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论宋荦的诗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荦为清初“雪苑六子”之一,康熙中开府江南,与王士禛主持南北风雅,声名卓著。宋荦的诗学观较集中地反映在《漫堂说诗》中,其论诗追源溯流,与明末清初反思复古的思潮相一致。历来论者多认为宋荦为宗宋一派,事实上宋荦兼采唐宋,而以唐人为旨归,“宋诗派”之说未为笃论。宋荦上承严羽“妙悟”说,昌言“悟诗”说,与王士禛之“神韵”说同出一源,对清初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荦乃康熙之宠臣,康熙三年筮仕黄州府通判,此后仕途通坦。康熙三十一年,调任江宁巡抚,驻节苏州0直到康熙四十四年迁任吏部尚书。在吴十四年,宋荦依托苏州刻书之地利,刊刻了大量精品图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承刻的“御籍图书”,成为内府刻书的有益补充,开创了清代臣子替内府刻书的先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而宋荦之所以能承刻御书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康熙皇帝平定天下后,致力于文化建设,冀营造一种稽古右文之盛景,并以弘扬文治来收买人心。但当时天下初定,内府刊刻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康熙皇帝之文治需求。而宋荦刊刻图书之能力及其风格甚合康熙帝之需求,同时宋荦自祖辈起即得康熙皇帝之恩宠,宋荦为官及学识为世人称道。鉴于此,康熙皇帝敕宋荦刊刻御书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康熙二十三年,三藩之乱甫定,康熙帝便致力于用怀柔之策控制江南士人,实现帝国意识形态的大一统。在此背景下,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余年,深得帝眷。宋荦为河南雪苑社“后六子”之一,雪苑诸人同江南复社文人一向往来频密。宋荦借助雪苑社侯方域、贾开宗等的江南人际网络,早年便在江南文人圈中积累了丰厚人脉。其任江苏巡抚期间,凭借早年积淀下的江南人脉,发挥自身工于诗文、淹通掌故、精通鉴藏的才华,笼络交好士人和同僚,和他们一起参与了江苏精英文化的重建,催促了当地文坛群体性的活跃,并最终为清廷意识形态大一统的计划所收编。作为清廷江南政策的执行者,宋荦的江南施政是康熙朝中晚期江南政策的缩影。中介于中央和地方之间,中介于士人和清廷之间,正是宋荦在康熙中晚期江南政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宋荦与王士禛康熙六年定交,前后交好四十余年,于诗文声名和仕途生涯皆相互倚重。康熙十六年王士禛刊刻宋荦等人诗为《十子诗略》,对其稍后主盟诗坛和宋荦诗名之振扬及台阁诗风显扬影响重大。王士禛自康熙十九年真正登顶诗坛后持诗界权柄二十余年,而宋荦自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四年先后为江右和江南诗坛宗盟。这一时期宋、王的交游,对诗坛盟权开始由台阁下移地方节府、清初诗风由遗民之节向清雅温厚演变和奖掖诗学后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荦一生著作宏富。其自撰杂著十五种,编纂书籍六种,是诗人留的又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史学、文学、文献价值。对其系统考查,亦有利于对宋荦其人作整体估价。  相似文献   

6.
归德宋氏学养代代相传,明清两代入典载册的贤达重臣历历可数。宋荦是其中的佼佼者。宋荦的仕宦生涯正值清康熙励精图治之时,他为官清廉刚直,以民为本,富于创新,因此深得康熙帝的信任和奖赉,时人称其"清廉天下巡抚第一"。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词的中兴期,词的创作和理论都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清初的宋荦,在清代词坛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学创作大概以康熙十六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法北宋、尚婉约,后期师南宋、主醇雅。梳理宋荦词学的创作历程,探讨其词风转变的特点与原因,对全面认识清代词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宋荦传论     
清初康熙朝名臣宋荦,一生通显,政治地位显赫,深受康熙帝信赖。学问淹博,雅好诗文,领袖清初文坛近二十年。其家富藏书,善刻书,精鉴藏.宋荦集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刻书家以及鉴赏家于一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经陈迩冬先生校点,前不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先生在《后记》中所说:洪氏评宋琬“毕竟后来才士少,诗名数到宋黄州。”其实是评宋荦而不是评宋琬。按琬、荦都是清前期的诗人,琬比荦年龄略大一些,故荦称琬为“玉叔兄”。因荦作过湖广黄州通判,文人们称他为“宋黄州”。其实,这在《诗话》的本文中就已说明这里评的是宋荦而不是宋琬。洪氏说.“康熙中叶,大僚中称诗者,王、宋齐名。宋开府江南,遂有《渔洋绵津合刻》”事。渔洋即康熙间主盟诗坛的王士祯,绵津即宋荦。同时,王的答宋诗就有“谁识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句,只要稍加查对,就不难看出宋黄州就是宋荦。为了进一步弄清问题,不妨将二宋的简历略作介绍。《清史稿·宋荦传》载:宋荦,字牧仲,河南商邱人,权(按:即大学士家权)子。顺治四年,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年十四。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二十六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即开府江南)。四十四年,攫吏部尚书。五十三年卒,年八十。《清诗铎》说:荦号漫堂,以大臣子入宿卫。攫选通判,历官至吏部尚书。有《绵津山人诗集》。很明显,绵津山人即宋黄州。据最近出版的《听雨闲谈》记载,荦的著述还有《筠廊偶笔》。王应奎的《柳南随笔》又说他还有《筠廊二笔》。  相似文献   

