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役,是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人身的直接掠夺,是封建官府强加给广大劳动人民的无偿劳役。宋代,“县乡版籍分户五等,以两税输谷帛,以丁口供力役”~①。赋税与力役构成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的役包括官府对劳动力人身的直接剥削,以及宋神宗熙丰年间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役钱──变相的人身压迫。宋代役的主要承担者是乡村下户。本文仅从役的方面来探讨宋代乡村下户的负担,以助于进一步认识宋代乡村下户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宋代的役宋代的役有差役与杂徭两种。“役出于民,州县皆有定数”。官府直…  相似文献   

2.
元代民户之役分为两类,一是杂泛,一是差役。前人对此有过一定的论述,但对元代差役的整理、研究似嫌不够,本文拟从元代差役与民户之负担、差役负担由上户向中下户的转移及元代差役之性质等问题,试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年的差役,是根据乡村五等户簿科派的.据北宋人的记载,“至于五等版籍,万户之邑,大约三等以上户不满千,此旧制任差役者;四等以下户不啻九千,此旧制不任差役者也.”“凡州县诸般色役,并是上等有物力人户支当,其乡村下等人户,除二税之外,更无大段差徭”.反映了宋初的差役是上户充役,“下户元不充役”.因此,原则上说,北宋差役的承担者是乡村地主而不是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4.
商洛"下户人"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兵劫之后,清初康、乾年间在"招垦"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东南客籍流民将商洛作为自已家族心目中理想的迁居之地,历史上民间流传的"湖广填陕西"的说法由此可窥全豹.本史根据地方志资料和迄今仍然保留于商洛各地移民先祖们的墓碑铭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下户人"当年的移民史实,旨在考察明、清交替之际,地方经济和社会恢复与发展的历史与轨迹,及民俗文化中的地缘结构因素的变动、异化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姚怀亮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1):12-18,42
明末兵劫之后,清初康、乾年间在“招垦”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东南客籍流民将商洛作为自己家族心目中理想的迁居之地,历史上民间流传的“湖广填陕西”的说法由此可窥全豹。本文根据地方志资料和迄今仍然保留于商洛各地移民先祖们的墓碑铭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下户人”当年的移民史实,旨在考察明、清交替之际,地方经济和社会恢复与发展的历史与轨迹,及民俗文化中的地缘结构因素的变动、异化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宋代免役法的实施是弊大于利,超越了当时的现实,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因此。不可避免地招致失败。比较好的选择是“差募兼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差役与免役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关于北宋差役的性质,近年来论者颇多,然大多是将职责互异的各色差役视为一休,以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各色差役,既然职责互异,则其性质亦互异,统而论之,不免牵强.缘此,本文拟从各色差役的不同职责入手,试加逐一分析,以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北宋差役的性质.不足之处,尚祈指正.一、差役制度辨析北宋时期的差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北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颁行雇役法为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差雇并行,而以差役为主;从熙宁四年颁行雇役法直至北宋王朝灭亡为一阶段,其间雇役、差役几经反复,但总的看来是雇差并行,而以雇役为主.一则因前一阶段的差役是最典型、最普遍的;二则因后一阶段的差役既不占主要地位,且其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所以本文拟探讨的北宋时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现实主义名篇《石壕吏》全诗只有一百二十字,但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较多的人物,容量很大。诗人所以能用这样短小的篇幅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是因为诗中除了写实之外,还巧妙地运用了虚写手法。诗中的虚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渲染差役捉人的声势。“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描写的是诗人夜投石壕村后,适逢官府差役抓丁拉夫。不用说,这些差役来村后必然是“叫嚣乎东西”,整个村庄人声嘈杂,鸡犬不宁。但诗人在勾勒一笔之后并没有去正面描写差役  相似文献   

9.
买猪千口     
从前,有个县官写字很潦草。这天他要请客,便写了一张字条叫差役买猪舌。谁知,“舌”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差役认为叫他买猪“千  相似文献   

