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已全面展开。政府为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节约用地,积极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建造农民动迁小区。针对昆山市农民动迁房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宋伟  张凤荣  陈曦炜 《资源科学》2008,30(11):1694-1699
论文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庄迁并工作的公众参与方法、结果和结论。首先,运用自助法(Bootstrap)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15个村的150家农户,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农民参与到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庄迁并方案的制定之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农村村民的基本情况、居住现状,村民对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庄迁并模式、房屋拆迁安置方式的看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①64.67%的农民对于目前的居住现状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只有12.00%; ②38.90%的农民表示愿意居住楼房,而不愿意居住楼房的农民比例则达到61.10%;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年龄的降低、收入的降低,农民愿意居住楼房的比例逐渐上升; ③农村房屋拆迁后,希望得到货币、房屋和另行审批宅基地安置方式的农民比例分别为20%、32.94%和44.71%;假如农民失去耕地,56.94%的农民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社会保险,25%的农民希望解决就业,其他选择较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村庄的迁并工作应该谨慎进行; ②村庄的迁并模式应该多元化,不应过分强调居住楼房; ③房屋拆迁安置方式应自主化,征地应社会保障先行。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会广  李浩华  张耀宇  邹伟 《资源科学》2013,35(10):2067-2074
土地整治带来了农民由分散到集中的居住方式变化,由此也对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基于南京市高淳县、溧水县以及六合区18个村1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集中居住(10个村,101个农户样本)与分散居住(8个村,82个农户样本)两个组,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农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整治中农民居住集中化,与此同时其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行为方式也出现了与分散居住区农民显著不同的变化.集中居住区农户与分散居住区农户相比,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方式、能源及户厕使用种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中居住区农户生活废物废水的处理方式得到好转,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因下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或缺少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大多集中后外排,这种排污模式对社区外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使农民生活排污的外部性影响由社区内转变为社区外.这对今后改进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必须考虑到农民居住方式变化的生态环境行为效应.在相应评估基础上的土地整治才能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巴中市实施的“巴山新居”工程在盘活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廉租房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建设资金短缺、加剧贫富分化,集中居住限制庭院经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土地规模流转困难、流转效果不佳,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留守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要使农民集中居住在扶贫开发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注重多元化筹资以克服资金瓶颈、兼顾生产与生活以满足农民的客观需要、改革产权制度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与权益、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以形成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住宅示范工程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还须不断探索规划设计建设的新路子,把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农村住宅示范工程建设中去,建成一批能够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居住目标实现的示范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中居住中的建设用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集中居住用地的主要形式是租赁、宅基地置换、组内互换、鼓励农民弃田入城居住。农村集中居住建设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传统习惯的影响,资金投入不足,法律政策方面存在一些限制。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胆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要积极推进村民小组合并,要注意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7个市125个村庄农民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种类、是否有财产性收入、宅基地面积、是否有城镇住所、宅基地(房屋)使用情况、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本、农业补贴金额、新农保险金额和区位交通环境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2)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排序为:宅基地(房屋)使用情况农业补贴金额是否有财产性收入职业种类新农保险金额受教育水平年龄是否有城镇住所区位交通环境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本宅基地面积;(3)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农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是否有财产性收入、家庭人口数、宅基地(房屋)使用情况、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本、是否有产权证书和区位生态环境是影响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农民的职业种类、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占用耕地建房和农业补贴金额。这一结论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土地征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构建了组成被征地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及其指标体系,对土地征收导致农民福利变化的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以湖北省为例的研究结果显示除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外,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环境条件、社区生活、农民心理状况等都比征地前恶化.建议国家采取复合补偿方式,并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补偿.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较多,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农民带来收入的增长,而农民一般会将建新房作为大事来办,这也是我国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的蓝图目标之一:改善居住环境,进而改善外部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在大量的农户自建房调查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自建房的功能性和居住舒适度并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其中原因,提出较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百万年来,西来沙尘气流给我国堆积了面积达百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黄土上的庄稼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吃和穿;而且高原上上千万口冬暖夏凉的黄土窑洞还解决了四五千万农民的居住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采取了等距对称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县144户农民住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预测他们在“七、五”期间需建投房及需购建材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农村建房较多,农民居住条件有了初步改观,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实现围绕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个新要求和新课题.提出了积极推行"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规划区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新模式,以"集中"促"集约".从而优化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华夏星火》2004,(2):14-14
中国去年粮食生产持续第五年呈下降趋势,一号件提出要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放松城市居住管制以方便民工进城工作等措施。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民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需要突破一个瓶颈——如何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民吸收程度太低的问题,而政府应该做的,正是鼓励农民定居到城市或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4.
余新 《未来与发展》2010,33(11):47-4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潮流,农民向市民转化,不是简单地变更户籍登记和集中居住,而是要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些因素,使他们逐步融入新型的现代市民社会,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解决农民市民化教育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房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成家,添丁加口、兄弟分家、改善居住环境、房屋年久失修等因素,都会使农民提出建房要求.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在农村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在房屋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些悲剧发生.因此控制农村建房质量和建立有序的农村建筑市场,同时提出有效对策,从而减少农民的损失,以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绿色、环保、舒适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新农村住宅较过去的农村住宅无论是功能还是外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与城市居民住宅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它不但是农民生活起居的地方,而且还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存放生产工具和资料的重要场所,它具有生活和生产的双重性。所以,新农村住宅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农村住宅功能是否完善、功能分区是否合理是衡量住宅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置换有效协调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兼顾了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文应用SCM等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方法,在对海门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农民访谈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①农民、村委会和市、县、镇政府之间利益冲突是农村宅基地置换的主要矛盾;②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政府和农民通过交易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研究区通过以城镇化和项目带动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以及以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农民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③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下,征地和置换相结合,主要为城市开发提供用地,资金主要由政府筹措,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农民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下,资金靠农民自行筹措,置换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符合传统的农村居住观念.  相似文献   

18.
农民消费者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及企业营销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敏娜 《内江科技》2006,27(5):24-24,33
农民消费者一直是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也是数量较大的群体,受居住环境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他们又有特殊的消费心理行为,如果企业和商家能够深入了解农民消费者的特殊消费心理及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就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丰厚利润。  相似文献   

19.
基于SCM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置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丰  陈江龙  黄天送  郭垚 《资源科学》2009,31(8):1378-1385
农村宅基地置换有效协调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兼顾了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文应用SCM等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方法,在对海门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农民访谈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①农民、村委会和市、县、镇政府之间利益冲突是农村宅基地置换的主要矛盾;②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政府和农民通过交易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研究区通过以城镇化和项目带动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以及以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农民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③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下,征地和置换相结合,主要为城市开发提供用地,资金主要由政府筹措,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农民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下,资金靠农民自行筹措,置换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符合传统的农村居住观念.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是践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能过实施农居防震安全工程,引导农民建设抗震防灾要求的居住房屋,逐步增加农村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