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立足儿童视角,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首先帮助学生立有效对话的根,教师要正确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有方法地对话,启发学生从语文角度对话文本;其次充分发掘学生在生本对话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时间,引导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丰富学生阅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文本有效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几种类型的对话是交互进行的。为此,“对话式”的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对对话的问题,必须兼顾文本内容与形式;对对话的生命,必须确保对话主体的平等;对对话的难点,必须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关系。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凸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我们应抓住这一关键,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最能体现自主探究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所涵盖的资源,获取语感的积累。帮助学生将解疑与感悟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文章主要从三个层面谈谈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7.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一、对话前提:深味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更多的是对文本的冷漠,或是对生本对话的曲解。其实,阅读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否则,学生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  相似文献   

9.
阔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之间的一种认识、情感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探究、精神上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本色阅读。文章从倡导本色阅读谈起.教读自读相结合,精读略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立足文本,从而凸现阅读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1.
刘莉 《文教资料》2011,(30):55-57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直以来.师生对话被多次强调,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得并不多。作者认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是衡量阅读教学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从抓住预习,广泛占有资料;注重朗读,品味文章含义;大胆质疑,引发深层思考;科学复习,学会智慧的勤奋;用准方法,学会批注式研读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作为新课程理念被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对话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发现,但在很多阅读教学中这种对话不是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前,教师未提对话目的;生生对话环节中,生生对话流于形式;师生对话中,或教师一路追问,学生被问禁言,或是师生互问,学生问得简单,教师答得随便,远离对话的实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形式丰富多彩,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与文本进行对话呢?下面结合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阅读教学多元主体对话的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作为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阅读教学多元主体对话的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作为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9.
林小燕 《教师》2014,(19):87-87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要让阅读教学释放出对话的魅力,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实际,创设对话生存的"土壤",让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对话关系,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为对话而变得更精彩。一、链接生活,在感悟中对话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品用  相似文献   

20.
郑娜 《华章》2006,(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它负载了人类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精髓。学生通过这个载体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作为基础,其他任何形式的对话便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一、以读为线——立足文本阅读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所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是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学中“以读为本”形成一条线来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新的教育理念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