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计算”是什么 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云计算”这回事儿,就像互联网还在研究人员之间做实验阶段时,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会有一个互联网这样的东西,在短短的几年里会这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1839年,当人类的第一部照相机诞生在英国时,我们拥有了可以捕捉到美好瞬间的东西。一百多年以来,人们通过相机记录了我们的历史,留下了永恒的瞬间。摄影技术水平也随着这百年的历史更加完善,所以摄影中瞬  相似文献   

3.
李强 《青年记者》2010,(17):40-45
1995年,在这个全球互联网商业的发韧之年,好莱坞一部叫作《未来水世界》的科幻片为我们描述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公元2500年,由于地球两极冰层融化,世界变得汪洋一片,人们只有在水上生活,建立了水上浮岛,这时泥土已经变为极其珍贵的东西。人们非常渴望传说中的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在20世纪中叶发明计算机这一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工具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个用于计算的工具会成为50年后人类生活中无法或缺的东西;而当IBM出于商业考虑将计算机微型化个人化的时候,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叫做PC的东西将成为改变人类生存行为乃至思维方式的重要角色。计算机,或是更形象的名字——电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2004,(12):53-54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水和电。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水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而使人类得以世代繁衍;而电的应用则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在未来,什么样的要素、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呢? 我认为将会是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流。在宽带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人类如何使用电脑或其它IT产品,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字化的媒体信息流,从而能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有300万年的历史,日内瓦公约的签订到现在不过是一个瞬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难道还需要悲观么?比起蛮荒时代的普遍杀戮,现在恐怖主义也算是局部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传播特性 1995年,在这个全球互联网商业的发韧之年,好莱坞一部叫作<未来水世界>的科幻片为我们描述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公元2500年,由于地球两极冰层融化,世界变得汪洋一片,人们只有在水上生活,建立了水上浮岛,这时泥土已经变为极其珍贵的东西.人们非常渴望传说中的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之路     
世纪末因特网的发展使图书馆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目前正在经历另一次“现代图书馆运动”。难得有一次回顾“千年”的机会,然而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过去一百多年,“现代图书馆运动”也不例外。百余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从延伸人的体力。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开始。发展到扩大人的脑力,改变人的思想方式和交流方式。图书馆,这一人类人文精神的体现,也为科学技术裹胁着向前。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工业革命时代图书馆充当了普及文化传播文明的作  相似文献   

9.
人类越来越依赖于"屏"这个东西了。今天的媒体产业,已经是"多屏"的世界——从电视到电脑,再到Pad和智能手机,未来还会有镶在眼镜里的屏、穿在衣服上的屏,冰箱上的屏、汽车里的屏。人类传递的信息越来越会电子化、海量化、自助化,同时也是"瞬时化"和"不可停留化"。这是趋势,没有人能漠视。  相似文献   

10.
以史为鉴,向史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总结:“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我很愿意把我二十七年以来在《生活》杂志拍摄的一百张封面的情况作一个简括的说明。我知道,很多读者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且,很自然地要向我们提出对拍好杂志封面的有关问题。我并不相信,由于我是拍摄了《生活》杂志一百张封面的唯一摄影家,所以我就比那些只拍过一张封面或者甚至连一张封面也  相似文献   

12.
杨树弘 《传媒》2021,(12):8-11
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我们共同探讨党刊的历史使命,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肩负党刊职责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力量. 党刊在党史中的地位及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我们所面对的未来10年将是世界电信史上技术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一百多年电信管理体制全面转轨的时期,两者的结合正在深刻地改变电信网的面貌和未来的技术走向。笔者认为,在未来10年中,电信网的战略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下述5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手机正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新的一番景象。准确来说,智能手机正悄悄地将消费者的生活向移动互联网平移。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东西已经被手机所取代了呢?手机,开始全方位地支持未来的生活。这种情况下,手机也变成了广告主在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看到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一书。这是一部跨世纪的大型科普巨著。它引导人们在这世纪之交的特殊时刻,回顾近一百年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这将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人类创造了无比辉煌的、超越前人梦想的巨大成就,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和质量,改变了入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该书对20世纪人类创造的无比辉煌…  相似文献   

16.
摄影这门学问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摄影艺术作品,都离不开生活,都是将生活中无限丰富、千姿百态的美挖掘出采,拍摄下来,奉献给广大读者,奉献给人类社会。所不同的只是新闻摄影是真实的,有选择的纪录;而摄影艺术作品则是集中概括,把生活中的美突现出来。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新疆的摄影工作者中有人说,我那里的生活太单调,不好反映。不少东西人家都拍过了,都拍腻了,拍烦了,拍滥了……总之,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拍了,拍来拍去,就是那么两下子,登不上大雅之堂。还有的说,我们拍这  相似文献   

17.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生存必然形态,但“生活”二字,对1996年的我们来说却有着别样的重压──这年7月1日,《生活》栏目开播了.当我们站在新一年的晨曦里,回首这份沉重时,发现在这沉重背后,有着缕缕悲哀.因为我们明白,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而生活造适之水终日东流,我们却要从中不断地抬出有价值的闪光的东西,这实在不是件易事.事实远不止这些,我们的记者队伍几乎fo%是新手,有的连编辑机都没摸过,还有一堆足以使人急白头发的事,硬件、软件、选题、包装……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在电视家园用精神建筑抵御废墟出现,从未在…  相似文献   

18.
对电视乱象的若干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荣 《新闻记者》2004,(11):27-29
随着1926年1月27日电视机的问世,人类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施拉姆曾赞誉这个20世纪最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成为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扇最好的窗子。它是我们扩展视野的最佳途径之一,使我们对远方的事件有真实感,也让我们在评判公共人物时,有更多资讯做判断依据。电视被运用作为远程教育工具时,也让我们得以接触一流大学的课程。电视也让一般人能够看到过去只有在少数大城市里的有钱人才能看到的歌剧、芭蕾、戏剧,博物馆里的展览和音乐会里艺术家的表现。总之,电视自诞生开始,就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生活中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对于媒体的使用习惯的改变。我们对于接收信息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在悄然间变化。纸质的报纸杂志一只脚已经踏进历史,电视因为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时间安排的需求,正在让位于在线视频内容。数字化移动化的生活习惯已经非常普及。我们不能预见未来的世界会变化成什么样,但我们足以确信有一些东西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  相似文献   

20.
秦朔 《新闻前哨》2007,(8):14-16
一百多年前,穿行整个美国大陆,你会惊奇地发现,无论多么偏远的美国乡村家庭,都至少有一份周报定时送至家门口。从中可以解读出这块新大陆蕴含着的富有生命力的变革力量。 一百多年后的2007年,假如你穿行于从土耳其到墨西哥,或者从北京到纽约的偏僻角落,则不难发现:十六七岁的各种肤色的男孩女孩,坐在电脑屏幕前,一边玩着IM和SNS,一边写博客,一边同朋友们分享视频,甚至还一边做着家庭作业。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引发了我们的怀疑、焦虑与痛苦。这意味着,新媒体改变了传媒格局,而传统媒体也在随之改变。因此,我们需要直面现在,遥望未来。于是,思想汇聚、碰撞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杨伯溆教授组织的以“新媒体变局”为主题的讨论,是一盘体现睿智、交锋、前瞻的思想佳肴,现摘录部分内容奉献给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