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伊拉克战争看欧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之间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 ,在当前的伊拉克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欧美之间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 ,并不是因为双方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 ,而是双方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差异 ,即双方在对待伊拉克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 ,分歧在于实现目标的手段和作法。欧盟主要国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与欧盟在中东地区的特殊利益密切相关 ,包括经济、安全、对外政策取向和欧盟对中东局势的某些特定的考量。即使是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的英国 ,与美国的出发点也并不完全一致 ,与其他欧盟国家也不存在根本冲突。欧美关系的基本性质仍旧是“盟国关系” ,欧盟国家在对伊拉克战争 ,特别是战后重建的问题上仍将与美国合作。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经历了数次危机与缓和,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美韩和美日两个双边联盟)导致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在这种安全困境中,美国和其盟国既不能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以缓和关系或签订和平协议,又不能过度激怒朝鲜,使自己陷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此,保持中间路线——非战非和的现状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的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目前美国东北亚联盟关系或者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才能实现东北亚安全。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英国从现实利益出发,把柏林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主张用和谈乃至妥协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应对未来的苏联向东德移交柏林通道管理权问题上,英国认为,应该先与东德进行积极交涉,如果受阻再实施"空运",或是以承认东德政府的方式来换取危机的和平解决,坚决反对美国军方"有限使用武力"的方案。这种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危机的立场,为后来英国危机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成为盟国内部意见分歧的主要力量,对盟国政策和盟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联挑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后,西方盟国对之做出了不同反应.西德主张对苏强硬,法国有限支持西德但反对武力对抗,英国始终主张谈判解决危机,美国表面强硬实际却通过谈判以避免危机升级.危机期间西方盟国表面上一致对苏,事实上却龃龉与调适并存,其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虚幻的一致与真实的龃龉并存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5.
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远东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产物,也是东、西方“冷战”在亚太区域的“热战”表现,虽然在侵朝过程中美国始终唱着主角,但是不可否认在所谓的“联合国军”的旗帜下,美国的西方盟国也在相当程度上起着作用,其中美国的主要盟国英国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朝鲜战争时期的英美关系对整个战争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拟对之作一些研究和分析并求教于大家。一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东、西方冷战已在欧洲全面展开。英国的工党政府在二战后经过短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它领导的世界秩序,科索沃危机是美国推行其领导世界秩序的又一试验场;通过科索沃危机可以看到,美国谋求世界领导权志在必得,并企图降低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将北约作为其发挥》世界警察" 作用的主要工具;由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包括美国盟国的制约和美国实力下降等原因,美国领导世界的国际秩序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引发美国主导的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冲突与危机 ,这一危机显示了多层次与复杂性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美国与法、德为主的欧盟的分歧 ,也涉及欧盟内部主要成员国之间、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危机产生原因较复杂 ,涉及世界格局与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理念、全球战略安排、各成员国的实际利益及各自政策变化对现存联盟关系的挑战等因素。大西洋联盟危机的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8.
1961年8月,柏林墙危机发生之后,英国判断苏联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解决东德难民西逃问题,并不是要加速解决柏林问题。据此,英国认为盟国应当避免危机升级,并与苏联进行谈判,达成一项有关解决柏林问题的协定,实现柏林的安全和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英国在反对盟国采取过激性应对措施的同时,积极劝说法国和西德参与对苏谈判,并与美国达成一致,成功推动了美苏之间试探性会谈的进行,最终缓解了危机。英国在危机中执行的外交政策,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前期英国缓和政策的继续,这一政策不仅对柏林墙危机的缓和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缓和,乃至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介入但却未扩大事态,这与它的全球战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欧洲第一”的战略方针要求他们竭力维持东西两线的军事均衡;另方面盟国尤其是英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的对朝政策;再方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必然会影响美国在全球战争中战胜苏联的力量。美国在对朝战争中的临阵易将与和平谈判则是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空中闪电危机不仅是英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英国核战略转变的分水岭。之后,英国核战略由独立核威慑转向了依赖美国;战略核力量构成由空基为主转向了海基为主;核保护义务由一国转向了北约盟国。英美核关系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大法官到大法官事务部到宪法事务部到司法部,英国法院管理历经漫长演变。司法部的建立结束法院系统多行政部门管理的历史,其和即将成立的最高法院预示西方三权分立政体的构造即将在英国完成,司法部作为法院系统外部管理机关的行政型法院管理模式的选择也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与关国自治型法院管理模式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英美"特殊关系"强调英美关系的特殊性,强调两国间的关系有别于与第三国的关系.促成二战时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因素,除了历史大背景、国家利益之外,两国在种族血缘文化方面的共相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深层次因素.这一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两国领导人及其各自智囊决策层,影响了美国民众的援英舆论倾向,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德、英、韩的地质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并以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的一些著名大学为例,介绍了这些大学地质类专业设置及其课程体系安排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之所以受挫,是由于麦克米伦政府在对欧政策发生转折的过程中,仍然兼顾既往的利益关系-对英联邦利益的维护和换救英美“特殊关系”的努力,这些都极大地束缚了英国迈向欧共体的步伐,并且最终构成了戴高乐对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严正否决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和平崛起是否可能?——历史与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满了暴力和强权的近代国际政治中,英国和美国成功地实现了和平崛起,这主要得益于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及其引发的工业革命;战争不是英美崛起的本质原因。英美崛起以后也主要是通过自由贸易、绥靖谈判、提供新型的国际管理理念和制度等和平方式来维持优势地位或提高影响力的,并没有主动挑起大规模的反体系战争。大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先例和理论反思说明,即使按照现实主义的循环论主张.21世纪的中国实现和平崛起也完全是可能的,同时,中国要想真正和平崛起.就必须敢于、勇于使用武力在国家桉心利益之处。  相似文献   

16.
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18世纪以后,英国失去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先后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英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古典教育传统,加强科技教育的大学改革运动,大学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20世纪以后,古老的英国重振雄风,坐上了世界科学巅峰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17.
1933年,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国民政府中的亲英美派向美国大量举借棉麦。他们此举是想拉近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以应对日本愈来愈严重的侵略威胁。由于日本的破坏和蒋介石的不支持,借款没有达到制约日本的目的,亲英美派也在政治上严重受挫。棉麦借款为以后的对美借款树立了模式上的参照,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因此建立起来,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期间,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居世界首位的黄金储备,与英法等国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但该体系自身的缺陷以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又导致了其最后崩溃。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再次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由美元危机而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风暴,并对应付它方略的寻觅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时期韩国临时政府以承认韩国临时政府和保障战后韩国独立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文章介绍了韩国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对中、美、英、苏等同盟国开展的外交活动,并对其外交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