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前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各选手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举重历来被视为力量基础上的技术项目。上挺发力后的支撑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支撑前的发力和支撑后的起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许多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较多的运动员采用箭步式支撑。本文通过对箭步式支撑和下蹲式支撑的对比分析,认为箭步式下蹲是较为粗糙、复杂的技术,阻碍了运动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下蹲式支撑是一种先进、自然的技术,有利于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发挥。2 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的差异 支撑…  相似文献   

2.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现对目前国内的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予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文章从动力学特征方面对箭步挺和下蹲挺进行比较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下蹲挺下蹲撑铃点低,人体重心下蹲撑铃较为迅速,杠铃上升距离短,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小,但是下蹲挺撑铃的前后稳定及平衡角小,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动作失败,下蹲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长,起立距离也较长,消耗的能量多、箭步挺反之。  相似文献   

4.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个部分组成的。因为挺举重量大,为了省力和举得更重,就要缩短上提的距离,所以早已采用下蹲式提铃以降低提铃的高度.提铃至胸起立后,用伸髋和伸膝屈踝的上蹬力量,将杠铃挺至两臂在头上伸直。这后一动作,就是上挺。上挺支撑一般采用前后分腿的箭步式,其作用是:一方面降低上挺的高度,做到经济省力,另一方面是增大下蹲的支撑面和前后的稳定角。挺举箭步式分腿姿势,国内外已沿用了七、八十年。目前无  相似文献   

5.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部分组成。自六十年代末以来,提铃至胸动作早已普遍采用下蹲式。而上挺支撑历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箭步式分腿支撑技术。近几年国外有些优秀选手用半蹲式上挺技术创造了几次世界挺举纪录,国内的一些大型比赛中也有运动员采用半蹲式上挺。今年四月份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中,国家举重集训队队员廖继光第一个用半蹲式上挺技术举起了183.5公斤,创造了75公斤级挺举全国纪录。  相似文献   

6.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两方面对女子举重箭步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箭步挺下蹲撑铃点高,人体重心下蹲撑铃不太迅速,杠铃上升距离长,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大。但是箭步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大,稳定性高,稍有不慎也不会导致动作失败。箭步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短,起立距离也较短,消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7.
举重     
G884.214.6 20032491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Researching status of sports biomechanicsof split jerk and drop jerk[刊,中,Ⅰ]/王向前(解放军体育学院),危小焰,魏文仪(上海体育学院)∥浙江体育科学.-2003,25(1).-58-60图2参19(XH)举重∥上挺∥技术∥方式∥箭步式∥下蹲式∥现状∥力学分析∥挺举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4):56-57
<正>保加利亚深蹲又叫保加利亚分腿蹲(Bulgarian split squats),是训练下肢的一个经典动作,即在箭步蹲的基础上把后腿抬高放在卧推凳上(卧推凳也可用其他高度适宜的物体代替),高度根据个人身高腿长调整,一般不超过膝盖高度。此动作减少训练下肢时脊椎的压力,发展腿部肌力,改善平衡,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提高下肢爆发力。传统的保加利亚深蹲膝盖和脚尖保持统一方向,做起身动作时支撑腿后脚跟发力,臀部往前冲,做下蹲动作时后腿膝盖尽量接近地面  相似文献   

9.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的分析展开论述。“箭步式”上挺技术有利于实力型队员的技术风格发挥。根据刘卫国上挺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助性练习项目,采取了垫铃下蹲翻加借力推,架上挺举等练习时提高挺举成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呈现授课班级:初二XX班班级性质:男女混合班授课人数:50人单元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跳远的积极性;(2)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3)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二、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分析1.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的判断该案例的制定者基本熟悉"蹲踞式跳远"的整个过程,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师素养与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周次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31+55-31,55
运用图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从解剖学、生物力学角度对铅球左侧支撑动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左侧支撑对提高运动成绩的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阐明左侧支撑在铅球最后用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类大学生与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 ,对 2 33名体育类大学生和 2 40名理工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研究对象的男性比女性社会支持程度略高 ,但没显著性差异 ;研究对象社会支持程度与参考常摸基本一致 ;然而体育大学生比理工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高 ,男性三项、女性两项中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体育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比参考常摸略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 ,体育有利于增进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各项目的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完善。铁饼技术也是如此,纵观近年来世界大察中铁饼比赛,国外运动员与我国运动员技术相比较,我们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左侧支撑动作,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平衡支撑能力训练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速滑运动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更应加强平衡支撑能力的训练。认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应注重基本功训练,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重要的基本功,是早蹬冰技术的基础,并分析总结了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速滑运动员王曼利进行平衡支撑能力训练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其应用平衡球训练平衡支撑能力的主要方法,以及冰上平衡支撑能力训练方法,旨在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腿支撑力量练习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力量练习都是以双腿支撑进行的,这与跑、跳单腿发力的运动形式不太符合,因此,有必要改进练习的方式,进行以单腿支撑发力的力量练习可能更为有效。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98级专修班男生32人进行实验性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实验大幅度提高了短跑成绩,并提高了跳跃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力测试与摄像解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家男子举重队占旭刚、石智勇等 9人的技术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 ,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抓举测试中一些运动员引膝角度不合理 ,展髋抬体幅度偏大 ;挺举测试中张国政引膝时间较长 ,压力调整不合理。跳步动作是维持接铃支撑平衡的补偿性动作 ,运动员杠铃上送距离较大 ,造成过大的回落距离和速度。占旭刚在挺举 180 kg接铃时杠铃回落的距离和速度过大 ,再加上其退让性缓冲不足 ,下砸力过大而导致动作失败。发力后接铃支撑时 ,人、杠铃压力中心移动过大和 Fz对 X轴出现大的单向力矩是失败的技术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普通高校跳远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在优化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该技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由此可以制订出蹲踞式跳远优化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根据技术健身论的思想,提出选编教材的两大原则:以运动技术为主和可测类技术为主;并对中学体育课程的基本教材,辅助教材等的增删取舍作了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美国著名的短跑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的途中跑动作分析认为 ,摆动腿的快速下压动作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快速有力的下压不仅使步频提高 ,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支撑效果。另外 ,他不惜借助于上体直立甚至后仰弥补大腿前摆能力的先天不足 ,也使他的途中跑具有了鲜明的动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lifting techniques of 10 world-class weightlifter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26 skilled collegiate weightlifters while performing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snatch, from the lift-off of the barbell to the catch of the barbell overhead with the body in a squatting position. Cinematograph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joint angles, position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body,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barbel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orld-class weightlifters raised the barbell to a relatively lower height, assumed more flexed positions at the hips and knees with a smaller angle between the shank and floor during certain stages of the lift, and lowered their bodies more rapidly during the squatting portion of the lift than the collegiate weightlif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