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户间知识共享对虚拟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SNA)是近年来热门的研究方法,文章旨在分析SNA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中的应用原理与视角。文章通过详细地分析SNA的适用范围和虚拟社区研究环境特点,论述了SNA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中具有内在的适合性。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SNA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中的应用视角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29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LISREL 8.8和SPSS 17.0进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与服务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从知识形成的角度来看,是主题的传播。社区成员之间因为主题的交互、知识的产生而形成了基于不同主题的社会关系。对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挖掘与可视化分析,能够揭示社区内部的网络结构和动态变化,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基于主题的虚拟社区成员社会关系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社会关系查询与分析工具SocialQuery,对虚拟社区成员社会关系进行了可视化查询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ocialQuery能够发现虚拟社区成员社会关系的强度和主题,所提出的社会关系计算方法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4.
程豪杰  张宁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5):158-163
通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影响因素研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评价研究"和"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提升策略研究"3个方面。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学术虚拟社区成员类型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影响研究较少","一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未考虑环境变量和误差的影响"等问题。"进一步探索成员类型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采集纵向数据研究在学术虚拟社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用怎样提升其知识交流效果的策略"等是未来可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成员线下互动对线上知识贡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专业虚拟社区是知识传播、分享和创造的有效载体,也是成员构建网络人际互动关系的平台。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展开虚拟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关系研究,但是成员线下互动关系对线上知识分享行为是否存在或存在何种影响作用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构建了成员线下互动关系和成员个人参与、社区管理水平与成员知识贡献水平的影响模型,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获得224份有效问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证实了成员线下互动关系对线上知识贡献水平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和调节作用。丰富了社会关系理论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专业虚拟社区的知识传播和创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持续行为的过程模型,基于心理认知的视角,从感知满意、感知价值、感知情绪及感知情境分析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持续行为的驱动机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肖智  庞颖 《现代情报》2011,31(9):38-40
在虚拟社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以分享知识和经验为主的虚拟社区平台获取有效需求信息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以分享知识和经验为主的虚拟社区,对隐含于虚拟社区中的需求信息的特点以及参与虚拟社区的成员特征进行了分析。鉴于虚拟社区中需求信息以及社区成员的特征,针对隐含于虚拟社区中的需求信息难以有效获取,引入共词分析法,提出基于共词分析的有效需求信息获取框架,得到在虚拟社区下获取有效需求信息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白杨  邓贵仕 《情报科学》2012,(9):1348-1352
为了提高虚拟实践社区知识转移的质量,促进社区内的知识共享和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级的虚拟实践社区知识转移模型构建方法。从虚拟实践社区区别于实践社区和虚拟社区的特殊性出发,运用混合本体方法构建了虚拟实践社区的知识集成框架;构建不同类型的知识转移消息的形式化模型,进而从内容感知的角度,结合相似度计算给出知识转移参与者的选择算法。基于本体构建的社区知识存储模型有利于用户间从语义层次上进行交互,提高社区内知识转移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成员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水平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的注册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所得的292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所提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区成员情感信任和自我效能有利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栋  汪祖柱  钱程 《现代情报》2012,32(10):166-170
虚拟社区的发展为在线用户的知识共享提供便捷的途径,但目前社区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知识交流效率低下的现象。知识管理对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从社区成员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用于虚拟社区的知识管理流程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社区管理人员通过此过程从社区中识别、获取、组织、存储、测评和更新知识,并构建高质量的知识体系结构,通过知识学习与检索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有需求的社区成员,从而实现整个社区内的知识共享,提高知识交流效率。  相似文献   

11.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从而形成模拟环境的技术。本文在结合VR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条件的分析,重点论述了VR系统和技术在隐性知识显性化上的技术要素,并结合VR系统的各种实际应用案例,探索虚拟学习社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楠  陈详详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71-1078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转化灰箱模型与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认知学理论,对隐性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假隐性知识”、“假显性知识”的概念和知识转化过程的灰箱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在制定企业知识管理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欣  张之光  向希尧 《科研管理》2018,39(11):132-145
专业虚拟社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地理分散而志趣相投的人聚集起来,有利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专业虚拟社区蕴藏了海量数据、信息和有价值的专业知识,成为新兴的知识源,受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视;专业虚拟社区倡导开放、互惠的知识共享规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知识管理模式,激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回顾发表于国际主流刊物的文献,①综述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功,专业虚拟社区知识搜寻、贡献,专业虚拟社区双向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②构建了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创造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依次划分为知识贡献、知识检验、知识搜寻和价值观内化四个阶段,初步阐释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大众知识、搜寻者角色与贡献者角色互相转化中的知识创造规律。最后,本文指出了新模型中有待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新者。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且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分析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组织生态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从隐性知识栽体的视角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化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元语义链接的知识网络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Brookes文献中的知识节点及Swanson文献间的隐性关联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元本体语义链接的知识网络实现流程。文中给出了文献单元和Web信息的知识元认知抽取方法,知识元本体的结构建立和语义互联,以及利用Protégé技术实现基于知识元语义链接的知识网络构建步骤。  相似文献   

19.
使用突变理论和CBFKC模型解释隐性知识(知识云)转换到显性知识(知识块)的转换过程,提出隐性知识云转换到显性知识块的一般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餐饮行业中企业自身知识创造的模型,为企业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模块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企业实现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组织形式。通过分析虚拟企业的特性和运作模式,指出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进而研究对应知识管理功能的需求,并设计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