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工程学》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以适应专业课学习、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工作实践的需要。当前的机械设备是离不开电气控制,而电气控制是通过机械设备实现的。由于机与电密切相关,所以,电气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方面的有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含有“机械工程材料与金属热加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气动传动”及“金属切削机床及切削加工”等课程的内容。由于每部分内容在机械类专业中都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专业的培…  相似文献   

2.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织行业专家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中机械类7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开发编写了42本相关的国家规划教材。同时,研究开发了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电气类”、“管理类”有关专业的《专业改革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组织专家共同完成了技工学校机电类5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并组织了与之配套的25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为了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重新构建了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其课程设置带有鲜明的能力培养特色。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以机电一体化专门化课程设置为例,如表1所示。表1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 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根据机械类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发展层次,以基本…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为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发的“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员编制、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成所需夹具的设计、制造和调试,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常用机床、刀具的能力。一、课程内容与框架“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学习机械加工技术的综合课程。它是将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综合所形成的。它克服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重复和…  相似文献   

5.
构建面向21世纪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下简称“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工科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机械学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构建新的“系列课程体系”,将对我国机械类人才培养乃至机械制造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社会条来的变化与机械学科教改的目的50年代承自苏联的机械类教学体系,体现了“市场无竞争、生产格局基本不变”的计划经济社会办教育的特点,针对机械行业的需要设置相应专业,又根据专业教育的需…  相似文献   

6.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为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新开发的“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编制、实施一般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使用、调试、维护一般机床、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设计简单工艺装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具有查阅、收集、使用各种技术资料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技术》有机地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4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培…  相似文献   

7.
论高职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设置专业,面向市场办学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其专业设置应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职业特性,而不是按学科体系来设置专业。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结构,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培养模式,并且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素质教育等综合途径,面向市场办学,使自己的“产品”即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能力。为了实…  相似文献   

8.
现以机械制造技术这门综合课为例,该课程围绕专业能力培养,是以“工艺”为主线,将原“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综合而成的。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如下表所示: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我校自92年开始在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改革的探索,以开设综合课为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程设置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我校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小组自92年7月成立以来,进行了多次社会调查,走访了河北省部分国有大中型及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9.
《艺体》,顾名思义,涵盖了体育与艺术教育;就目前中小学现状来看,它是体育、美术、音乐的综合。在对《艺体》的学科设置、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的研讨过程中,曾经有过争议和种种设想。 一、设科依据 关于在农村复式小学设置《艺体》学科的可行性,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意见是强调体育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体、音、美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体系,因此主张体、音、美单独设科,不能综合。第二种意见认为体育及艺术教育固然重要,但农村复式小学专业师资条件和专业设备条件极差,因而主张对艺体课程有所删削,或保留部分活动内容。第三种意见认为设置《艺体》学科是可行的。不难看出,上述讨论的焦点在于农村复式小学《艺体》学科的设科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本文仅依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应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作一些探索。一、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高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1.课程培养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11.
《钳工工艺学》是技工学校培养机械类应用型人才不可不教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为适应中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能力本位出发,在《钳工工艺学》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模式是当今国际上职教课程设置的先进模式,也是我国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内容。它的特点是:将职业教育的整个课程结构分为基础部分和专业模块部分。基础部分包括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根据各不同类专业来开设。如在我校就有机械和电工电子两大类专业,机械类必学《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AutoCAD》;电工电子类必学《电气制图》、《计算机应用》、《AutoCAD》。基础部分强调的是一个“宽”字,力求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模块的设置随市场的需求而变…  相似文献   

13.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特点为“双核型”,即具有两个具有中心地位的学科知识能力体系:一是所攻专业的学科,一是教育学科。所以,承担培养此类人才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知识能力应是以、专业学科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能力”为核心的,以其他所设课程学科知识理论为外围的“双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高级技工教育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同时。还要满足继续教育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依据企业对电气控制技能人才的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束缚,是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专业综合能力强的一门实践课程。该课程是以自动生产线为载体,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器技术、伺服控制技术、触摸屏控制技术集于一体,重构、序化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电子技术及应用做为传统专业,克服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针对职业岗位群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即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最基本环节。近年来,我们结合《专业设置标准》的研究,对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从教学目标的同质性,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二者之间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互支撑的,高职教育就应该以“突出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的建设应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规格出发,按照“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模式,充分考虑数学类课程在小教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可分为通识教育类的公共必修课程、方向类的专业课程和拓展类的选修课程三个不同层次,基本内容应包括高等数学基础、数学教育类课程和应用数学的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未来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人才应具有胜任九年义务教育整体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体现出整体性和连贯性;在课程设置上应反映“综合培养”的专业特色,重视课程的内在整合;小学教育专业也应逐步建立起本专业的硕士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试办过程中,我们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了《机械工程学》课程的讲义。讲义将原“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机械工程材料与金属热加工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打破了原来的学科体系。讲义编印后,已在两个班中开始使用。现就编写与试用过程中的实践,谈些体会。 一、专业培养目标决定课程的教学要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培养从事一般汽车、电控汽车、豪华客车检测、维修与调试工作,能操作检测维修设备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的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岗位群为: 1.在汽车维修企业里,能从事一般汽车。电控汽车、豪华客车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2.从事汽车配件制造、检验与营销; 3.担任汽车检测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意见》还要求“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强调“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并对大中小学具体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