10.
在康熙诗坛,宋荦尝一度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声誉颇。然其诗史地位却难以从创作认知,而是主要体现于他对“江左十五子”诗歌集群的建设。“江左十五子”是考察清初诗坛向清中叶诗坛过渡的一个关键性诗歌群体,由他们与宋荦共同推扬的创作风气从正负两方面对清中叶诗坛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五色鹦鹉图》是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通篇图、题句和跋较为完整,堪称三绝珍品。画上钤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印,清戴明说、宋荦藏印及清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相似文献   

12.
世居商丘的宋氏,是明清之际商丘的八大家之一,人才辈出,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钩沉了宋氏家族宋纁、宋权、宋荦三位杰出人物的史事。  相似文献   

13.
贾开宗简论     
贾开宗(1595—1661),字静子,晚号野鹿居士,商丘县人。他是明清之际中州雪苑社的重要成员,名仅亚于侯方域的文学家。清初与侯方域、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并称为雪苑六子。  相似文献   

14.
宋荦在清初诗坛颇具影响,这与其同侯方域的交往是分不开的。随父归乡的他与身在商丘的侯方域交往甚密,两人于顺治六年时间定交,前后交好五年左右,这短短的五年时间,给清代文学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5.
清代初期,在河南商丘出现了以刘榛、宋荦为代表的词人群,由于地域的关系,他们形成了特有的词学意识,先是标举豪放、倡写真情的词风,随着康熙年间统治的不断加强,他们又转向重醇雅、尚托物寓意的风格,与时代相呼应,它反映出了清廷怀柔政策对清初词学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世溥初论     
一、生平和著作徐世溥(1607——1658),字巨源,江西新建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卒于清顺治十五年,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之一,宋荦说:“余乡侯朝宗与南州徐巨源皆以名家子擅文章之誉,其才调同,其风流倜傥终身不遇亦略相同”,并以为徐世溥的文学成就“庶可与朝宗同不朽”,而诗歌创作方面“朝宗实有所不逮”。  相似文献   

17.
《西陂类稿》是宋荦晚年自订其一生著作的总结集。以"西陂"为名约有三义:对故土的眷念、对苏轼的欣慕以及尊康熙之御书。《西陂类稿》编辑成书以后,共有六种版本相继出现:康熙五十年宋氏家刻本,康熙间宋至等补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光绪四年吴元炳重刻本,清抄本,民国6年宋氏重刊本等。  相似文献   

18.
宋荦是清康熙年间的名宦,又是全国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其家藏之丰,刻书之精,为当时学者文人自叹弗如。尤其承刻三种“御籍”的完成,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本文就其在藏书缘由和收藏特色、刻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别自署绵津山人、沧浪寓公、西陂放鸭翁、西陂居士等,河南商丘人.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入侍卫.康熙三年,授黄州通判,历官江西、江宁巡抚,以吏部尚书致仕.康熙五十二年卒,年八十.荦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一时文士多与之交游.故对其生平、创作事迹的梳理,有助于其他相关研究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别自署绵津山人、沧浪寓公、西陂放鸭翁、西陂居士等.河南商丘人.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入侍卫.康熙三年,授黄州通判,历官江西、江宁巡抚,以吏部尚书致仕.康熙五十二年卒,年八十.荦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一时文士多与之交游.故对其生平、创作事迹的梳理,有助于其他相关研究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