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很受观众欢迎,被称为屏幕上的“来信版”。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是从1984年5月创办的。两年多来,“版面”在不断扩大,开始时每周只播放五分钟,七个月后,延长到二十分钟。观众还希望增加播放时间和次数。同报纸上的来信版相比较,屏幕上的“来信版”有其独特的长处。报纸上的来信版,一般是摘登读者来信,读者的  相似文献   

2.
甘肃日报群众工作部,目前有11人,担负着报纸的通联、上访接待、登记分发来稿等日常工作,并编发《内参》和《来信摘编》两个内部刊物,同时负责采编每周一期的《读者来信》专版,还主编二版的《社会窗口》专栏。甘肃日报编委会要求《读者来信》专版以批评报道为主,群工部的采编生活充满了风风雨雨,既赢得了读者的信任,也备尝了个中酸辣苦涩。  相似文献   

3.
1992年至1997年,浙江日报在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报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报系规模日益扩大。1993年,《浙江日报》从对开4版扩为对开8版。1994年,增出《周末文荟》(对开4版),每逢周六出版,目前每周一、三、五增出周刊(对开4版),均随正报免费附送读者。1993年,浙江日报创办了中国目前唯一的美术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华东版创刊于1995年元旦。华东版创刊的初衷是“从全国的眼光看华东,从全国的角度写华东。切合华东读者的特点与需求,传播、评价发生在华东的新闻、事件与现象。”做到“比地方报纸更有深度”。可以说地方特色与深度报道是华东版的两大特征。为了更好地体现其办报思路,华东版从2000年元旦起推出全新的《东方新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周刊》逢星期五出版,其版面安排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安全帽     
记得1997年,元旦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一大早,我们《海螺报》社编辑部、总编、党委宣传部长办公室的电话就接二连三,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编辑部的同志们心中都清楚:在元旦出版的报纸二版三条的位置我们发了一篇题为“一线读者来信呼吁:要严把劳保用品进货质量关”的读者来信。虽然这篇来信仅仅180字,却维护了一线员工的利益。那天上午,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给编辑部,感谢  相似文献   

6.
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很受观众欢迎,被称为屏幕上的“来信版”。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是从1984年5月创办的。两年多来,“版面”在不断扩大,开始时每周只播放五分钟,七个月后,延长到二十分钟。观众还希望增加播放时间和次数。同报纸上的来信版相比较,屏幕上的“来信版”有其独特的长处。报纸上的来信版,一般是摘登读者来信,读者的意见是用文字形式来表达的。而屏幕上的“来信版”,并不只是播放来信原文或摘要,更多的是让来信者在镜头前直接发言,使观众见其人又闻其声。在镜头前讲话的观众,往往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建设部批准,建设部机关报——《中国建设报·房地产周刊》将于1999年元旦创刊。 《房地产周刊》的定位是,面向市场,服务行业,走进家庭。每逢周五出刊,对开四版。一版为要闻版,刊登行业新闻及与房地产有关的社会热点追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抓问题──探索新时期舆论监督的一点思考李棠辉南方日报去年4月1日扩大为对开12版后,读者来信部编的《读者心声》版也跟其他版一样,开始探索新闻改革的路子。《读者心声》版头条除了保持一定数量针对具体人和事的批评报道之外,在舆论监督方面增加了研究社...  相似文献   

9.
推出《时事周刊》、《军事科技周刊》、《文化周刊》 1999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报创办的《时事周刊》、《军事科技周刊》正式推出。原先的《周末文化》专版改为《文化周刊》。 创办三个周刊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提高可读性来增强指导性,让军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要,满足他们8小时以外的精神需求。 三个周刊都是四个版,分别于每周一、三、五出版。 《时事周刊》以“拓展新闻视野,纵览世界风云,洞察社会万象”为办刊宗旨,主要是通过报道国内、国际时政方面的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趣味新闻等,满足官…  相似文献   

10.
刘宏 《新闻记者》2002,(6):10-13
A.读者来信版的变迁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人会对当时的读者来信版印象深刻 ,那时的读者来信版以《人民日报》为代表 ,在社会上非常有影响。当时刚刚经历过可怕的文化大革命 ,大多数中国人说话都非常谨慎 ,所以 ,看到《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敢登那么大胆的批评意见 ,都很吃惊。记得当时我看《人民日报》是先看读者来信版 ,这几乎是当时能够局部反映群众意见的晴雨表 ,读者来信版的刊头几个字是篆刻的黑体字 ,十分醒目 ,虽然没有今天媒介的各种包装 ,但是仍然吸引人。大学毕业后 ,我到人民日报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 ,仍然有先…  相似文献   

