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是听觉媒体,它是通过声音向人们传递信息的。从小听着《小喇叭》、《星星火炬》、《小说连播》这些经典广播节目长大的我,至今对广播情有独钟,没想到的是我有幸也成为一名广播人,因为热爱广播,我至今都奔跑在新闻之路上。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广播节目依然备受听众喜爱,我认为是广播声音的魅力无法抗拒。下  相似文献   

2.
当代草圣林散之,与《江苏广播电视报》有段深深的情缘。那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我曾经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工作过。为纪念报纸复刊一周年,我们拟请散之老人书写一幅题词在报上发表。1980年5月21日上午九时许,我们来到了林老在南京玄武  相似文献   

3.
现在经济广播要想改成办老年广播,我特别支持、佩服你们的这种魄力。 2004年10月《中国记者》杂志刊登了我的论文《广播发展的新空间在哪里》,这篇论文发表出来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媒体扫描》都转载了,后来还有很多家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4.
做党和人民的喉舌今年四、五月间,我们上海台新办了评沦节目,一个叫《广播杂谈》,一个叫《广播漫谈》。这是我台肃清林彪、“四人帮”在广播领域的流毒,拨乱反正的收获之一,也是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砸碎精神枷锁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组织了《汉江行》《湖乡行》等几个大型系列广播,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组织系列广播,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选择较重要的主题,在广播中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突出的报道,正是“扬广播之长,避广播之短”的好办法。为此,我们组织了有27人参加的《汉江行》采访队伍。由正副台长、编辑部主任和记者们一道,统一研究报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组织了《汉江行》《湖乡行》等几个大型系列广播,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一组织系列广播,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选择较重要的主题,在广播中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突出的报道,正是“扬广播之长,避广播之短”的好办法。为此,我们组织了有27人参加的《汉江行》采访队伍。由正副台长、编辑部主任和记者们一道,统一研究报道汉江的选题计划,分头深入沿江采访,从汉江源头,经陕西、河南、湖北到汉江出口,共写52篇,累计16.3万字。我们在研究《汉江行》系列广播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调,以历史故事、今日成就、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和开发汉江、建  相似文献   

7.
张涛 《中国广播》2016,(9):45-4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15年11月底相继在所属10套频率推出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这组按照英美电视剧"季播"方式播出的广播节目,和后面以《我的长江》为题推出的13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为何被冠以"广播纪录片"?《印记》等广播纪录片的样本价值在哪里?它对增强传统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帮助?本文将从"广播纪录片"的呈现范式、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对广播基本价值实现的辩证认知做基本的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们四川省金堂县电台的对农村广播节目《说说我们的村支书》在第八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荣获特等奖,这是我台自1983年以来第6次在全国评比中得奖。这6个得奖作品分别为3个《听众信箱》和3个《对农村广播》节目。下面结合我们自身的实践,就农村广播宣传的方向、题村、风格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2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在记忆中却像是短暂的一瞬。看到《中国广播》纪念创刊20周年书画、稿件征集启事,许多往事浮现脑际,恍如昨日。在我手头还留有几份刊物,它们反映了我和《中国广播》长期密切的交往,也记录了我在广播道路上发展成长的轨迹。这些刊物厚薄不一,装帧各异,有的甚至是油印的。  相似文献   

10.
我是广播的外行,却是新闻的同行。《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这组节目,让我感觉到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效果,都是近年来高水平的广播报道,同时也让人对广播报道、广播的新闻宣传刮目相看。对《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的评论,我认为应该把它放在两个大的背  相似文献   

11.
检视广播     
接到《传媒》编辑约写卷首的任务后,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2018年1月1日,《中国广播报》停刊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是感伤的.一是因为与《中国广播报》多年的情感,二是"消亡"终于发生在自己身边……可我也知道,这怨不了任何人,按专家们的话来说,这是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们站的广播评论《自备柴灶自升温》,在1990年3月份全国第八届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至此,我站自1984年以来,已有12篇广播评论在省市新闻单位和市以上广播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奖,其中有两篇获得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有朋友问我:“你们一个县广播站,是怎样抓广播评论的?”我作为站负责人、评论编辑,想就此谈点体会。一、确定评论在广播宣传中的地位。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岁,青春阳光,前程似锦。在此,我要以读者、收藏者和广播实践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真诚地向为《中国广播》默默奉献的历任社长、主编和编辑部的同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支持、关心、爱护《中国广播》的中央电台历届台长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对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报作一粗略的浏览,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曾经风靡一时的“炒作”这星那星的篇什,在报纸上明显减少,几至寥若晨星,而昔日为老总们困顿的言论,却异军突起,蔚为大观。这表现在:一、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报相继扩版、增版,纷纷办起评论专栏。如《中国电视报》的“荧屏思考”、《湖南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论语”、《辽宁广播电视报》的“视听茶座”、《福建广播电视报》的“一家之言”、《吉林视听导报》的“一吐为快”、《甘肃广播电视报》的“新世说”、《山东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15.
我是浙江省义乌市人民广播站的农民通讯员。几年来义乌广播站为提高我们新闻写作的水平,免费赠阅《新闻通讯》。我每次收到《新闻通讯》,哪怕农活再忙,  相似文献   

16.
《爱心守望风雪同行》让我们认识到广播媒介在政府应急处置新闻宣传中的作用。目前,交通行业有3800多万从业人员,其中约有3300万人在海上、在山上,甚至在遥远的崇山峻岭中,这些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靠什么来及时获取信息?我想主要是靠广播媒介。这是源于我们对《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特别节目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信息传播重要作用的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三类极具代表性的、稳定的优秀广播节目风格在我国形成,分别是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庄重风格;以广东台为代表的岭南风格;以四川金堂县台为代表的乡土广播风格。在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金堂县广播电台采制的《听众信箱》和《对农村广播》节目曾10次获奖。其中,1985年的《和听众朋友谈养蚯蚓、种药材的问题》,1986年的《凤凰为什么折断了翅膀?》, 1988年的《话说“催粮催款”》,1989年的《说说我们的村支书》更是获得了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比特等奖。小小一个县级对农广播引起了全国广播界的注目。但是,十多年后, 以金堂广播为代表的县级对农广播早已是风光不再,上演了由盛至哀的巨大转变。从中,可以窥见我国县级对农广播兴衰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是《中国广播》杂志创刊20周年,作为她的读者、作者和被报道过的新闻人,20年来我真切地见证了《中国广播》忠实记录新时期中国广播发展的历程,感受到全国广播界从业者业务思想理念的进步与飞跃。如今,手捧一期期新出刊的《中国广播》,精读那一篇篇理念新颖、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11,(2):51-51
为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70周年,丰富人民广播史料收藏与研究,总结历史,继往开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联合举办了“我与人民广播”征文活霉虮中广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承办。  相似文献   

20.
汉阴县广播站对我们1986年写稿成绩较突出的29名业余通讯员,每人奖订了一份今年4月至明年3月的《新闻知识》杂志。当我接到《新闻知识》第4期时,如获至宝,象接到热恋时“情书”似的反复阅读。一本《新闻知识》,对他人来说并不起眼,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