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凤祥 《传媒》2015,(11):37-39
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展迅速,保证了作者论文发表的首发权,满足了读者对新的科研成果的迫切需要,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和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优先数字出版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优先数字出版对我国学术期刊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和挑战,它具有时效性强、可扩大稿源、提高影响因子等特点,但对我国期刊目前的状况而言,也有其局限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就优先数字出版对我国期刊的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与国内期刊界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面临的新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网络将成为各行各业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与知识的构建内容之一,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特征的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是大势所趋。就目前而言,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已经有了10多年的历史,但这种数字出版模式仅限于出版已经纸质印刷的期刊,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而优先数字出版则向这种转型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也将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掀起一波新的浪潮。  相似文献   

4.
鉴于学术期刊出版实践中出版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文章在分析学术期刊出版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学术期刊出版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得出学术期刊供给与需求均衡的理想状态以及供给大于或者小于需求的实际非均衡状态.最后,文章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即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给出实现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均衡发展的具体路径:适度增加或者减少学术期刊出版供给,减少或者增加学术期刊出版需求等.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可行性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艳  魏秀菊 《编辑学报》2016,28(2):114-117
针对学术期刊是否适合移动出版的问题,概述国内外学术期刊移动媒体应用现状,对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移动出版以其获取信息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的优势,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可发挥的独特功能如下:架起学术与科普的桥梁;充当期刊的大众宣传与内容导读平台;提供便捷的检索查询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学术期刊对新兴移动传播方式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微信传播发展快速.这些都表明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具有可行性,可与期刊网站等其他出版形式共同构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6.
探讨网络出版的学位论文析出论文是否可以在学术期刊发表,为期刊编辑处理此类稿件提供借鉴。文章介绍了网络出版的学位论文析出论文发表问题的产生,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出版伦理层面对其进行分析,指出网络出版的学位论文是正式出版物,其析出论文在提高科研成果的传播广度、减少学术成果外流、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方面有一定意义;在法律层面和出版伦理方面,网络出版的学位论文析出论文存在侵权、违约、学术不端、文献引用混乱等风险;提出完善出版政策,以质选文、公平公正对待等建议,供期刊编辑参考。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的数据库出版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的科学交流需求,数据库涨价对图书馆造成较大影响,"独家协议"给期刊社带来负面效应,而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影响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的除了科研人员、期刊社、政府部门等对学术期刊实行开放获取的态度外,开放获取平台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出版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虎  章莉 《出版科学》2011,(6):90-93
关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精品办刊理念,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概况、期刊特点、期刊部组织架构、出版社与其他机构合作出版并提供期刊出版服务等方面探析其学术期刊出版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学术期刊网络化出版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在出版网络期刊方面,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同时对出版网络期刊的目的做好恰当定位;期刊出版过程网络化建设方面,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同时通过网站深度挖掘期刊品牌资源,扩展期刊的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10.
改进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加快我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期刊出版商的出版流程,并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期刊出版数字化流程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从改进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角度来加快我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数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申琪  边徐勇 《编辑学报》2003,15(6):411-413
对近期数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现状做了抽样统计。对出版周期过长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缩短出版周期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浪潮,国内学术期刊界给予了广泛关注和不断实践。针对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推行优先数字出版的必要性,如何增进作者和读者对优先数字出版的认可,如何保护期刊优先版的版权,如何引用优先版文献及其对期刊评价有何影响,如何协调优先版本与...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经历了四种出版模式:印刷期刊、印刷期刊为主+电子期刊副产品、电子期刊为主+印刷期刊副产品以及电子期刊。目前,学术期刊正处在从纯印刷期刊向纯电子期刊转型的不同过渡阶段中,传统期刊和电子期刊将继续共存,学术期刊应当积极谋求数字出版模式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琳峰  李楠 《编辑学报》2019,31(4):421-423, 427
作为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语义出版的出现对科学交流系统的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我国目前还处于语义出版的探索阶段,基于此提出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定义。分析了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优势、国内外相关实践、我国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发展策略,以期全面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转型升级及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研究国际上几个代表性OA出版平台如DOAJ、BMC、PLoS的运营模式,分析国内外政府机构对OA出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出一套系统性的改革方案.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出版模式渐成趋势,我国学术期刊应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办刊模式,开发自主云出版平台,创办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高质量OA英文期刊,在推动国内现有英文期刊精品化、国际化的同时,促进中文期刊可持续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付国乐  张志强  颜帅 《编辑学报》2018,30(1):105-108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在遵守国内出版规定的同时,也要遵循国际出版规律.我们对第2届ISMTE亚太会议的报告和讨论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阐明国外学术期刊的运营实践——运用JATS&BITS、ORCID、Crossref等期刊服务技术,建设尽责的编辑团队,打造国际品牌期刊.通过此会议综述,对比国外品牌学术期刊发展,发现国内学术期刊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是出版产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生物医学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是学术出版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版的英文生物医学学术期刊文献掌握了国际生物医学学术图书出版的方向和趋势,成为了世界生物医学学术期刊文献出版的主流.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王静瑜博士就是其中优秀科学家代表.经过多年不懈研究,王博士为肿瘤及其相关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记者就生物医学学术期刊文献出版现状,以国内外肿瘤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期刊文献出版实体为例对王博士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8.
科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途径有2种:原生数字期刊和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我们认为后者更能发挥传统期刊内容的优势,将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力军。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特征和必然性,并以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为例,介绍优先数字出版、独家出版等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放存取期刊不仅仅是出版行业应对学术期刊危机做出的简单革新,更是回应学术界在学术信息交流和学术作品传播方面追求自由与共享价值诉求的创举.当前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平台运行机制以及著作权保护规则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明敏  李世秋  蔡斐 《编辑学报》2018,30(5):525-528
为配合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传播中国航空航天最新科研成果,近年来航空类学术期刊出版了多期专刊和专栏。通过总结专刊和专栏的组稿方式,分析组稿时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有效的组稿策略为与学术会议合作,走访科研院所,依托编委会与学术带头人和编辑部选题策划等。通过专刊和专栏的出版实践,指出其成效为促进行业发展、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拓展期刊稿源和提高期刊引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