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朱学勤 《科技文萃》2005,(2):101-103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市场经济"陷入困境.通常的说法,这是在为两德统一付代价.但有识之士却认为,早在德国统一之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囊已经翻了上来.  相似文献   

2.
王松  郑永红 《历史教学》2003,1(9):39-45
抗战时期,中、德军事关系十分复杂,从整体上讲,中国政府开展积极的战时外交,努力发展中、德军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德军事顾问的作用,设法运用各种渠道进口武器装备,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对坚持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德国军事顾问支援中国抗日、促进中德经贸往来等积极作用应予肯定,对陶德曼调停中的诱降活动应予否定.中德军事关系的维系,受制于德国的远东战略,德国的远东战略的变化导致中德军事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德军事关系十分复杂,从整体上讲,中国政府开展积极的战时外交,努力发展中、德军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德军事顾问的作用,设法运用各种渠道进口武器装备,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对坚持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德国军事顾问支援中国抗日、促进中德经贸往来等积极作用应予肯定,对陶德曼调停中的诱降活动应予否定。中德军事关系的维系,受制于德国的远东战略,德国的远东战略的变化导致中德军事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南京政府与德国建立了与其他列强无可比拟的外交关系,两国经济、军事往来频繁,并于1936年达到高潮。然而,由于纳粹德国轻视中国的心理原因和国家利益的转移,使中德关系很快趋向冷淡、恶化、断交,乃至宣战。  相似文献   

5.
建国伊始,东德对统一谈判十分积极,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东德逐渐淡化了统一诉求,甚至是在两德关系出现缓和的情况下寻求分离。东德德国政策的调整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制于外部因素以及被动防御是其德国政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德学生通过翻译、著述、讲学、举办文化展览等多种渠道,向德国传播了中国的传统学术、音乐和现代社会科学,展示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战后中德关系的改善和留德教育的发展为留德生对德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力宣扬中国文化是留德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责任,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及德国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为中国文化的对德传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对德国教师教育的思考——德国教师教育考察见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下半叶各主要工业国家工业总产值由高到低排名是:60年代:英、法、美、德;70年代;英、美、法、德;80年代:英、美、德、法;90年代:美、德、英、法。从中可看出,德国从19世纪下半叶经济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经济曾处于崩溃的边缘,1946年工业总产值只有战前最高水平的22.6%,到了1950年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且长期持续地发展并跃居世界工业国的前列。德国人认为,德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振兴(19世纪下半叶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均归功于教育为各领域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科隆大学、莱比锡大学、洪堡大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是亲密无间的法西斯盟友,而中日两国在七·七事变前已处于事实上的交战敌国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两国却关系友好,甚至一度达到"蜜月"般程度。为了研究民国中外关系史上的这一"奇特"现象,文章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对中德经贸关系30年代前期的复苏、中期的整合与发展及后期的逆转过程作了考察和分析,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同发达的德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特别发展经贸关系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9.
一战后美国的欧洲战略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对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以解决德国赔偿问题为核心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战略。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是一个为军事、科研服务的网络。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Internet  相似文献   

11.
二战初期,法国视德国为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唯一潜在威胁,肢解德国成为法国上下的共识,法国对德国政策就是它的对外政策。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法国逐渐软化其对德国的强硬政策,容忍德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以至在军事上重新崛起,基本上实现了法德和解。第四共和国政府对德跨出了由肢解到和解的关键一步,和解的基本实现,为后来法德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将法德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战后法国对德政策,大致经历了肢解——和解——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二战初期,法国视德国为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唯一潜在威胁,肢解德国成为法国上下的共识,法国对德国政策就是它的对外政策.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法国逐渐软化其对德国的强硬政策,容忍德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以至在军事上重新崛起,基本上实现了法德和解.第四共和国政府对德跨出了由肢解到和解的关键一步,和解的基本实现,为后来法德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将法德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战后法国对德政策,大致经历了肢解--和解--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德国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一个地处欧洲中部,人口约8210万(2000年)的国家。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德国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6年代中期一跃成为西方第三经济强国。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迅速重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巨大的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德国成人教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国文化与教育科学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上,还是在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19世纪初,德国的工业落后于英国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到20世纪初就迅速崛起成为欧州头号工业强国,而在本世纪又两度从战败迅速走向强盛,现在德国无疑仍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尔曼人在经济上所向披靡,在科学、学术研究及教育上也显赫于世。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无疑在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劳动关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的原因是德国近二十年来政治经济及国际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德国持续多年的高失业和低经济增长引发了劳资矛盾的激化,劳资政三方以及行业级别的集体谈判面临着变化和挑战。对德国劳动关系变化的研究对新形势下其他国家的变革和发展也具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考察了三十年代德日侵华政策。认为在侵华问题上有两大矛盾,日本的独占野心与德国侵华构成尖锐矛盾,日本的军事进攻与德国的非军事进攻的侵略手段上构成矛盾。德日对华政策的差异及其产生的矛盾对中国战场产生了三大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导弹     
导弹的起源与火约和火箭的发明密切相关。南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约在13世纪,中国火箭技术传入阿拉伯及欧洲国家。直到1926年,美国才第一次发射了一枚无控液体火箭。20世纪30年代,由于电子、高温材料及火箭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  相似文献   

18.
洪育沂教授主编的《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已于最近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从19世纪初叶通过独立战争先后建立起18个拉美国家开始,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直到20世纪90年代,长达近两个世纪拉丁美洲国家之间,拉美国家与其他地区民族独立国家之间,以及美、英、德、苏联等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贸易等领域关系的广阔历史画卷。正如编著者所指出,“拉美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线索有4条:1.拉美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奴役和干涉的斗争;2.殖民主义、帝…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是中德关系史上最为紧密的时期。在德国一步一步走向与日本结盟的过程中,《大公报》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和警惕,也清醒地认识到德日合作的必然趋势和内在原因,但始终从乐观的一面看待这一变化,认为中国是德国战略物资的重要来源地和工业制成品的巨大销货市场,是战略准备时期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应轻易放弃从一战后中德协约开始建立的中德友谊。  相似文献   

20.
在洋务新政的推动下,清政府于19世纪70年代至1897年间为实现国防近代化,主要以德国为蓝本实行军事改革。作为晚清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德为师”的军事改革进程以及清政府选择德国作为效仿对象的原因都值得后世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