10.
户帖是两宋朝廷编制税租簿与差役簿进而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在北宋时期,户帖所登记的财产种类不断增加,所记载的财产信息逐渐明晰,在税役负担与财产证明方面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两宋时期不同阶段财政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及户帖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户帖在南宋前期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从这个制度的变迁可以看出,户帖是官府与百姓之间互动的一个纽带,促进了百姓税役负担的明确化,也保障了宋代产权的明晰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1.
时间:唐“安史之乱”时期的某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及众随从。  相似文献   

12.
<正>曾经听一节公开课,作品是杜甫的《石壕吏》。上课教师接二连三地提出了很多问题。问题一:作者投宿石壕村时遇到了什么事情?问题二:老妪出门应对时情绪怎么样?问题三:差役的态度如何?问题四:老妇人怎样对差役哭诉?……整节课,仅是阅读教学部分,就有14个问题。这些问题像一颗颗炸弹,轰得学生晕头转向,连听课的教师也被弄得不知所措。由此想到,教师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以有内涵、有逻辑的问  相似文献   

13.
审问石头     
一天,包公访客途经一个小县城.忽然一个卖油条的男孩子在大街上拦住了包公,哭喊他的钱被偷了.男孩说他把油条卖完后,数了一数,一共100个铜钱.铜钱放在篮子里,他靠在路边的石头上睡着了.醒来后,铜钱被别人偷走了. 包公听完后,想了一想,对男孩子说:"一定是这块石头偷走了,我来审一审它."于是就命令跟随的差役重责石头40大板.差役们抡起大板,噼噼啪啪打得石头火星四溅,附近的人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包公见人越来越多,便示意差役们住手.  相似文献   

14.
赋役制度是研究中国经济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宋代的赋役制度更是经历了中唐以后的重大调整,赋税和差役的成为国家机器运作的主要动力。赋税和差役在国家、地方权势和小农三者间的均衡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宋代江南东路的赋役博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赋役均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地方戏曲中,每逢官员上场之前,便有差役在前面鸣锣开道,一边敲锣,一边口里叫着:“闲人闪开。”中国是个十分重等级的国家,同样是“鸣锣开道”,鸣几下锣也有一定的讲究。县官上街,差役开道时,鸣锣7下,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州官上街,差役开道时,鸣锣9下,  相似文献   

16.
文字笑话     
古代,有个县官要款待上司,需要猪舌,便写了一张字条,安排差役去购买。写字的时候,不注意把“猪舌”的“舌”字“千”和“口”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过去写字的顺序不是从左到右,而是从上到下)。差役们看了误以为是“买猪千口”,于是四处张罗,收购肥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购了  相似文献   

17.
子罕却宝     
<正>子罕,春秋时齐国的一名大夫。他虽身为京城里的官员,却从不恃权营私,贪恋钱财。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别人送来礼物,他一概拒收。一天,子罕正在府中处理政务,忽然差役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人求见。子罕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示意有请。不一会儿,差役把那人请了进来。只见那人峨冠博带,衣冠楚楚。进得门后,一  相似文献   

18.
教务管理系统成为高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管理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的提升,教务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地升级与改革,制定灵活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迫在眉睫。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教务管理系统。采用C/S与B/S模式相结合方式开发,选用Oracle 、PL/SQL作后台数据库。系统实用价值高,运行稳定,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落叶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相似文献   

20.
宋代富民为逃脱税役而隐匿资产,或将土地财产诡托于真假官户、寺观、贫民下户和逃亡户,或诡分子户,少则几户,多见几十户、上百户。官民诡分子户在下户中所占比例高达70—90%,诡户者可占到总户数的21.5—41.4%,其中富民之诡户大概为总户数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之间。富民上户以诡名寄产逃脱赋役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这是他们作为一个阶层的共同行为,对唐宋以来国家所确立的以财富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役政策的逃避或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