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奇逢,字启泰,号锺元,河北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675年)。清入关后,因田园被圈占,而移寓新安,“居数年,新安盗起,乃携家南徙”,六十八岁时到了苏门,定居河南辉县郭外夏峰村,学者因称夏峰先生。孙奇逢一生的哲学活动,都未能脱离程朱和陆王的思想体系。在这一点上,他的确不同  相似文献   

2.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河北容城人。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人称夏峰先生。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被奉为“泰山北斗”、“中原文献”,曾与黄宗合齐名,时人称“南黄北孙”,名盛当时。作为明清之际卓有成就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孙奇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品德高尚,大节凛然,垂范后世。本文无意于研究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旨在对其立德行世的人才思想作一管窥,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大家批评指正。一、成为人才,首先做人明清之际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纵横交错剧烈对抗的时期。孙奇逢亲眼目睹了晚…  相似文献   

3.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河北容城县北城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二十一日,终年九十二岁。因晚年讲学河南辉县夏峰村,故学者称夏峰先生。更因自明至清十一征高卧不起,故又号征君。他同元儒刘因(号静修)、明儒杨继盛(号椒山),并称容城三异人,是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奇逢  相似文献   

4.
评孙奇逢的象数观──读《读易大旨》札记之七李之鉴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县北城村人,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心学大师。其因田园为清之从龙诸贵所圈占,被迫携家带口,于清顺治七年(1650)四月二十八日避地来到了河南辉县。现实变...  相似文献   

5.
傅山(1607~1684),号青主,一字朱道人,曾于清康熙二年(1663)九月过共城,走访孙奇逢(1585~1675)。奇逢字启泰,因讲学夏峰村,学者称夏峰先生。夏峰和傅山都是我国明末清初北方学术界颇重气节的著名哲学家。关于这次会晤,除夏峰受傅山之请,为其母撰写《贞耄君陈氏墓志铭》(见载《夏峰集》)外.两人都还记下了对于对方的主要感受,读后使人觉得他们谈得是很投机的,都对对方有了比较本质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的畿辅理学名家孙奇逢在《畿辅人物考》中对入传诸人持有切要的评论,类似的畿辅人物评骘还散见于《夏峰先生集》。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评骘具有几项特点:其一,基本旨归是以理学为宗,尊崇道德品行,重视济世事功。其二,既以包容的态度看待隐逸问题,又立足于儒家隐居以求其志的立场,对别有怀抱,有所作为的隐逸给予充分的表彰。其三,特别重视从足色、无愧的角度评论人物。这三个特点既体现了孙奇逢在理学方面的思考,又蕴含他身体力行而来的深切体验,以及时代激变引发的痛切反省。  相似文献   

7.
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其于明亡后,因田园为清贵族圈占,而被迫于顺治六年(1649)十一月十一日,离开故里,徒步走走停停,于七年(1650)四月二十八日,终于来到河南辉县。《读易大旨》的写作,就始笔于此时此地,初稿四易,迨至康熙十一年(1672)定式,一部八万余言的书,他竟撰写了二十三年!客观地讲,若或不执意见,不泥成说,而细玩白文,那么则颇觉其思想之活泼与深邃,真可谓字字珠玑然,的确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之瑰宝! 文论一点,其谓学《易》不明于我心之《易》,不动必循理,不求端天地,而徒问《易》  相似文献   

8.
孙奇逢在“乾坤大消息”(《理学宗传》卷23)、而“时乃日新”(《书经近指》卷3)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主张顺性顺理,“与时偕行”(《晚年批订四书近指》卷7)。积极地创造有更大价值、更大意义的人生,所以,他不徒系恋于过去,亦不空冀望于未来,而特别着重于现在,认为现在的世界是活生生的、有规律地运动着的。他努力做到使自已的行为符合于客观之理,借以实现其立德立言立功于现在之宏愿。然而,时不景气,孙奇逢恰于六十花甲之年,赶上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革,更于甲申后三年(公元1646年)春因“田园俱供采地”(《孙夏峰年谱》第33页),扫地出门,被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姚燧(1239—1314),字端甫,号牧庵,元代洛阳人,《元史》本传:“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年十三,见许衡于苏门,十八,始受学于长安。”可知十八岁以前,他一直跟伯父枢居于苏门(今河南辉县),所以,姚燧的语音当为元代中州的“正音”。燧生前不以诗特出,其文刚称雄一时;后期位尊官显,文名更炽。元人吴善《牧庵集序》中言:“即我朝国初,最号多贤而文  相似文献   

10.
<正> 《静居绪言》刊于郭绍虞先生主编之《清诗话续编》。郭绍虞先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平生搜集清人诗话不遗余力,而朋辈中复有以孤本、抄本见贻者,故收藏较为完备”(《清诗话续编·前言》),而《静居绪言》即是“未刊稿本”(《清诗话续编·校点说明》)而首次于《清诗话续编》中公诸于世的,确实弥足珍贵。此书作者“阙名”,据其于《清诗话续编》中排列顺序看,郭先生当视之为乾、嘉年间著作,并  相似文献   

