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软科学》2019,(7):116-121
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TAM)、期望确认理论模型(ECM)和感知风险理论,研究构建并探讨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概念模型及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345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和概念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后,得出:共享单车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感知风险对其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期望确认度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探讨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学术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和PPM模型,构建了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搜集30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对学术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与此同时,感知娱乐、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此外,转换成本、替代者吸引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18,38(1):5-18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视频会议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开展不同线上业务的需求,但目前学术界对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或行为的探讨较少。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期望确认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理论,本文提出云视频会议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基于203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相关模型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特征和任务特征正向影响任务-技术匹配度,任务-技术匹配度和满意度则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和感知有用则正向影响满意度。此外,任务-技术匹配度和期望确认正向影响感知有用,转换成本则被证实正向影响拒绝改变。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服务供应商的平台推广和功能优化等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欧阳博  刘坤锋 《情报科学》2017,35(10):152-159
【目的/意义】移动虚拟社区是一类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社区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是其发展繁荣的 关键。【方法/过程】依托期望确认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沉浸理论,构建移动虚拟社区持续信息搜寻意愿影响 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持续信 息搜寻意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满意度部分中介沉浸体验对用户持续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显著;信息系统的质量 维度中,服务质量和系统质量正向显著影响用户期望确认,最终影响用户持续信息搜寻意愿,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显 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志,探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解决微信小程序用户流失的先决条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采用参考经典量表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实证分析确认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如下:1)用户的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3)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没有预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代宝  刘业政 《现代情报》2015,35(3):19-23
本文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社会临场感和心流体验理论,探讨了影响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08份调查数据予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对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社会临场感和心流体验等用户体验因素对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究学术用户使用移动视觉搜索(Mobile Visual Search, MVS)持续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改善学术新媒体搜索服务和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整合UTAUT2模型和ECT模型,结合IDT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ping分析法,探讨了感知期望(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用户需求(互动需求和内容需求)如何通过满意度和相对优势,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以及个人创新能力在上述影响路径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论]社会影响是提升持续使用意愿的最关键因素,努力期望对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互动需求和内容需求则是相对优势的重要前提,个人创新能力增强了互动需求、内容需求、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朱多刚 《现代情报》2019,39(4):76-85
[目的/意义]本研究以期望-确认理论(ECT)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基础,同时引入IT自我效能和电子服务质量因素,提出一个整合的模型用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对社会化阅读服务的持续使用行为。[方法/过程]采用问卷方式共收到有效样本589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中的变量关系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整合的模型能够分别解释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52%和45%的方差变异量。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满意度是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决定性因素。3) IT自我效能通过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产生间接影响。4)此外,电子服务质量中的效率、信息质量和隐私安全等外生因素分别对用户的确认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了在线健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用户粘性,有必要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通过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来衡量感知价值,并将感知价值理论结合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 21.0验证模型中的假设。[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来源可靠性、信息准确性及时效性的提高能有效提高用户感知收益,进而对感知价值产生正向的影响;而更高的隐私安全性与反馈及时性则能通过降低感知成本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价值显著影响用户满意度,进而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相比于感知价值,在线健康社区中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旨在从用户视角入手探究微信视频号的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期望确认理论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等为依据,构建研究模型.采用参考经典量表与过往文献的方式提出研究假设,验证所获得的402份有效数据.[结果/结论]感知趣味性和相对优势是用户满意度的解释因素,且通过满意度促进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13.
黄柏淅  朱小栋 《现代情报》2016,36(12):57-64
本文基于TAM模型、网络外部性、转换障碍、感知隐私风险和信任,构建了移动社交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以移动端微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大部分假设均得到支持,满意度和信任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而网络外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可替代平台吸引力对用户满意度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调节作用显著。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T-IT)的基础上,结合营销学的关系质量理论,在该模型中加入用户信任和转移成本两个因子,用电子服务质量代替期望确认变量,选取大学生网上银行持续使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感知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和用户满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满意、信任和转移成本,都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满意、转移成本、信任和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流体验理论与期望确认理论建立了研究团购网站消费者忠诚度影响因素的混合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来搜集数据,并运用SPSS17.0与AMOS17.0软件进行处理.研究表明,感知控制、感知愉悦性、精神集中度、期望确认度均对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具有显著性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团购网站消费者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6.
以移动商务为问题背景,对用户在初始采纳后持续使用的驱动因素及行为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在文献述评基础上提出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理论(ECT)模型对研究移动商务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是适用的,感知费用、信任、隐私担忧和心流体验等变量及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IS Continuance Model,IS-ECM)中的满意等变量均是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在归纳期望确认理论和持续使用意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引入内容质量、主观规范、感知成本这3个因素,构建研究模型,并在该研究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使用SPSS21.0软件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大学生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正向影响的因素是满意度、主观规范和感知有用性;有直接负向影响的因素是感知成本;而内容质量、期望确认程度对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正向的影响作用。最后对知识付费平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慧平  金玲 《情报科学》2018,36(4):171-176
【目的/意义】对国内IT/IS 用户持续使用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把握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的国内发展动 向,为未来IT/IS 用户持续使用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过程】以“核心期刊、CSSCI 期刊”发表的用户持续使 用研究论文为对象,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分布、信息系统分类、相关理论与模型、影响因素4 个 方面剖析国内IT/IS 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现状。【结果/结论】国内IT/IS 用户持续使用研究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学者们 主要关注持续使用意愿,对持续使用行为的关注较少;以使用与满足理论、期望确认模型为主要理论和模型基础, 以模型扩展和理论整合研究范式为主。最后,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根福 《现代情报》2015,35(3):57-63
近年来,移动阅读服务中用户的持续使用与黏性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分析移动阅读特点的基础上,基于ECM-IT模型和DM模型,构建了新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一是扩展后的ECM-IT和DM模型适用于移动阅读情境;二是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等因素对用户持续使用有显著影响;三是移动阅读服务的内容、界面、个性化服务等功能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分享、转发、评论等社交化互动服务对用户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10):87-92
将媒介依赖作为外部变量,引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构建研究模型和假设,探索影响移动健身APP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以移动健身Keep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63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9和AMOS22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社会规范对移动健身APP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并由此对移动健身APP依赖性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用户对移动健身APP依赖性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③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④用户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⑤社会规范对移动健身APP依赖性无显著影响。由此对移动健身APP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