戏剧或为教学或为邀请,尽管它们没能像其对法国文学的研究那样成为经典长久流传,但仍不乏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戏剧在抗战宣传中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的戏剧工作者纷纷以笔为枪,创作或改编出了大量鼓舞民族士气的戏剧作品。著名剧作家李健吾亦于此时适时地将英国的经典莎剧《麦克白》与《奥赛罗》改编为中国的抗战讽喻剧《王德明》和《阿史那》。李健吾在改编的时候虽承袭了原剧的大体脉络,却在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以及诸多细节方面做了深入的中国化改编,以使其更为符合抗战时期的文化语境,达到易于接受、动员抗战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