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情与婚姻是《傲慢与偏见》的主题。从简?奥斯丁对不同婚姻特点的各种描述与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态度,她反对为了金钱或者社会地位而结婚,她也同样反对为了外表、美貌或者冲动而结婚,她强调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简?奥斯丁认为婚姻应该是爱情和情感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缩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的一贯主题.爱情是婚姻最基本的条件,但财富又是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婚姻还应门当户对.一个人只有在得到爱情的同时又得到金钱,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奥斯丁 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她的各种婚姻观点粉墨登场,可以说是其婚姻观点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有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她最出色的作品。在作品中,她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英国乡绅阶层的生活。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小说中四对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探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看来,幸福的婚姻既要有理性的爱情作为基础,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的6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有清晰的体现。她的婚姻观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并不是完全正统的。奥斯丁的婚姻观一直在“理智”与“情感”中徘徊,但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爱情”取代了“金钱”。她最终把爱情、把男女双方真正倾心的爱慕视为婚姻的基础,冲破了当时正统的观念,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姚文丽 《华章》2007,(6):144-144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园林>;<爱玛>和<劝导>.在这些几乎都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里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石燕萍 《考试周刊》2012,(56):10-11
简·奥斯丁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4对青年人的恋爱故事,表达了她的婚姻观,诠释了她对美好婚姻的理想:要成就美满的婚姻必须以真挚的爱情作为基础,同时金钱也是美好婚姻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品。故事讲述了四对青年男女不同婚姻故事,折射出当时中产阶级妇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见解,只要爱情和财产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美好的婚姻,这种婚姻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斯丁一生创作了6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主题仅有一个,即婚姻与爱情.在她看来,婚姻与爱情紧密相联,惟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是牢固的、永恒的.无论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还是用社会历史批评都可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恋爱与婚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作品的重要主题,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集中反映了作家本人的婚恋观。奥斯丁呼吁女性摆脱传统的买卖婚姻模式,倡导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但她并不否认经济因素在婚恋关系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并赞美"爱情第一,财富第二"的婚恋模式。同时,奥斯丁冲破世俗的樊笼,一反传统的男为教师女为学生的婚恋关系模式,将女性提升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继而将两性之间的相互训导视为成功婚恋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Jane Austen expresses her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marriage through rich appraisal resources from the characters in this novel. The author tries to construct an ideal concept of love and marriage on the basis of both sense and sensibilit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Jane Austen's philosophy of love through the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n apprais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汀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意识。人物模式、婚姻模式和爱情观均体现了与当时时代相符合的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著名代表作,这部作品通过对四场婚姻的描述表明了未婚妇女对婚姻的态度,也集中地体现了奥斯丁的婚姻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一味贪图金钱和情欲是不会幸福的。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凸显了女性意识,并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5.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rriage of various character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such as the marriages of Charlotte and Collins based on economic status,and the marriage of Elizabeth and Darcy on the basis of true love and morals; and finally leads to a conclusion about Jane Austen's matrimonial value.  相似文献   

16.
HUA Xiao-yan 《海外英语》2014,(16):200-201
Marriage is the main idea of Jane Austen’s novels. The novel reflects the ideal marriage views by describing several different marriages. It reveals a real marriage should be based on love, actual need, morality and equality. It creates a contrast between a successful marriage and an unsuccessful one. Elizabeth and Darcy’s marriage is considered as a successful one. In fact it embodies the author’s own concept of marriage, it is a fault to get married for only money and social status, but it is also foolish without thinking of these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把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妇女对婚姻如饥似渴的期盼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描述了多对男女的婚恋关系和故事。贝内特夫妇、夏洛特和柯林斯、莉迪亚和威克姆、简与宾利等婚恋模式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及其价值取向。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体现了奥斯丁的婚恋理想。小说反映出来的婚恋模式,表现了奥斯丁既屈从于世俗又超越于世俗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8.
张小萍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1):67-68,71
张爱玲擅长写男女间的小故事。其小说创作,皆表现了男女间的无爱状态或失爱过程,几乎没有完满的结局,标识出一种以荒凉和孤独为特征的悲剧蕴涵。这与她的人生经历,她父母无爱的婚姻,她自身婚恋的创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张爱玲的爱情婚姻历程及其作品分析,展示了张爱玲既传统又现代的情感世界;并从心理学角度透视张爱玲在婚姻爱情上的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