11.
进入1999年以来,北京各报纷纷改版,屡出新招,使原本就很激烈的竞争愈演愈烈.今年1月1日,《北京晚报》扩版,由原来的16个版增加到24至36个版,当日新闻比例大大增加,引起读者强烈反响.5月6日,《北京日报》改版,竞争推向高潮.改版后的日报由8版改为12版,其中新闻版占8块,更加突出新闻性,在加强主流时政新闻、保证导向基调的同时,新增社会新闻,扩大文体新闻版,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经济新闻报道力度,新辟了“九州快递”版,同时推出文艺周刊、产经周刊、理论周刊、服务导刊、京华周末、教育周刊、生活周刊等7个功能性周刊.  相似文献   

12.
党报工作人员,每发一篇批评报道,都要认真思考它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这里,重要的是让读者尽快地看到批评以后的结果。因此,我们力争做到“不把问题留给读者,不把问题留给版面”,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抓批评结果的报道。去年第二季度以来,我们一、二版和读者来信版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批评稿有三十一篇,其中批评后有结果,并已在版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晚报》(以下简称《晚报》)二版设有《读者来信》的固定栏目,每周一期,发表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颇受读者欢迎。目前,《晚报》每天接到读者来信20多件,其中批评与揭露的信件居首位,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当前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关心,也说明读者对《晚报》的信赖。但是,我们从工作实践中看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数批评来信,包括盖有公章的读者来信,在反映情况时,往往与事实有出入,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如果调查稍不深入,匆忙地就事论事去解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体,是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几年来,各报的读者来信版都有所加强,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据调查,《新疆日报》的读者来信版也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专版之一。汇聚读者心声的天地读者来信版没有固定的专栏作家,但它却拥有浩浩荡荡的写作队伍。作者中间有工农兵群众,也有专家、学者、教授;有几岁的小学生,也有身经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版是党报为广大读者提供的一个抒发胸臆、扬善贬恶的舆论空间,也是专版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阵地,更是党委政府沟通民心的桥梁和纽带。读者来信专版的稿件选编事关社会稳定之大局,事关党群关系之疏密,为此,笔者以为,办好读者来信版,采编人员需把握三个着力点:树立大局意  相似文献   

16.
朱强 《青年记者》2006,(17):55-56
舆论监督是南方周末1996年转型后的重要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张小丽在《从南方周末的批评性报道看舆论监督》一文中曾经采用系统抽样中等距抽样的方法,以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各期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报道作为抽样框,以四期(一个月)作为抽样间隔,随机抽取了85例头条新闻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抽样调查显示:在全部85个样本中,批评报道有47条,占总样本的55.3%。主要批评机构是公众个人、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其批判内容多为滥用行政特权、贪污受贿和各种社会问题;涉及最多的领域是政法和社会。①综合考察南方周末转型后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读者来信版曾刊载过读者来信,指出“村长”应该称“主任”。可是去年7月13日,该报在二版显著位置刊载的人物通讯《可贵尽在细微中》,副题中又出现“记向西村村长茅裕林”字样。也许有人要说,目前农村中就是这么称谓的,  相似文献   

18.
党报工作人员,每发一篇批评报道,都要认真思考它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这里,重要的是让读者尽快地看到批评以后的结果。因此,我们力争做到“不把问题留给读者,不把问题留给版面”,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抓批评结果的报道。去年第二季度以来,我们一、二版和读者来信版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批评稿有三十一篇,其中批评后有结果,并已在版上发表的有二十五篇,其余六篇所批评的问题,也大多  相似文献   

19.
郑国双 《新闻三昧》2006,(10):15-17
《开滦日报·社会周刊》是开滦日报于1999年创办的,每周一期,四开八版,逢周五发行,目前共有4名编采人员。自创办以来,社会周刊编采人员在报社领导班子的组织、领导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拓展社会新闻报道思路,发挥正确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社会周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受到读者好评的稿件,有多篇新闻稿件获得中国企业报系统、中国煤炭系统、河北省优秀新闻作品奖。《社会周刊》的创办是开滦日报领导班子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面对社会上各类媒体的激烈竞争,开滦日报做为一份创办于1949年的老牌企业报如何应对?作为50年来一…  相似文献   

20.
从5月1日起,经济日报为适应五天工作制,对其版面进行了调整,新设了置了一张《理论周刊》,每周一出四个版。很多报纸的扩版增刊是向娱乐、消遣倾斜,而经济日报却在难办的领域——理论版上下功夫,为众多关注理论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块难得的阵地。这实在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