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了早期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和成就,认为早期的学者引进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西方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积累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社会工作、民族学以及早期的边疆研究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合理性,并就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向度作了阐述。最后指出了该学科发展所要应对的主体与少数民族的二分法模式、文化上的"他者"以及人口流动引起的急剧社会变迁等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面临后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双重型构,文化胜任力成为社会工作模式转向的概念核心。本文在后现代多元、开放的视角下,研究文化胜任力概念由接受差异到重视能力实践的发展转向,回应文化胜任力本质的开放性和发展的不完整性,以文化胜任力价值观为指导,培育学生的文化自我觉察意识,并将跨文化知识与跨文化技能的学习作为教学与实践重点,构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文化胜任力培育框架,进而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民族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文化胜任力培育的理念性指引、循序性特质、具象化感知以及反思性实践。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是多元主体的合作式培育过程,以专业价值观为指导,培育文化自我觉察意识,将跨文化知识与技能作为教学与实践重点,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文化胜任力水平、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人才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民族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从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合法性、文化视角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分类述评,可以对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基本的认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共识与分歧并存于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中;构建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需要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的共同努力;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中还有许多议题需要深入挖掘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广西在"一带一路"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广西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和桥梁,发挥其作用:输出以广西民族文化为先导的文化产品,开发以广西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构建以广西民族文化为核心的节庆平台,从而促进广西与我国其他地区、广西与他国之间、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民心相通,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教科书产生于清末民初民族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并通过"普通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路径从现代教科书群体中分化出来。在现代民族学校中使用的,以少数民族为阅读主体的《简易识字课本》、《国民必读课本》和《满蒙汉三文合壁教科书》分别代表了民族教科书发展的"复线"路径。它们的产生从实践的角度定义了现代民族教科书以阅读主体的民族身份为基本标识,以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国民统一文化"的二元内容为概念的第一属性,以民族语言为其第二属性。作为少数民族教科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民族教科书的定义不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明确的逻辑起点,更是通过概念的"内容第一属性、语言第二属性"沟通了教科书研究领域的"民汉"二元体系,为民族教科书搭建了广阔的研究平台与互动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6.
章晓 《华章》2011,(14)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三大基石--新教伦理之核心概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之"人"、"人权"、"人性"和"人道"及社会福利观念出发,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发挥协同作用。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可以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能够帮助有效地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有其特殊性,需要关注到多民族文化差异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问题,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可以使用专业方法,并采取让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去的措施来提高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民族理论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它是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有助于深化民族文化的理解及认同,进而推进传扬和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国家,我国的民族理论教学显得犹为重要,通过对民族纲领、民族概念和发展以及民族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提高民族理论教学的高度,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以促进民族之间的共融与发展,继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既是传统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从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中,人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她厚重的历史渊源,可以说语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本文以客家特有的语言文化-"门榜"文化,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门榜"的解读来分析客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沉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本体性的文化意象单位,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истина"(真理)是文化主体哲学心智和民族文化心智的思想逻辑自然展现,同该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自然观、哲学观密切关联。俄罗斯民族中"истина"这一文化概念的鲜明特点是,一方面它既有显著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在由事实性判断转进为事实性评价过程中,又会通过隐喻映射在民族认知中被概念化为丰富多样的主观意念事物,并借此概念隐喻形式塑造出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意象、传递出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信息。本文首先对这一文化概念特有的客观实在性加以分析,进而重点从格式塔解读和联动隐喻两个方面着手,对该文化概念的概念隐喻问题展开讨论,借此深入考察和揭示包蕴于该文化概念的人文道统、道德伦理和社会精神理想等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个案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敏感性及民族刻板印象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实际工作案例提出以下建议:在民族地区开展个案社会工作时,工作者应具备"文化敏感性",将服务对象(案主)放至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了解,;同时也要警惕民族刻板印象,避免只注重服务对象(案主)的民族身份而忽视其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格心理学"作为公选课和专业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人格心理学"公选课以自我认知为核心,以"我是谁"为主线,从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文化基础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角度组织课程内容更能突出其作为公选课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旅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了实践平台,可以作为协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具有根本一致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的逻辑理路和广泛相交的实践路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文旅融合模式,要求以民族历史文化为基底、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文旅经济发展为途径,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全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民族文化受损,二者的关系也不是相互矛盾的。事实上,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是嵌合在一起的,民族经济不可能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民族文化又必然要以民族经济为依托。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发展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可以整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具体说来,可以将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手段或工具在经济发展中加以积极运用,将民族文化进行资本化运用以为民族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刘艳 《教书育人》2012,(12):66-67
文化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面精神旗帜,象征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无疑给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高校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但是我们绝不可以忽视发展所带采的危机,比如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宽广底层”,是变革创新的基础性资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历史、民族自信、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给我们以莫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务性强的专业,它的理念、理论基础和结果导向与"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一致性。借鉴美国"服务-学习"教学模式运行经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者应该立足于资源整合视角,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构建"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归置与改革,进而挖掘其本土化应用路径,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为服务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录器,文化概念具有复杂而独特、多元的文化含义和文化联想意义,它以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传达着语言载体、文化主体对人和世界的思考与领悟,从而形成格式塔的文化内涵方式与结构。本文一方面从文化认知的立场出发,对文化概念格式塔内涵进行解析,另一方面从文化统觉与神入性、范畴错置性质、次逻辑性质、"人化"性质、多维立体性以及特殊的语言文化性质等方面对文化概念格式塔实质进行阐释和解读,以增进对文化概念格式塔独特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更为积极、有效地运用其分析和研察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推动俄罗斯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总体上以少数民族/族群文化为资源基础,在总体结构形态上,从外部区别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和我国先发展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是源自于前现代文化和返璞归真的文化消费心理双重推拉作用形成的.内部结构形态分类,大致与西南民族走廊在空间上表现出一致性,可以作为西南民族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发展模式”分类基础,是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基本结构形态框架.不能以行政区划和民族/族群进行简单替代,而要考虑民族文化产业布局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禀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21,(6):63-72
随着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和差异化,以及社会工作的理论典范与执行模式的转变,社会工作者越来越被要求具备文化胜任力,能够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文化背景提出适宜的服务策略,以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尽管我国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的实践已经日益丰富,但对于相关概念与服务框架还缺乏系统的探讨。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的实践意义、概念内涵、发展历史以及理论框架与服务取向。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参考国外经验,从理论建设和实务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