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趵突泉》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的一篇看图学文 ,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具体描绘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 ,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是第三、四自然段 ,作者在这两个自然段里对大泉和小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并尽力抒发自己的种种感受 ,从而引起人们对美景的向往 ,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二、教学目标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 ,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3.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咱们班的同学聪明活泼,见多识广,现在考考你们,想接受我的挑战吗?广州的别名是什么?为什么会称为花城?(广州花很  相似文献   

3.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更有效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我在教学一类文《趵突泉》和二类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两篇课文中如何采用填表法进行阅读教学作一简单地说明。 《趵突泉》一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三课,属一类文。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优秀散文,它主要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观察的重点具体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课文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外形美观、行动敏捷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情感,激发喜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事物。[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老舍先生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依据大纲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应是: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猫的思想感情。而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并体会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7.
《观潮》这篇讲读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观、奇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除第一自然段是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以外,其余的四个自然段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分为三段。写潮来之时情景的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来写的。 教学这课,一是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这一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观,融情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二是寓写于读,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这是教学的难点;三是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读写、理解和运用重点词语,朗读课文和背诵有关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了解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二、自学课文。1 .读课文 ,画出生字…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姿态。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个人的真切感受,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学会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学习作者细致描绘、抒发感受的方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感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鸟的天堂》是一篇短小隽永、质朴优美的散文。它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十分美丽奇特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认识“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一、导入新课,感知内容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  相似文献   

11.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根据训练重点和高年级阅读要求,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为此,本课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进行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3.情感和态度: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文情并茂,描绘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杨梅树和果的特点来描写的。教学时可采用“以读导写”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种自己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描写雪景的,并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5.
[课例简析]《爬山虎的脚》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具体地介绍了爬山虎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往上爬的.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教学时,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6.
一、讲读要点:本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讲读这篇课文的要点是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事物,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良品质,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质。讲读这篇课文的关健是第一部分,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燕子》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为著名作家郑振铎所写。课文生动描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的特点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蒋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通过绘画、观察、朗读和想像,加强体验,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围绕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所见所闻,热情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整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兴奋、自豪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教学时,要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角度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和“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邀、荡  相似文献   

19.
一、紧扣“脚”字,理清课文思路课文的思路就是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思维线索。理清课文的思路,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爬山虎的脚》主要介绍的是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课文先...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提示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幅没有色彩、构图简单的盲童的画的观察,想象到肓童作面的情形,刻划了一个身残志坚、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少年形象。课文紧紧抓住“画”,由观看“展出的画”,到想象“心灵中的画”,再推断“画中的心灵”,层层拓开,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体会含着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