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测力鞋垫系统,对辽宁男排运动员扣球起跳技术进行了测试,探索排球扣球起跳技术的足底力学特征,为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高度和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右足的贡献大于左足.右腿有一个明显的支撑—缓冲—蹬伸的过程.右足各区域的着地时序是足后区—足中区—足前区,左足各区域几乎是同时着地.蹬伸阶段左、右足均有外翻现象.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85-1089
目的研究排球运动扣球起跳和落地动作时髋、膝、踝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VICON红外三维动作分析系统、AMTI测力台对9名排球运动员的扣球起跳和落地动作进行拍摄,并对不同方式扣球起跳和落地动作的髋、膝、踝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不同方式扣球起跳过程中左侧关节受力均大于右侧关节。在起跳和落地过程中,踝关节在X轴方向起主要作用,髋关节在Y轴上起主要作用,膝关节在Z轴上起主要作用。排球扣球起跳时,右脚先着地—重心最低点—左脚着地,属于排球起跳动作特有特征。在排球动作起跳中,右腿主要负责将水平速度转化到垂直方向而后伴随蹬地辅助起跳,左腿则主要负责垂直方向发力起跳。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对中国女排队员刘亚男单脚起跳背飞与背快扣球技术进行了现场拍摄和数字化解析.结果表明,背飞扣球技术的助跑速度为5.86m/s,高于背快扣球助跑速度2.95m/s,助跑速度快是单脚起跳背飞扣球在助跑环节的主要技术特征;背飞扣球在左脚着地瞬间,几乎是以全脚掌形式来完成制动向前的水平速度,具有积极性起跳技术特征;背快扣球是以脚跟先着地逐步过渡到前脚掌的形式来完成制动向前的水平速度,具有消极性起跳技术特征;背飞和背快扣球的起跳时间相同,为0.26s.但两种扣球技术起跳环节在缓冲和蹬伸的时间分配却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辽宁女排队员不同扣球空中击球技术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品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5):693-694,697
运用三维录像法,对辽宁女排运动员三种不同扣球技术的空中击球动作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辽宁女排运动员三种不同扣球的空中击球姿态的技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队女排运动员在三种不同扣球起跳腾空后首先表现为右膝向前屈膝,然后向后伸展摆动,而且后排扣球技术的屈膝幅度最大,髋关节角度的变化幅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5.
1、单脚起跳后攻中的技术特点 1.1助跑踏跳速度快。双脚起跳后排扣球,有起跳后身体平衡能力强、动作舒展、扣球力量大的特点,但是双脚起跳时,第一只脚着地后,必须要等第二只脚着地后再起跳。另外,从助跑到起跳身体起伏大,脚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钟前涓 《体育科学》2002,22(4):81-84
运用测试与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论证了排球“同侧”单脚起跳扣球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同侧”单脚起跳与“异侧”单脚起跳扣球技术的结合使用;能弥补单一形式的单脚起跳扣球的不足,更能发挥人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为排球运动员提供了一种容易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后排扣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研究表明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后排扣球均以两脚不同步前后依次着地蹬地的踏跳方式起跳 ,这是后排扣球的重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男子排球比赛前8名队伍中的16名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专项移动、助跑、起跳等活动形式所表现出素质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中国男子排球培养高水平副攻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效率性的素质训练参数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排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在各队中身材最高,与世界高水平副攻运动员身高相比差距不大(相差3.09 cm),但体重与世界男排副攻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相差9.15 kg);2)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攻时运用1步助跑次数最多,2步助跑次之,3步助跑最少。运用单脚起跳少,3步助跑次数少是助跑的主要特征;3)比赛中防守反击后撤、扣球助跑步数中,表现出后撤和助跑的1步步数大于2步步数(第5局除外),没有3步助跑的主要特征;4)拦网移动特征是向两侧移动多,主要在场地内侧移动并位起跳拦网。移动时表现出采取先转体,面向进攻方向,与扣球时的助跑起跳动作相似的移动、起跳特征;5)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起跳特征是,拦网起跳次数最多,扣球起跳次之,发球起跳次数最少;6)副攻运动员发跳飘和跳发球时表现出均采用两步助跑加起跳的特...  相似文献   

9.
