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何培育  林颖 《现代情报》2016,36(12):24-2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被遗忘权”的立法价值日益凸显,国外对“被遗忘权”已进行了积极探索。“被遗忘权”行使的目的是使数据主体的相关数据变得不可搜索或难以搜索,进而达到数据“被遗忘”的效果,以确保个人生活安宁。应当通过立法界定“被遗忘权”的行使主体、客体及权利内容,明确“被遗忘权”的权利边界与行使方式,在公民人格利益保护与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及利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互联网技术能够永久记录数据主体的个人信息,这种技术在提升生活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侵害个人数据权利的可能,被遗忘权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在删除权的基础上探求被遗忘权制度的本土化方案,有助于保障数据主体权利,提升数据治理效能。[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法律及政策分析等方法,从立法模式、司法适用两个面向对欧盟、美国和中国数据被遗忘权制度进行比较考察。[结论/结果]基于对数据被遗忘权制度本土化的正当性分析,借鉴域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制度完善构想,包括遵循法益平衡逻辑脉络、全面保障数据流动安全、优先保护儿童数据权利等。  相似文献   

3.
林鹭 《情报探索》2014,(8):15-18
阐述欧盟数字遗忘权立法保护的现状,介绍欧盟《数据保护一般规则》中有关数字遗忘权的具体内容,并对欧盟数字遗忘权法定化进行评价。借鉴欧盟的经验,提出我国数字遗忘权法定化应该分两个阶段实施,并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被遗忘权"概念。文章阐述了该项权利的主要内容和争议焦点,对比了法国、德国、美国的隐私法传统,并分析了该项权利对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用工规模的扩张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提出难题——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管理、如何行使其惩戒权。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虽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实质上却对劳动者保有控制力,劳动者必须服从用工单位的领导,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被派遣劳动者在工作中存有未达到法定解雇程度的过错时,用工单位应当如何行使惩戒权才能达到劳动者保护和单位利益平衡的双重立法目的,这成为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民法上优先购买权制度在公司法领域的具体适用,我国《公司法》对此作了规定,但是对于其他股东是否可以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的问题未予明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对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差异巨大。基于立法本意以及公平原则,仅可在公司章程约定或者第三人同意的情况下允许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  相似文献   

7.
蒋洁 《情报科学》2012,(10):1550-1555
云环境模糊了个人终端与互联网络的界限,用户隐私从上传云端到完全销毁的完整生命周期中,始终面临着源自云服务商内部与公权机构的侵害数据保密权、支配权与知情权等诸多风险。通过建立云隐私数据跨境转移的法律调控机制、健全云服务格式合同的限制规则、完善云用户"被遗忘权"的应用、出台新型多维密匙标准并形成云隐私影响评估制度等等,寻求云服务系统健康有序发展与云隐私数据侵权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点,推动信息时代的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信息权与信息活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凌 《情报杂志》1997,16(2):19-21
论述了知识产权与信息活动相互促进与制约的矛盾关系,同时论述了信息权、信息立法对信息活动的控制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爱群 《现代情报》2007,27(12):81-8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条约》和《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设置了规范网络传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也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本文就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图书馆网络访问服务、上传与下栽、临时复制等方面立法缺陷及其立法完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赋予政府机构强制项目承担者向第三方授权或许可发明专利的权力,即介入权。自法案颁布以来,有五个介入权申请的典型案例,但均未成功。为保障政府资助发明在商业化中的公众利益,美国学者认为,需要通过立法改革来平衡介入权的体系设计。这些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申诉程序;规定被许可者付出"最大努力"并定期报告;明确《拜杜法案》中的"合理条件";通过公开招标强制许可发明专利。本文借鉴美国介入权立法和改革经验,以期对中国《科技进步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个人信息共享存在擅自共享、告知不充分、责任不清等问题,在国内立法规定过于笼统、欠缺针对性的情形下,尝试提出解决个人信息共享问题的法律治理模式。[方法/过程]统计分析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等50家中国主流应用的隐私政策,总结个人信息共享的实践做法及突出问题;考察比较国内外规制个人信息共享的立法规定,为我国立法提供制度借鉴。[结果/结论]结合当前个人信息共享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共享资格准入、形象化告知、三重授权、权利人控制、首负责任等五大治理模式,从而在法律层面规范个人信息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李雪枫  黄尧 《现代情报》2018,38(9):132-138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开启了一种新型的商业化自媒体信息服务模式,国家对自媒体信息服务产业的管理也由宽松逐步进入制度规范时期。[方法/过程]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自媒体信息服务立法演化历程进行分期,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立法背景与演化路径、对立法内容进行分析与总体评价。[结果/结论]随着自媒体信息服务法律法规的精确化、制度化,我国自媒体信息服务进入有序、健康的良性发展阶段,自媒体信息服务法律制度建设也将进入不断完善时期。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严峻的公共健康形势,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平衡专利私权与公众健康权之间实现着有效的动态平衡。通过梳理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立法的演变过程,从政策定位、法理依据和社会需求三个层面对该制度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之所以处于“零实施”的现状,既有政策负效应的障碍,也在制度模式和立法上存在缺陷。进一步明确制度的政策定位,通过立法完善制度设计,促进该制度在我国的实践落成和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英 《现代情报》2009,29(6):10-11,14
面对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给版权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传统版权制度的创新尚无法对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于图书馆领域开展有效协调时,不如寻求包含"权利相互性"与"权利立法平等性"等先进立法理念的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支持,以促进版权人、图书馆及社会利益的共同实现,这项制度必将成为图书馆使用数字版权的重要法律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立法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济贫立法、劳工立法以及德国社会保险立法。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立法活动从无到有、渐生渐长。劳工立法可视为民国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但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立法实际上开始于国民政府社会部成立之后,社会保险法与社会救济法则是其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是规划行为科学展开、规划实施有序进行、规划管理规范有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逻辑,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框架。在立法定位上,国土空间规划法属于公法(行政法)范畴,具有公益性、强制性和行政性特征;在立法意旨上,应体现国家意志,促进永续利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立法精神上,应注重规划行政与权力配置、空间正义与行政效率、规划引导与空间管制、以法治权与程序公正等要点。关于立法总体框架,可从规划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审议、规划实施、规划监管等方面设计。根据立法时序与立法紧迫性,本文提出由易到难的进阶立法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uses an experimental design to examine whether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mericans support the so-called “right to be forgotten”—a legal right that allows citizens to petition to have information about them taken down from the Internet. Findings indicate people are most concerned about who will be in charge of executing such a right. Framing effects are also found for opinions regarding age of information and whether the law should apply only to minors. The results offer insights to help scholars, national policymaker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rganizations to understand public attitudes in a dynamic sociotechnical policy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8.
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立法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现状,并对外国的科技监督立法经验进行介绍,深入剖析我国现行科技监督立法存在体系性缺乏、效力层级低、约束力不足等问题。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督规定为立法样本,从立法内容、立法特色等角度,总结分析广东省科技监督地方立法的实践价值。据此,提出完善和优化我国科技监督立法体系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出台专门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立法、加强配套政策衔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法治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