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倪振飞 《武当》2003,(8):49-50
显现元神,在道家生命修炼体系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无论是释家的悟空,还是道家的内丹,都涉及到“佛子出游”和“元神出窍”问题。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生命修持的最终归宿。下面谈谈修持千乘修光功元神出窍的实际体验。  相似文献   

2.
元神和识神,都是描述人脑功能的。养生的关键功夫是开发元神,元神是与“气”物质可以相感应,相沟通的人脑功能。如果没有内在实践,人类就发现不到和触及不到这部分脑功能。可以说,养生实践上开发和运用元神,是人类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一次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三说     
梅墨生 《武当》2009,(7):12-14
古人曾说:道术将为天下裂。今天,道与术早已分道扬镳。传统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内家拳所修炼者,一气(元气)之动静(元神)也,以腰腹(中极)为体为用,是养气充气而修命,进而以元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元神运元气,是修性,故太极拳乃“性命双修”之道,是武道也。必须说明,上述所言,是太极拳之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3,(12):186-186
杨仁凯(故宫博物院专家、鉴赏大师、人民艺术家):“石朴师古人、师造化,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北宋诸家,于笔墨中悟大道。达到了出蓝妙境界,最终形成了极强的个人面貌。其修持水平。绝不亚于石壶、秋园。”  相似文献   

5.
从实际修持角度,提出无极是比喻清静无念的境界,太极是比喻在入静状态中打拳,虚灵是心空虚静的心身状态。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11):197-194
杨仁凯(故宫博物院专家、鉴赏大师、人民艺术家):“石朴师古人、师造化,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北宋诸家,于笔墨中悟大道,达到了出蓝妙境界,最终形成了极强的个人面貌。其修持水平,绝不亚于石壶、秋园。”(注:石壶,即陈子庄;秋园,即黄秋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3,(9):190-190
杨仁凯(故宫博物院专家、鉴赏大师、人民艺术家):“石朴师古人、师造化,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北宋诸家,于笔墨中悟大道,达到了出蓝妙境界。最终形成了极强的个人面貌。其修持水平,绝不亚于石壶、秋园。”(注:石壶,即陈子庄;秋园,即黄秋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8.
运和道人 《武当》2014,(11):55-56
性命丹道修炼,分内丹外丹两种。采药物与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陈撄宁所指仙学,实指丹道学,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地元神丹和天元神丹归属于外丹学,为体外之物质化学;人元大丹之学归属于内丹学,为体内之神气化学。凡讲人体内部精气神的炼丹修持法门均为内丹学。白玉蟾说:“神即性也,炁即命也。”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4,(2):183-183
杨仁凯(故宫博物院专家、鉴赏大师、人民艺术家):“石朴师古人、师造化,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北宋诸家,干笔墨中悟大道,达到了出蓝妙境界,最终形成了极强的个人面貌。其修持水平,绝不亚于石壶、秋园。”(注:石壶,即陈子庄;秋园,即黄秋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10.
王仁传 《武当》2003,(11):32-33
禅光慧照般若心慧果日日浇甘霖 甘霖非是从天降起自心田会成神 这是李兆生先生为北京红螺寺所作百首禅诗中之一,此百首禅诗现已结集付梓。“禅”为梵语“禅那”的略称,有息心静虑至某种境界之意;“禅光”是指经过长期修持之人所具有的生命之光。“这种生命之光的现出,一定是恒久实力的启示”(《翰墨缘》)。“般若”犹言智慧。  相似文献   

11.
论元神     
林书立 《武当》2010,(7):45-47
元神是道家气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家内丹修炼尤重元神,《金丹四百字序》说:“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元神的内涵呢?本文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08,(5):23-24
心意拳是既注重实战搏击格斗,又注重丹田功,注重内养、内炼的拳法。内养、内炼首先要注重对“三性的调养”,才能逐步达到内强外壮的目的,才能祛病健身、强健体魄,达到延年益寿而至拳术上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天地间     
《围棋天地》2006,(23):67-67
江崎诚致在《覆面子》一文中称赞山田虎吉的文章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文体”,“只有在作者的体臭都渗透进文章之中的状况下才能使然。”《征子漫谈》就是如此地使我们领略了被人称作日本围棋界“笔神”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在对弈中所尽情抒发的童真般的情怀。不仅如此,从征子这一行棋中司空见惯的手段中,文章还生动地刻划了专业棋士和普通棋迷那天壤之别的不同境界。统观全篇,确是一篇妙文。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推手     
扈广平 《武当》2003,(8):20-20
拳架与推手 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拳架要经得起推手的检验,也是调校拳架的一种方法。太极拳能否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奇妙境界,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知己知彼。习拳架是为了求得知己的功夫,习推手是为了求得知人的功夫。能知己,才能知彼。推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杜丽 《新体育》2006,(11):34-36
“凝”是一种境界,就像举枪瞄准那一刻的心无旁骛;“凝”是一种过程,只有不间断地积累才能收获成功;“凝”更是一种态度,意为追求平淡但求无愧于心。  相似文献   

16.
申圆子 《武当》2005,(12):7-9
稀世秘传的元极拳源于华山“无极图”,系为古老的内家拳种,以“混沌虚空”为精义,采先天之气,调后天纯阳之精.返本还原,凝神返虚.而达无形无象境界。主张形骸操练不以形。“有形而破体,无形则居气”。  相似文献   

17.
张美芳 《收藏》2009,(1):45-46
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焚香是佛事活动中必有的内容。佛家有一种修持为“经行”,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谓之“行香”。那么,什么样的香炉更方便随时手执行走,从而达到“无处不生香”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微笑释千愁     
每日清晨,一柱清香,一遍早课,仰首之间,但见佛微微而笑……。每日早餐后,去工作时,同事相见,晗首微笑,那一刻,便觉笑原来是这么的美好。还记得百余岁的老者,曾对人说:“笑中有一部‘经’”,这部“经”说难则难.说易则易,此中有养生之道,此中有人生哲学,这不仅是为人处事的美学与艺术,更是一种修持甚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徐金龙 《武当》2001,(2):50-51
慧命桩是“根本修持法”体系之一,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的导引术。可以开舒筋骨,调理血脉。涤阴增阳,净体生元。  相似文献   

20.
李国兴 《武当》2004,(5):8-10
按上述“绝谷食气法”修持日久,能够辟谷50日而不食者,始可修炼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