以跳发球、后排扣球技术动作的助跑起跳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跳发球、后排扣球助跑起跳技术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为教练、运动员正确掌握跳发球、后排扣球技术提供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 12 名女排队员 4 号位扣球前的急停起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台、摄像机和肌电多机同步测试来收集运动员急停起跳中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电数据。结果表明:(1)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中,膝关节缓冲幅度在 40°~50°之间时起跳高度较高,建议将急停起跳环节进行专项化训练,并采用 40°~50°的缓冲幅度;(2)排球运动员急停起跳中,蹬伸阶段关节的发力顺序为髋、膝、踝,因此训练时应形成合理的发力顺序;(3)排球运动员的膝、踝关节在急停起跳的蹬伸阶段先进行离心收缩后进行向心收缩,所以训练形式应符合伸肌群先拉长后缩短的特点;(4)排球运动员在急停起跳 环节中,采用足尖着地能取得更好的起跳效果,建议队员急停起跳中采用足尖着地;(5)排球运动员在重视大肌肉群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胫骨前肌、 腓肠肌等小肌肉群的专门化训练。  相似文献   

11.
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快攻战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金凤 《体育学刊》2005,12(5):115-117
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赛中国、俄罗斯、古巴等参赛队的最佳扣球手快攻战术和扣球手的扣球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排球队最佳扣球手的快攻战术扣球的成功率高于俄罗斯、古巴;"快速多变"的战术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夺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排球技术发展规则的改变, 扣球技术对于每个队员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因素, 为适应实战性的变化需要, 尤其对初学者必须加强扣球技术的规范化系统训练, 为提高我国排球技术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第27、28、29届奥运会女排各12支球队,576名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扣球与拦网高度、HS、HB6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3届奥运会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运动员身材有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前4名球队各项指标均高于总体水平,非技术性指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不同位置优秀女排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指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主攻队员、副攻队员和二传队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五项非技术因素指标上的差异性不大,二传队员、自由人和其他位置队员相比在非技术因素指标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选材要根据不同位置队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和技术特征来进行;训练要根据不同位置的技战术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德国SIMI Motion Analysis软件对排球扣球时腕关节击球动作高速录像分析,得出:运动员对速度的利用情况有差异,对于速度利用率低的运动员应改变其扣球时机,同时对于最快挥臂速度小的运动员也应提高其挥臂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女生排球专选课中 ,针对女生心理、生理、身体素质等特点 ,经教学实践 ,总结出适合高校女排专选课学习正面上手飘球的可行性 ,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辽宁、天津女排主力队员单脚起跳扣球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LT等研究方法,对天津、辽宁女排主力队员单脚起跳扣球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脚起跳扣球在助跑阶段具有第一步步幅较小,最后一步步幅较大的特点;蹬伸时的左膝角数值偏小;挥臂击球时右肘在161°左右弯曲时,更能充分发挥前臂的加速挥击作用;扣球时右肩、右肘、右腕、右指掌的速度是依次递增的。力图为建立更完善的单脚起跳扣球技术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的3项基本技术的统计以及他们之间的特点分析,认为软式排球在其掌握程度,应用效果及健身效果明显优于硬式排球,建议其今后应加强对软式排球的推广,促进软式排球的推广,促进软式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也为掌握好硬式排球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 2 0 0 0年奥运会男、女排比赛技术统计资料的分析 ,实施新规则后的排球比赛具有如下特点 :网上实力强的球队和技术全面的球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进攻仍是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亚洲球队整体上与世界球队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和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和扣球高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男、女排与世界强队相比,体重与克托莱指数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说明我国排球运动员身体充实度和肌肉力量不如世界优秀运动员,建议制定我国排球运动员选材模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