11.
费密(1623——1699),字此度,号燕峰,人称跛道士,四川新繁县(现属新都县人,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九岁丧母,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曾组织武装力量对抗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失败后流寓泰州(今江苏泰州市),授徒著书终身。著有《中传正纪》、《弘道书》、《燕峰集》等书。 费密在历史上很受推崇。生前曾受到同时代的著名学者孙奇逢、吕留良,著名诗人钱谦益、王士祯,著名文学家孔尚任等的推崇,“人得片纸皆珍藏之”。乾隆时期著名诗人蒋士铨盛赞他为“乱世文中子”。清末学者钟炳灵在《校刻弘道书序》中指出:“有清以来,硕学大师若孙夏峰、黄梨洲、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中,作为北方儒生共同体领军人物的孙奇逢,以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由此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学层次和儒学层次。正是两个层次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的以孙奇逢为宗师的夏峰北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在新视野的开拓方面至少提供了暗示。  相似文献   

13.
李之仪是北宋一位曾与张耒、晁补之辈声名相颉颃的苏门文人。其《姑溪居士全集》中有一些颇有价值的论诗文字,一直没有引起论者的重视。我们将其论诗的片言只语整理归纳出来,称之为“诗学话语”。我们从诗歌价值取向、“清”美意识和具体诗艺探讨等三个方面对其诗学话语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 北宋诗人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创作上他“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作品富于气势,长于奇巧,骨格高峭;在理论上,他又别出心裁地提出一系列主张。从而自成一代之大家,开江西一派之先河。他出于苏门,而与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郑献甫则进而称誉“苏黄独铸伟人词”(《论诗》之三),并认为“学苏学黄无不可”(《书沈伯眉诗集》)。可见黄庭坚与苏东坡在他的心目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独铸伟人词”的。 郑献甫为何这样称赞黄庭坚呢?黄庭坚跟他有何关系呢? 郑献甫(1801~1872年),是广西象州人,别号小谷。他先后在广西庆远(宜州)、桂林和广州、顺德、东莞及其故乡象州等地,主讲各大书院,著有《补学轩骈散文集》十二卷,《补学轩诗集》十六卷。从郑献甫诗作的数量和艺术质量来看,在岭南壮族古典诗人中,他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即使置于19世纪中期的整个中国诗坛,也是一颗光华灼灼的大星,因而被誉为“粤西一代真才子,岭表千秋古硕人”(郑献甫墓前挽联)。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时期纂辑的《四库全书》,是一部篇幅巨大的丛书。近年来,学术界已经普遍承认它的保存我国古代文献的重要价值。但是,确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书中多“有无意的错字,有故意的删改”(《准风月谈·四库全书珍本》),结合着差不多与纂辑同时发生的大量文字狱,因此为30年代的学者所抨击。新版《辞源》“四库全书”条归纳纂辑的动因为“寓禁于征”,很可能受有30年代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奇逢“法天之学以为学”思想析理李之鉴孙奇逢是明清之际一位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学者。更因其淡泊名利,“语不淫,语不移,语不屈”(《日谱》卷一二),故能比较彻底地将辩证法贯彻到对自然、社会、人生、乃至读书学习的认识中。他在治学方法上,基于对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12期)上写了一篇题为《甘当“教书匠”》的文章,华东师范大学的阎亚军先生对此种说法颇有意见,针对性地写了一篇《不应甘当“教书匠”》(《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4期)。考虑到是非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还是想与阎先生再进行一点商榷。  相似文献   

18.
执教《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时,学生对课后的“相关链接”“知识卡片”及其他资料中出现的“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等概念分辨不清。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及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以上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词学家龙榆生先生校订《苏门四学士词》,在“弁言”里说:“宋词发展到了苏轼,划下一条大界限。……长短句歌词在苏氏以前,虽然也有很多好的作品,但在当时一般小市民阶层中,却弥漫着柳永‘浅近卑俗’的浪潮,格调是不够高的。苏氏举起大旗来,和柳七这一派对抗,因而创建了‘清壮顿挫’的‘豪放派’,使后来英雄豪杰之士,都对填词发生莫大兴趣,因而延长它的生命”,这话是大致不错的。不过,作为苏门及室弟子的“四学士”,虽然不同程度地受到苏轼的熏陶启迪,且在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20.
稿本《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下简称行状),计一册14页、朱丝栏,四周双边、六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单红鱼尾,版心下端有朱笔“文记”二字。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图书馆藏。1961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的《新疆研究参考书目》(中文之部,有著录。 一、《行状》写作时间:文中有清讳字,如七页宁夏的“宁”为“甯”,十三页又有“民国 年 月 日以丧归”等字样,可推断为民国初年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