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书讯     
一本指导少年儿童朗读的好书——《少儿注音诗文朗读》(刘缙编著)即将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选收富于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诗文60篇,全部用汉语拼音。每篇诗文后面有“朗读提示”,除提示本篇的内容结构外,着重提示如何具体掌握朗读技巧。本书诗文前面有作者“谈朗读”的文章,简要介绍了朗读的一般要求和基本技巧。这是一本对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很有指导意义的书。这本书可作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学生阅读阶段用的练习材料,可以作为小学、初中学  相似文献   

2.
理解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掌握古汉语规律双及改变目前学员的实际水平较低的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对如何加强朗读训练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证明,大量阅读,包括朗读,是使少年儿童增长知识,发展语言、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好办法。阅读,特别是朗读,需要大量的课外读物,更需要指导。最近,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儿注音诗文朗读》(刘缙编著),正能满足少年儿童这方面的需要。《少儿注音诗文朗读》选收了60篇初中,小学生爱读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典诗歌、现代诗歌、散文等,既明白易懂,又富于思想的启迪性;既能使少年儿童从中得到各方面的知识,又饶有趣味;既有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读的较为浅显的诗文,又有适合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读的较为深一点的诗文。60篇诗文全部用汉语拼音注音,以帮助小读者用普通话标准音练习朗读。  相似文献   

4.
<正>"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发,因此诗句也非常美丽。其实,课本上的哪一篇诗文不是作者受现实之美的触发而写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诗文之美,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一、读悟韵律美"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热爱朗读并会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财富。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因为考试的需要,我们往往重视字、词、句、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在反复朗读中自能领悟文章的意旨。虽然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每学习一篇文章都能做到“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不失为学习文言诗文的重要方法。文言诗文的朗读与现代诗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相比之下,又有一些特殊要求,下面分别谈淡。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在反复朗读中自能领悟文章的意旨。虽然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每学习一篇文章都做到“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不失为学习文言诗文的重要方法。文言诗文的朗读与现代诗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相比之下,又有一些特殊要求,下面分别谈淡。  相似文献   

7.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 式,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 一个重要途径,而语文教学 过程就是美育过程。语文教 师应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 领略所学文章的语言美、思 想美和意境美等,从而提高 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 生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使 语文教学趋向科学化和艺术 化。 1.朗读诗文。叶圣陶 先生曾提出“美读”法,就 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 的感觉,身临其境,深入课 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 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物我两 忘的审美境界,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美文很适于朗读,如 朱自清写的《春》,学生边 朗读,边品味,脑海中闪现 …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诗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必由之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朗读训练的底线。  相似文献   

9.
赵赞 《甘肃教育》2004,(5):26-26
中国传统教育是非常注重诵读的。古时孩童人学,虽未明义,先生已教他把《三字经》《百家姓》读得滚瓜烂熟。等到年岁渐长,已将经传名文读得出口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教授语言的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认真朗读精美范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进人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教育,陶冶精神情操,提高鉴赏诗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笔者将在古诗文的"朗读"艺术、古诗文的"鉴赏"艺术、古诗文的"拓展"艺术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以期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挣脱功利化的枷锁,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1.
电教手段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王爱香赵秀华一、播放录音,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必要手段。朗读文学作品,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它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它是一种眼、口...  相似文献   

12.
所谓朗读,一般指不离开书面的诗文,清楚明晰地朗朗念出文学作品或文章。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文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至少起着下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4.
<正>古典诗词具有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朗读、对话文本、合作探究等多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一些方法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推进有效教学,学生在课后学有所得。一、朗读诗文,初步感知诗词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5.
爱在点滴中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课文不是单纯地把静态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而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作用。能很好的朗读无疑是握住了一把开启文学之门的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朗读,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表达艺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了明确的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深知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朗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理解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掌握古汉语规律以及改变目前学员的实际水平较低的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 ,同时对如何加强朗读训练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杰晓 《广东教育》2005,(8):14-15
走进揭阳市实验小学,便会听到一阵阵充满童稚的朗读古诗文的声音,这声音响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是那么整齐、悦耳。这是学生们在课前诵读古诗。人们不禁要问:“学生每节课前都要朗诵经典诗文,他们将带着怎样的心情踏进课堂呢?”“当然是欢乐!”校长谢景文说。  相似文献   

19.
<正>吟诵,是中国流传几千年的"读"书文化,是用艺术的声音传达汉字音韵魅力的"读"书方式,是用唱歌的形式来"读"出诗文的内蕴和情感,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主张的"读"书方法,深受古今读书人的喜爱。它与朗读有很大的区别,朗读是结合普通话四声读出文章的情感,吟诵似唱歌,是在汉语音韵学指导下的唱歌,  相似文献   

20.
正古诗词充满了韵律美。学习古诗词重在读,即有表情的朗读。学生在把握诗词韵律的基础上朗读诗文,能感受诗词传达的意境和内涵。因此,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古诗词朗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古诗词朗读教学。一、读出韵味,体会诗意古诗词独特的韵律,让人读起来或是朗朗上口,或是气势十足,这是因为诗文的押韵源于对字句的推敲,运用汉语发音的平仄,句子结构的对仗等,体现诗词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也是它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