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运龙 《新闻世界》2011,(11):197-198
对于灾难事故性事件来说,由于其具备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大性等特点,其较高的新闻价值使得很容易形成对灾难事故原因、现状及责任追究等的调查性报道。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灾难事故调查报道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新闻摘要和新闻事件两个方面对央视大火的两篇调查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从而探讨灾难事故类调查报道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纪楠 《青年记者》2007,(14):53-5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以美国为例,在1917—1992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摘取了40%的奖项。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稳稳地奠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4.
段勃 《中国编辑》2018,(10):85-9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文体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性报道作品为样本,分析了中美调查性报道写作方面的共性与个性。认为调查性报道作品存在大篇幅、碎片化、调查性、逻辑性、平衡性等共同点,同时由于传播观念、新闻体制、传媒规范以及写作传统方面的差异,又导致调查性报道作品在文体、组构和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何为深度报道?美国哥伦:亚新闻研究生院的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也就是新闻的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这样定义: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刘伟  郭涛 《新闻传播》2005,(5):60-60
调查查分析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这种报道要求比一般新闻报道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分析,将隐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本质性特征的东西揭示出来。换言之,也就是让读者从中获得此新闻事实更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段勃 《青年记者》2007,(2):41-42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接着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刚一出现,它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调查性报道方兴未艾,那么,调查性报道在新闻报道学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毛江凡 《今传媒》2016,(6):33-34
深度报道,是指区别于常规或一般性新闻报道,以深度调查、理性分析等新闻手段,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事件背后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而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突发性、贴近性、时效性,即老百姓身边日常发生的事情。有人认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不然,深度报道做得好,策略得当,不仅能推进事件性新闻的良性发展,也是实现新闻作品创新求变、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一起笔者亲自参与的新闻案例为样本,来阐述事件性新闻在深度报道中的策略与思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普利策新闻奖近十二年获奖的调查性报道入手,分析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及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文体之一,在此,主要对调查性报道如何深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调查性报道与一般报道相比:一、一般性报道侧重报道孤立的、公开的突发事件的表面结果,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挖掘新闻事件内在的、隐蔽的联系,并向公众分析、揭示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二、一  相似文献   

12.
按照西方的调查报道定义,调查性报道的宗旨就是关注社会上一切蓄意掩盖的丑恶和不道德的新闻并加以无情揭露。如果用这种标准划定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的局限,也与我国奉行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相悖。从今天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看,现实社会生活中其实有许多事件、人物和话题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新闻价值,同样需要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发掘和调查。  相似文献   

13.
刘丽 《记者摇篮》2009,(12):32-32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深度报道指的就是第三层报道;  相似文献   

14.
周虹 《青年记者》2006,(16):119-119
《天价住院费》是《新闻调查》较新且影响较大的成功报道之一,属于比较典型的调查性报道,即内幕调查。调查性报道对记和编导的平衡意识、平衡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容易出现新闻元素失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在多样化探索和追求中走过了数十年,它以其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过程性、解释性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闻质感的深度诉求。在这种全新的报道形式中,记者的话语介入和话语设计构筑了调查性报道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新闻媒介的介入姿态和介入方式。本文以文本为方向,以话语分析为基调和着眼点,通过对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新闻话语进行探讨,看出电视调查性报道存在着复杂的语言和权利关系结构,其中的记者话语既体现了权利对新闻话语的渐次介入、渗透及至最终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权利,通过其自有的话语逻辑积极地对权利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7.
胡小纯  程颖 《新闻世界》2012,(7):274-275
调查性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以深度挖掘新闻事件,展现事件真相见长。调查性报道中,平衡性是一个重要原则,给每一方话语权,从而将事件更客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在实际报道中,往往也会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是西方新闻界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新闻文体,在受众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比较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西方调查性报道的特点、缘起与发展过程、积极意义与局限。以及这种新闻文体的采访与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西方一些资深记者曾亮出“亲近性新闻”的招牌,旨在总结平民化报道的实践经验,并使该理念进入学术殿堂。其实,亲近性新闻的内涵,在于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报道大众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时的行为、动机、情感、信念、态度等等。作为党报,党政领导人重要活动的报道,始终是报纸喉舌功能的重要体现,是宣传报道的永恒课题。那么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应把握哪些原则,才能提高党报的亲近性和亲和力呢?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会议,一类是下基层调查研究。反映在报纸上就是会议新闻和活动报道。毋庸讳言,对于这些经常…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4):7-13
《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史上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调查性报道的典范之作,关于其新闻成就已被非常充分地认识和阐释。然而,在传统的研究框架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和扭曲,从而呈现出单一的"媒体对抗政府"的神话色彩。本文梳理了水门事件作为一个"媒体神话"的形塑和解构过程,解析水门事件中一些被遗忘和忽视的重要因素,再度审视和评价水门事件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闻业尤其是调查性报道的影响,并藉此观照今日调查性报道的一些新闻操作与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