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哲学与美学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提出构成太极拳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太极拳美学思想、起源、发展进程等不同侧面的分析研究,增进国人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太极拳理论体系框架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静”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经历长期的历史嬗变,为中国历代文学学者广泛使用,在诗话、评点、画论等中国艺术哲学文学批评领域中频繁出现。古典美学领域中的“静”,超越外部表现形式看似静止的主体情态,返照主体精神世界,寄寓人类千百年来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中国艺术元素体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体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在体育学视野下的中国太极拳似乎到了穷途末路的困境。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和艺术学的角度对中国太极拳和中国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太极拳的圆美、中和、妙悟、气韵、心境以及艺道六个特性与中国艺术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认为中国太极拳是一种典型的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6.
川 端康成虽然不是美学家 ,但他却是一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追求美、执着地展示美的作家。当我们走入川端的文学世界 ,就会感到美的韵味、美的情调、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仿佛春风一般扑面而来。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不灭的美》、《日本文学之美》、《日本美之展示》等一组富有美学意蕴的文章中 ,通过剖析日本古典物语名著和歌俳句 ,深入探索日本民族的艺术观和日本文学之特征 ,行文中透视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十分欣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关于“民族的义务”发表的见解 ,他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引用了泰戈…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起来,多彩多姿的表演和比赛活动层出不穷,形成了太极拳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使太极拳竞赛服装更好的服务于套路比赛,更加要求我们对它的款式、面料和它所体现出的服饰美学、体育美学,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推动武术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应总结实际存在的美的现象,融合东、西方美学已有范畴,提炼出新的范畴体系;对美的产生可取“多源”说,对我国古典美学应兼汇多派之说铸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太极拳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来探究太极拳的观赏价值,引导人们从美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太极拳,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太极拳活动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文本阅读着手,分析论证了川端康成小说作品艺术上具有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悲哀美、虚幻美、颓废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具有普及性和代表性的奥运项目,对竞技体育的美学形态与本质进行了分析。首先,从中国古典阴阳美学出发,按照各个项目对人体素质和技术环节的不同要求,将竞技体育美学形态归类为极阴、极阳、中阴、中阳等,然后再从中国古典"和"观念出发,对竞技体育美学本质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是一项充满着朝气和活力的体育项目,其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表现出着装美、音乐美、编排美、形体美、动作美、表演美、风格美、力量美、竞争美等美学特征。健美操与美学的关系源远流长,美给予健美操永久的生命力,健美操的发展需遵循美的规律,才能繁荣昌盛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3.
运用相关美学的基本原理,从美学的视角研究花样游泳运动,探讨花样游泳与人体、编排动作、选用音乐等之间的联系,从而丰富花样游泳项目的艺术价值与美学内涵,发展花样游泳的美,达到体育运动美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4.
动作美学的研究現状动作美是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理论上对运动及其动作美的分析,较之体育学中的其它学科来说,是落后了一大步。其原因,首先是有关运动及其动作美的最基本的定义尚未明朗化;其次是对这种美的评价和判断过分抽象,因而常常只能依赖于评定者的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美的含义、美的重要性、美的构成等方面论述了美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强调指出图书馆面临新世纪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美学建设,提高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是实践美学及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一切美的其它范畴由此发轫而来.但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无论如何论争,都难以取得建设性成就.笔者认为美学研究要摆脱如此困境,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基点,其"美本质"即"人本质"的思想观点值得商榷.审美发生及美本质所依赖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一般本质,而人的智能发展水平,是决定审美发生及美本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论及中华武术美的特征,理所当然少不了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因为武术是在中国文化这一大系统中逐步地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必然要受到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体现在中国哲学、宗教、伦理学以及古典美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对各自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影响。在对于二者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中,人们不难发现,在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中贯穿着儒家的"礼乐"、"教化"等思想的同时,又不失道家"大音希声"之理性的对于绝对美、纯净美的追求。三者的音乐美学思想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同时又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具有极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对健美操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在健美操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健美操教学应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寓“美”于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继泽 《美育学刊》2022,13(1):43-51
在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美和艺术始终与自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审美的自由如何走向现实、影响现实,如何疗愈近代以来不自由的社会状况,这些问题在德国古典美学本身及后世对其的研究中,或不受重视,或解决得过于随意。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和美学体系,通过对社会弊病与艺术作品、艺术类型的分析来对现实给予关注,从中可以看出在面对"散文气"的社会时,美和艺术在"英雄时代""幽默艺术"与"反讽精神"这三个层面所能产生的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