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关于科学家的道德标准,即科学共同体内部有哪些道德原则,作为一名共同体成员,科学家应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这些原则或规范有强纲领性的,也有弱纲领性的,但显然是科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而且是泛化的。一个社会有其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是“犯罪”,一个共同体也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破坏了“行规”,这也是一种“犯罪’当然是针对于共同体而言。科学共同体也是一个小社会,其内部的道德标准可以起到保障体制运作,规范个体的业内行为,惩处违规现象,从而使得科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团体——学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夏东荣 《学会》2007,(4):3-7
从社会理论来说,学会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从哲学角度来看,学会又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由此,学会应是社会团体与科学共同体的联合组织。本文想着意探讨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的诸多特征,特别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会的一些特征,以及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学会只有在社会团体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学会的前景才会更加远大。  相似文献   

3.
民间科学爱好者引起的社会评价很不一致 ,有人认为他们是科学共同体的补充 ,有人认为他们从事的是伪科学。作者认为 ,民间科学爱好者问题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民间科学爱好者不能够与科学共同体达成基本的交流 ,不能够接受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 ,他们也不能取得能够被科学共同体接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自主性也称科学自主或科学自治。科学自主性是科学共同体的根本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也是科学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很难设想,没有自主性,科学共同体还能继续屹立于社会。自主或自主性本来的字面意义是指一个系统"自我管辖"和独立于其他外部影响的能力。科学获得自主性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近代科学孕育、诞生之时,在英国皇家学会成立前后,已经有科学自主性的诉求。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科学自主性也稳固地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朱云霞 《现代情报》2016,36(10):3-8
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30年来对科学共同体的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国内目前对科学共同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思想,提出一种“行为-结构-功能”模型,从由科研群体行为构建的网络结构中,来探寻行为背后的规律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系统功能发挥,为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社会学的视野切入,对中国20年来科学共同体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大概的描述。文章认为,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为当前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社会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情报科学共同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情报科学共同体的内涵,外延,动态性,整体取向效用,个体动向现状,客观制约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情报科学共同体存在的必然与作用。并由此得出情报科学共同体及其整体取向是情报科学界长期潜在的一种客体,它时刻影响着情报科学的个体研究动向及其趋向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英既可能与真理同行,也可能与丑闻相伴.科学精英权威的异化可分为两种情形,即科学共同体中权威的滥用和社会场域中权威的泛化.在科学共同体中,当科学精英沦落为名、利、权的囚徒时,他们便有可能成为垄断科学话语权、霸占科学资源的学阀.此时,科学精英与科学成员之间的权威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换关系,即后者以牺牲自己的科学话语权为代价来换取科学资源,这就是科学精英得以滥用权威的结构底蕴所在.在社会场域中,科学精英的权威也存在被泛化的可能性:或作为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资本,或作为其染指权力的手段,或作为精英攀登明星之路的阶梯.  相似文献   

10.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组织建设是一个关乎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共同体的组织建设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功能、组织设置、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活动方式等。一、科学共同体的组织体系从组织建设的视角看,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下,科学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这个科学共同体的核心是全国学会;其上端是全国学会的联合会组织,中国科协;其下端是科协基层组织,科协基层组织内部设有各个学组。二、科学共同体的核心:全国学会作为社会组织的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其科技行为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科学共同体在科技伦理治理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的内生需求和科学共同体发挥治理功能的价值表现两个层面对科学共同体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科学共同体推进科技伦理治理的实现机制,如协同治理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等进行了探索。最后从注重科学共同体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科学共同体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提升科学共同体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社会影响力三个层面提出科学共同体推进科技伦理治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志波  李正风  王彦雨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78-1784
科学共同体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参与科学管理是科学治理的基本要求,自律、自主和自治是科学共同体参与科学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自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不足是我国科学共同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治理目标的实现,应从决策机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学术评价和精神气质等五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将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位置分析引入作者同被引分析,改进科学共同体测度方法.实证得出我国经济学领域存在四大科学共同体,并分析了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认为,基于个体的统计分析与基于关系的网络分析相融合的新方法能够更本质地揭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在避免数据信息丢失,提取作者同被引行为模式,区分共同体层次结构,识别特殊团体,细分团体以及范式可视化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宋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参与者的构成,以及不同的科学、技术活动参与者类群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论文指出,在中国古代,参与科学和技术相关活动的人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或阶层,而是来自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这一结构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贝尔纳与默顿被同时尊称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者,他们开创了科学社会研究的两种进路。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发现,贝尔纳开创广义的科学社会研究传统,宏观多维透视科学与社会,涉及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关乎与科学相联系的其他领域,贝尔纳眼中的科学是具有时间整体感和空间整体感的动态发展过程。默顿则引领微观的科学体制社会学发展潮流,利用结构功能分析法聚焦科学体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侧重于科学家共同体内部规范的相对静态的描述。可以说,贝尔纳与默顿科学的社会研究进路彼此对立而又互补,从而形成关于科学与社会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18.
孙敏 《科学学研究》2011,29(6):808-813
 基于已出版的有关文献研究探析西方社会对科学认识的历史演变过程,发现可分为从古希腊时期把科学视为个人纯粹理性认识的真理,到文艺复兴时期起强调观察实验并追求实效的科学知识,到19世纪后半期起逻辑思维和经验验证并重的科学认识,20世纪后半期起重视科学共同体的共同理解解释活动,再到深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和情境深刻影响和制约的社会科学活动,直到目前将科学视为高度体现人类能动性的科学实践活动。这些不同阶段的科学观根据其特点被分别概括为真理科学观、经验科学观、表象科学观、文化历史主义科学观、社会科学观和实践科学观。最后简要讨论西方科学观演变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更广泛的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促进科学共同体提升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公众(至少有一定知识层次的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韩锋 《科学文化评论》2004,1(6):109-113
科学活动是科学家个人或科学共同体有目的的行为(无论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因而它就离不开人的动机、情感、态度的支配,而这与一个人持有的科学信念密切相关。科学发现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理论假说的选择过程,而科学家所持的科学信念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信念(或信仰)在科学中是有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