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高校形象宣传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其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所有行为特征、精神面貌和公众评价,是学校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高校形象宣传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宣传高校形象的静态构成,包括学校办学理念、目标、特色、核心价值、文化内涵等;二是宣传高校形象的动态运作,如高校办学历程、发展及阶段性成果等。通常意义上,高校形象宣传与学校发展的进程是相契合的。但目前公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多样,受众对各类信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全媒体的发展趋势下,如何树立良好的传播理念、选择有传播价值的内容、畅通传播渠道等,对  相似文献   

2.
论地方高校形象建设中网络公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越华 《文教资料》2009,(10):180-183
地方高校形象已成为决定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网络公关对建设地方高校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网络公关使地方高校把握了形象塑造的主动权,在网络的双向互动传播沟通中,既方便快捷叉低成本地实现了地方高校形象的宣传和维护.因此,增强网络公关意识,培养专业的网络公关人员,采取多种网络公关方式,充分发挥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和学生社团的作用,是提升地方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形象的定位与变化是一个敏感并具有学术意义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广东媒介上的香港形象及其传播的话语走向命题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南方都市报》和〈深圳特区报》为参考的量化分析对象具有代表性。在框架理论背景下,将两报上的香港新闻框架归结为四类模式——政治与政策关怀、商务动态资讯、新技术与社会发展和文艺深度述评,比较合理。十年问,两报中有关香港新闻的报道形式与内容在体现区域媒体属性的基础上,都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媒体在报道香港时,会在政治介绍、文化宣传与真实建构之间做出一种平衡。未来此类报道框架的三类预测可以视为广东媒介上的香港形象传播的话语走向。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具有传承文化遗产、传播学术信息以及教化培育学人的社会功能。但当下一些高校学报屡陷名不副实的境地,这与学报忽视品牌构建与形象传播存在一定关联。高校学报应高度重视品牌构建与形象传播的社会意义,坚守与弘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内容为王、受众至上的传播策略,充分彰显自身社会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新闻网2011—2013年标题中含有"妈祖"的报道为研究样本,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新闻传播基本流程图入手,分析影响妈祖媒介形象的因素,认为妈祖的媒介形象与事实、妈祖媒介的传播者、形象加工的媒介和妈祖信众四个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公关形象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公关形象是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代表着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和接纳度。高职院校的公关形象包括学生形象、教职员工形象、专业形象、行政管理形象、文化形象和校园环境形象等六个方面。塑造高职院校的公关形象需要重视公关宣传,通过加强与社会和公众的互动来增强社会认可,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注意防控和处理公关危机。  相似文献   

7.
传播媒体在公正、均衡、持续地反映和表现女性形象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尤其在维吾尔语新闻传播方面,无论是宣传数量和宣传角度、内容,与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实际发挥的作用都是不相称的。本文主要以讨论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它对社会女性的影响为目的,试图对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企业形象策划的做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主动宣传和推介自己,逐渐改善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在国家开放大学宣传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国家开放大学可以通过对新闻事件报道争取新闻媒体关注,让社会准确、深入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独特存在价值,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并在全社会营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为此,国家开放大学宣传工作要加强主动性,把新闻策划作为一种重要宣传手段,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办学特点,挖掘宣传主题,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塑造与传播良好的高校形象,对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高校形象的价值、高校形象塑造的内涵及高校形象的传播等方面,对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BBS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以帖子为中心、以版面为形式的网络传播系统,也是网民常用的网络服务之一。其社会职能主要有:社会沟通功能、塑造形象功能、引导舆论功能、控制信息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消遣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民社会意识的不断提高,始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公信力"一词,逐渐开始被人们用于对各类社会组织的评价及公共政策的监督之中。"大学公信力"也随之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显性话题,其中民办高校的公信力尤为引人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公信力"研究的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大陆民办高校公信力的来源与构成问题;并通过与台湾私立高校的比较,进一步探讨了大陆民办高校提升公信力的路径取向。进而指出,加强民办高校的教育评鉴、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是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是新媒体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媒体形态,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为依托的“自媒体”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强高校宣传工作,更好地为高校宣传发展大局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社会资本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校社会资本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高校社会资本既有必要,又是可行的。高校社会资本具有社会融资、信息获取、合作创新等多项功能。高校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法律政策、高校领导、团体组织、社会责任等多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存在较多争议,主要分为三种观点:官本位观、过度科层观和政府同构观。官本位观未认识到官本位与行政化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过度科层观”忽视了中国熟人社会和党政权力系统特点,难以囊括高校各类组织的特点;政府同构观忽视了“行政”和“党政”在价值观念、决策方式、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根本不同。高校行政化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制度及文化体系。在组织上高校形成与上级党政机构完全相同的党政组织;在管理制度上,规则与人情并存,专业性弱行政性强、服务弱于管理;文化土壤中的官本位是行政不正之风的文化根源,进一步加剧了高校的行政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应该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贯穿整个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方式,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过程,运用信息传递新媒介,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载体,是特殊的科研机构。它的社会职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大学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充、完善,从单一的教学演变成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职能,知识的创造、传播及应用在大学统一起来。本文从究竟什么是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出发,对高等学校的出现、发展及其社会职能的演变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8.
在多维传播语境之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应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协调,针对整体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革,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培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媒介素养,通过思维的开发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地方高校转型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文章基于六所地方转型高校的深度调查,发现和总结了一系列凝聚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转型经验: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决议”等形式将学校转型发展战略及“应用型办学定位”予以明确;以建设产业学院、调整专业(群)建设、加强应用性研究等方式实现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设置模块化课程、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改革学校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以“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突破”“引进来”“送出去”“双聘双挂”等多路径,来提升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这些如“火”的现场背后也存在如“冰”的困境: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理念与认识仍缺乏“共识”,仍存在“标签化”疑虑;地方高校各“关键要素”的转型仍存在能力、路径及机制等多方面障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是短板,亟待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并达成共识,将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类型”的高校来看待;要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设置与分类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地方转型高校“关键要素”的突破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的差异,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最根本的问题:师资结构上的缺陷和设备的不足与浪费。前者表现为: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职称、学历相对偏低,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等;后者表现为实验设备的老化落后和虚置浪费。地方高校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新闻传播学科的现实性和交叉性特征,更新教育观念;其次应该联合地方媒体和其他名校,走合作培养传媒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