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Austin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Werner J.Severin与James W.Thankard两位教授撰写的《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堪称传播学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2.
《受众分析》: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燕南 《现代传播》2006,(1):137-139
《受众分析》是全面、系统地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力作。作者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是世界著名传播学者、“欧洲传媒研究小组”成员,《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荣誉退休教授,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大学任客座教授。麦奎尔的名字对我国传播学界来说并不陌生,20年前,他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文版的发行,曾经为刚刚起步迈向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者,架起了一座快捷地通向传播学庞大理论体系的桥梁。麦奎尔在传播学研究领域涉猎广泛,著述颇丰。他擅长从历史的纵深处找寻研究的起…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定义》摘译自《大众传播导论》的第一章。《大众传播导论》(Understanding Mass Communication)作者是美国迈阿密大学传播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梅尔文·L·迪弗罗尔与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教授埃弗雷特·丹尼斯。该书在国际新闻界颇有影响,并为美国许多传播院系用作研究生教程。我们选择了其中几章,在本刊陆续发表。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出现还是近四十年的事,它的研究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中的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类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活动。介绍有关大众传播学的著作,意在供新闻广播电视战线的同志们分析、参考,批判其资产阶级观点,吸取其科学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者奥斯古德等人曾为“传播”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最普通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版,第5页)这个定义虽然包含了传播过程的几个要素,但却忽略了传播的双向性,而只把传播视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程。因此,有的传播学者又为“传播”的定义界定为: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大类型。电视新闻传播属大众传播类型。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介…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12,(1):64-66,70
西方媒介批评流派(Genra of Media Criticism)与西方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不同的概念,人们往往混为一谈。西方批判学派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科学学、传播学等学科,泛指在否定以往学说基础上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多属于新马克思主义派别。批判传播学否定传播学经验学派,创立了交往行动理论、媒介话语理论、符号编码理论、文本叙事理论等,建构了一套欧洲传播学学说体  相似文献   

6.
李芳 《青年记者》2008,(17):83-84
互动,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是指社会交往活动.就传播学角度堆?互动在《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中是这样解释的:传播媒介或关系的交互对等,双向传播的能力.很显然,电视与受众,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互动正是他们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传递.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EBSCO和google学术搜索数据库选取了《Journalism Quarterly》、《Journal of Advertising》、《Communication Quarterly》、《Poli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Political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的70篇文章,从主题分布、概念、内容、媒介、效果等方面,对1970年至今的美国政治广告成果进行了梳理,对美国政治广告研究的取向进行了总结,并与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蒲尔(Ithielde SolaP001)在其《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但起初它并未引起传播学者的足够重视。时隔20年之后,美国传播学者对此才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9.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0,(5):64-64
书名:《大众传播动力学:数字时代的媒介》(第七版)(“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作者:(美)多米尼克著,蔡骐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69.80元 该书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特定媒介职业、对媒介的控制等几大部分,论述了其历史、现状,彼此的合并、竞争与融合。着重强调了媒介的经营和对社会的影响.尤其值得推重的章节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曹鹏 《采.写.编》2020,(2):165-166
媒介技术发展背景下,社会化媒体构筑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大众传播中占据越来越中心的位置。《社会化媒体生态演化研究》一书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社会化媒体生态演化问题,是对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范红  张莉 《当代传播》2006,(6):111-111
2006年1月13日至1月15日,英国媒介、传播与文化研究协会(MeCCSA,Media Communications and Cultural Studies Association)和英国媒体实践教育工作者协会(AMPE,The Associations of Media Practice Educators)在英格兰北部城市利兹首次举行的联合年会,是有史以来全英规模最大的有关媒体、传播、文化研究、电影、新闻学高等教育以及相关实践领域的最具权威性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十余个国家的200多名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 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 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合;五、是无组织的;六、他们之间无支配个人行动的共同规范;七、由彼此毫无接触的个人构成. 后来出现“大众传播媒介”一词,指的是传播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实践中,存在“媒介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从概念到延伸理论常常被混淆应用的研究乱象.我国与北美Media Ecology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研究,有以何道宽、崔保国和邵培仁为主要代表的三种研究,且这三种研究属于不同的传播学派.乱象的产生与国内对北美Media Ecology的译名存有争议及对我国三种研究的定名有关.以何道宽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和北美Media Ecology 一致,崔保国和邵培仁各自的“媒介生态学”与Media Ecology 不同,其研究都自成体系.为北美Media Ecology的译名定名,并厘清相关研究的关系,有利于传播学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在SSCI传播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新闻传播学者学术水平的体现,但是我国新闻传播学者能够做到的却很少。SSCI传播学核心期刊有着怎样的用稿标准?本文通过对在《传播学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上发表的论文《The Seven Deadly Sin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进行编译,介绍了稿件评审人的审稿标准。研究发现,投稿能否发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论文是否与明确界定的理论文集相关和是否有创造性的发现或新颖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一近年来,传播学的研究已开始在我国引起重视。但应该说,它在我国新闻界或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的了解和承认。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流传较广的几本传播学著作(如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和国家发展》等书),在理论观点上和我们向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观点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例如,人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和新闻事业活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行为科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传播活动(包括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活动)的科学。三者涉及的领域不同,因此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不可能互相取代。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从宏观角度对大众媒介的研究,为新闻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答案,为新闻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新知识。因此,传播学是一门同新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杨先起 《新闻世界》2009,(9):188-189
基于问题的学习(F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以“发现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合作学习”为中期运作模式,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个过程恰好契合了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正确使用媒介、有效利用媒介、进一步批判媒介。《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恰好可以搭建这样一个实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不仅导致该报消亡,也是对西方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次集体拷问。新闻伦理属于媒介规范理论的组成部分。在媒介规范理论的领域中,著名传播学者麦奎尔将其比喻为一个庞大的"丛林",各种"理论生态"可谓共识与争议并存。人们对许多理论存在困惑,而且对一些原则甚至术语也很少有一致的看法。不过,虽然辩论依然,  相似文献   

19.
一近年来,传播学的研究已开始在我国引起重视。但应该说,它在我国新闻界或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的了解和承认。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流传较广的几本传播学著作(如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和国家发展》等书),在理论观点上和我们向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观点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例如,人的基本特性是什么?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相关链接: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于上海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他的主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1993)、《中国民意研究》(1993)、《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1996)、《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2000)、《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2001)、《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