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冉冉  龚海平 《阅读》2011,(6):38-39
我们的汉语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而且汉语言文化博大而精深。将汉语译成英语,要比将英语译成汉语难得多。但是,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就简要地介绍一下汉译英的方法——直译与意译。  相似文献   

2.
无论将英语译成汉语,还是将汉语译成英语,不仅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遣词造句,还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语境,以便准确地把握原文,有效地落实译文.语境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词语的词典意义选择、语法判断以及文化涵义等方面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大量的语例分析亦可见语境对翻译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佳佳  龚海平 《阅读》2011,(5):36-37
二、英译汉的意译英语译成汉语的时候采用意译的情形很多,也很复杂。这里,只举几个最常见的情形来说明一下。1.要关注修辞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汉语"双声"和英语的alliteration是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笔者在论述了二者在历史上的作用、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上的巨大差异后,从内部机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英语的alliteration涵盖的内容只有极小部分与汉语"双声"重合,其绝大部分内容都超出了汉语"双声"的内容范围.所以alliteration应译为头韵,而不应译成"双声".  相似文献   

5.
尤冉冉  龚海平 《阅读》2011,(Z2):70-71
<正>3.要关注汉语句子里的助词关注汉语句子里的"正(在)""已经""过""了""着""将(要;会)"等助词的功能,对于正确把握译成英语句子的动词时态,意义很大。如:"他干嘛?他在听音乐。"这句话中的"在"就在暗示我们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因此我们就可以确定以现在进行时态作为这个对话句子的基本时态,可译成"What’s he doing now?He’s listening to music."  相似文献   

6.
关于汉语翻译成英语的研究和书籍有很多,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重在从分析汉语句子结构和成分着手,根据两种语言的相通的地方,试图探讨用一种可谓"平民化"的方法来帮助英语学习者实现汉译英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转换为汉语或在我们理解英语时有时会产生误会,这不仅仅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还包括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这些常常会妨碍交流顺利进行。为了避免造成误用,说话者要力求使用明白流畅的语言,尽量不用一些含义模糊的语句。同时学习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无意误用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解、排除;同时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因此,对于学英语的人来说,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同时理解误用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希望这些能激发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水平。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子方面介绍一些由文化差异和歧义造成的误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在英汉翻译中,英语中较长的句子往往需要根据汉语的不同表达习惯译为汉语的多个句子,才能使译文做到准确、通顺、易懂.切分译法是一种调整句子结构的好方法,它可以将原文中不好处置的部分单独列出来,译为一个分句或句子,或者将原文中的从句单独列出来译为独立句,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习惯,达到明白晓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以结构严谨为特点,而汉语以语言简洁为特点,文章就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偏正句中主句(正句)和从句(偏句)的联系,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安排上的不同,以及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偏正句句型范围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偏正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英语辞格"mctonymy,synecdoche,antonomasia"在译成汉语时分别有"借代、转喻、换喻、借喻、旁代、旁借"."提喻、对代、借代、储喻"."换称"等译名,而且每种译法包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使得外语学习者很难分辨这些辞格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英语修辞格基本都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或者接近的汉语修辞格。英语中的ANTITHESIS与汉语中的对照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些许不同。笔者就《我们的尴尬》这篇文章及其译文所用的修辞进行比较,从而使外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并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虚拟条件句是虚拟语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法教学上是一个难点,这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汉语影响较深,而汉语中的虚拟语气概念又相当淡薄而造成的。举例来说,在“如果我们不抓紧,我们就会迟到。”和“如果人能长生不老,那真是太好了。”这两个条件句中,汉语看不出前后两句在语气上有什么明显区别,而在英语里面却是两个不同的语气结构,前者叫“真实条件句”(Sentences Of Real Condition);后者叫“虚拟条件句”(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译成英语为: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英汉被动句在结构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英语的被动意义主要用"be动词加上动词的语态变化"来表现,汉语被动句的被动意义主要由一些特殊词带出,动词本身不体现被动意义。英汉被动句的语用功能同样有异同点,英语用被动句表达多,汉语用被动句表达少,因此英汉被动句互译时要体现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句子意识和英语思维与英语造句规则的关系,阐述英语句子意识与英语思维的关系,进而得出树立英语句子意识,培养英语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一门注重结构的语言,而汉语是一门注重意义的语言.这种不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龚海平 《阅读》2008,(4):38-39
“How are you?”与“How do you do?”是同学们比较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英语日常问候语,翻译成汉语时多被译成“你好!”或“你好吗?”。然而,准确地说,“How are you?”译为“你(近来)好吗?”“How do you do?”译为“你好!”则更为贴切一些。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中式英语是指受汉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而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分析,主要从词法、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现象,从而为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议英译汉中否定形式及其意义上的差异王世华英语中表达否定意义的形式很多,也很复杂,而且有时存在着否定形式与否定意义上的不一致,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特别在习惯用法上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时,不可生搬硬套将英语肯定句都译成汉语肯定句,或者将英语否...  相似文献   

20.
俄语、英语与汉语在语法规则上有较多的不同之处,比如词法运用、句法运用以及复合句的运用等,这需要我们仔细明辨。但是汉语习惯总会对其他语言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迁移影响,我们需要强化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