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时期不仅存在着主流诗歌和地下诗歌两种诗歌形态,在地下诗歌内部同样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维度,既有北岛等人书写时代创伤和青年人的觉醒与反抗的一维,也有陈建华等人自觉疏离于政治、书写浪漫与忧伤的一维。本文主要分析后者的地下诗歌作品,着重剖析其"非政治"化的诗意经营、对痛苦和忧伤的独特呈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这种不同审美维度的原因及其长期以来被遮蔽与埋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中国读者对北岛诗歌的关注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而国外读者则一直倾向于从政治性角度出发解读北岛诗歌。造成两者接受理解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
北岛的早期诗歌倾向于“对世界说话”,后期诗歌则更倾向于“对自己说话”,这两种“对话”贯穿于北岛创作的各个时期,并随着诗人境遇的变迁而此消彼长.北岛诗歌在这种“常”与“变”的交替中追求并实现着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4.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5.
北岛于上世纪80年代末离开中国大陆的公众视野之后,依然在继续写诗,这些诗歌的风格与他早期的写作有着较大的不同。本文试图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诗歌意象为中心,就其变化来考察北岛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朦胧诗的浪潮在1980年代初是争议最大的.其与后新诗潮也有不解的渊源.论文从"打倒北岛"的角度入手,简略论述朦脆诗与后新诗潮的关系,从中主要阐述北岛诗歌所代表的那一代人的心声和多彩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8.
北岛是我国8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和思想表达历来广受人们争议。本文分三个层次,分析探讨了北岛海外诗歌在海外的传播以及接受度。以让人们回顾北岛的诗歌,并且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北岛在海外的多样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诗歌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增添了独特的思考和情感,北岛本人对于文学的理解、对于时代的反思也是当时的一个高峰。人们惯常从"政治"的观点对他进行解读,其实他对人、对世界、对历史、对文学的思考更是令人钦佩的。他对"暴力"以及历史虚无和自由概念发自内心颇具个性的忏悔则是当时国内短暂形成的文学公共领域重要的话题组成。  相似文献   

10.
清醒与执拗并存是诗人北岛最主要的创作个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北岛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诗人,舒婷诗歌的地方性是明显的,而时代性却并不显著;北岛诗歌的时代性是明显的,而地方性却不显著。我并不是要来比较两位诗人诗作的高下,然而我可以明确的意识到,舒婷的许多诗歌会超越我们的时代,进入永恒的历史时空之中;而北岛的许多作品政治性过强,意识形态色彩过浓,虽然有所反思与批判,却会时过境迁,失去一些本质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12.
北岛的<迷途>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把它和王国维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作比较,这首诗不但包含了这三种境界,而且,它还提出了人生的第四层境界.这正体现出了朦胧诗歌的特点和北岛诗歌写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崛起并兴盛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有两大主题:觉醒与寻找。主要以北岛、舒婷为代表,他们以独具特色的声音加入时代主题的大合唱,集中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人格和思想风貌。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不仅揭示出他们诗歌鲜明的抒情风格与艺术个性,而且也捕捉到诗人主体精神与抒情人格的差异,而这,对于他们诗歌创作的发展与成就,也绝不是没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北岛的诗质是"黑色"的,多多的诗质是"红色"的。从"象征性"与"现实性"的抗衡性到"同质异构"的意象谱系,可以清晰地体察他们各自理想境界的维度。虽被称为"流散诗人",但他们对母语的关怀,对"诗歌世界"的创造,不仅是"骑士精神"的体现,更是汉诗向"世界诗歌"方向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北岛诗歌话语体现出较明显的隐喻特征,表现出明显人道主义与广场意识,是政治的一种隐喻叙事,但其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破坏了诗歌的审美与诗意,北岛作为代表的朦胧诗的影响因此也日渐衰微,最终被第三代诗取代。  相似文献   

16.
"三曹"同为汉魏时代杰出、有代表性诗人,他们所写诗歌风格各异. 首先,从思想特点论,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诗歌思想内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们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无论“五四”以来的今人如何对其贬低,其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不同时期和时代,古典诗歌的发展有其不同的形态与状貌,不同时期的诗歌在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还有其个自不同的时代特征。我们在这里着重想要探讨的是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之所在。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诗国高潮”已成为无庸置疑的事实而得到人们的公认,唐代社会是属于诗的,诗的鲜活的生命力也是在唐代社会才得到充分的体现的,是唐诗最明显的以区别于宋诗的显著特征。诗歌的发展的高峰出现在唐代。究其原因,首先便有其诗歌自然进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从去国漂泊到归国返乡,北岛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作为一个坚持写作的诗人,漂泊是心灵的必需品,作为一个异乡人,返乡是情感的需求。这一"远离还是回归"的矛盾心路历程一一通过笔尖流露出来,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矛盾中抗争的孤独者北岛。无尽的漂泊与返乡之路上满是矛盾挣扎、孤独煎熬,北岛的诗歌和散文正是这无尽路上的同行人和陪伴者,他用写作顶住生活的压力,用写作抵抗内心的孤独,用写作在陌生国度造成的精神荒原里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9.
北岛的诗歌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具有一种典型的先锋性和现代性。这一点成为诸多研究者主要观照的对象,而他诗歌中潜藏的深厚传统文化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事实上,传统文化因子在北岛诗歌的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探寻他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把握北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爱情诗一直占据着诗歌领域的重要舞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岛和爱伦.坡是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两位诗人,但其爱情诗《爱情故事》和《安娜贝尔丽》却有惊人的相似性,即对遭遇平庸及灾难后的爱情进行了理性的反思。由于诗人所处国度的文化差异及诗人本人的生活阅历及个性等的不同,在其诗中又蕴含着不同的爱情观及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