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口播报道已经成为广播新闻报道的常态,口播报道之所以吸引人,在于报道中丰富的音响效果能传达新闻现场的气氛和典型的环境特点,同时由于记者的口述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较之播音员的文字播报更加活泼且更富有感染力,可听性更强。但由于有些记者并未真正掌握口播报道的特点和采录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误区,影响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叶舜祺 《东南传播》2010,(10):136-137
现场播报是广播记者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功。对有些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来说,广播记者如若善于发挥这种独特传播报道优势,就能够有效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广播记者应如何掌握现场播报技巧、增强现场播报能力,以期进一步提升现场播报水平,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场播报:检验广播记者的功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家福 《新闻记者》2008,(11):71-73
现场播报,对广播来说是指不经过录制程序而直接向听众播说,是广播记者的一项必备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边看、边听、边记、边录,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深受听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新闻采访比作一个舞台,广播记者既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也应是台上的“导演”。这是因为广播新闻具有原声再现的独特优势,它要求广播记者适时转变角色,开动脑筋,“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广播“活话剧”。广播记者扮演“导演”角色的必要性与报纸、电视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传播速度快,再一个就是能够用音响去感染听众。失去了这两个优势,广播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广播音响包括记者的口播、采访对象的语言、环境音响、情绪型音响等。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让新闻中的人物、环境说话,这样…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特别忙,生活节奏也很快,所以大家都希望所听到的新闻具有新、快、活的特性,而广播新闻就刚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广播新闻是记者在事发现场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可以保证绝对的真实性,这也就体现了广播新闻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广播的现场采访是利用现场音响和记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成的一种报道形式。记者是边观察、边采访、边解说。报道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进行,使听众如临其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黄立新 《中国广播》2002,(10):45-46
记者口播是近年来广播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体裁。在日常报道、重大活动,以至评奖创优中都常常见到记者口播这种形式。这种比现场报道更为宽泛的文体越来越受听众喜好是有着深刻背景的。一方面,记者口播比现场报道对报道场景的要求宽松,可以承载更多的富于广播特色的报道。另一方面,广播更注重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敏  张玫芬 《东南传播》2011,(4):118-12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因为广播体育记者是以编、采、播合一的现场口头报道为特色并以其独特魅力与电视、平面、网络的体育记者平分秋色的。所以具备单兵作战能力为广播体育记者所必需。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台在时下众多的媒体竞争中,如何彰显自己的优势,怎样更好地贴近听众,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做的口播新闻以形式新颖,现场感强,传递迅速及时,贴近听众,成为带有鲜明广播新闻特色的新闻样式,从而突出了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2.
王海 《新闻传播》2005,(5):68-68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受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最富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的口头播报等;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现场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的见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13.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4,(12):17-18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在编、采、播的生产流程下向受众传播的。然而,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速度已无法跟上如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更快、更新鲜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那么广播媒体该如何打破陈旧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呢?思考再三,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广播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尽快实现从文字到口述的转换.更多地拿起话筒到现场口述新闻。  相似文献   

14.
廖晓峰  胡苇 《声屏世界》2005,(10):30-30
现场口导.新闻采访学读本的专业词汇中并没有这个名词。现场口导.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对“记者或播音员在新闻现场面对镜头播说导语”的简称。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功力,应当是能够向读者、听众再现新闻,把读者、听众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现场意识。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尤其重要,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现场意识。如何培养现场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条:一、眼睛采访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相似文献   

17.
广播录音报道中的记者描述,是指现场音响以外的文字稿件。录音报道中除了“录音专访”、“录音剪辑”等少数几种体裁外,其他形式的稿件,都是既有音响,又有记者描述的。记者描述有时是由记者本人口述,有时候是由播音员播读,然后经过复制合成,把音响和记者描述合成为一篇完整的报道。那么,广播记者如何写好记者的描述呢?  相似文献   

18.
周榕 《声屏世界》2005,(10):29-29
增强广播记者的新闻敏藏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突发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随时都可能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料的。因此.记者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保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在平时的生话中抓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并且通过手机以现场口头报道的形式报道事情的经过.发挥广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赵蕾 《新闻爱好者》2012,(13):59-60
连线报道,亦称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载体,以电话为媒介,由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与新闻主播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播报出去。连线报道能够快速呈现新闻事件,生动描述现场氛围,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当前,连线报道成为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之一。河南电台新闻广播2010年改版以来,开设"豫广新闻"栏目,每逢整点播报,每档节目10分钟,设置两条以上记者连线报道,以新闻主播和记者对话的形式播报新闻,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广播连线报道改变了新闻播出的节奏,避免了长时间播音带给听众的沉闷感。然而,随着连线报道的大量播出,报道质量问题日渐显现,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记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或者是没有捕捉到更多有  相似文献   

20.
成立 《中国广播》2011,(8):69-70
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诉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场连线报道在广播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广播现场连线报道以其形式新颖、表现力丰富、鲜活生动等特点,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优势。熟练掌握连线报道的基本技能,是参与直播连线的记者、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