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布卢姆在60年代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多数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掌握学习理论对转变教师观念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些教师在实施掌握学习中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简单模仿布卢姆目标分类掌握学习模式,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程式化;二是将目标分类越搞越细,越搞越繁,加重了学生负担。因此,有必要对实施“掌握学习策略”进行认真思考。研究“掌握学习策略”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施“掌握学习策略”,重要的是学习和研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思想,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是布卢姆等提出“掌握学习策略”尤其是他的理论前提。布卢姆认为:1.一般理智健全的儿童,完全能够学会教给他  相似文献   

3.
1 理论基础目标教学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实践家布卢姆创建的。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和掌握学习的策略。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合其特点的帮助,一个学生能够学好的,其他学生也能学好;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在速度,不在智力。”“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的出现不可避免。"学困生"是指对学习消极懈怠、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通过改善方法策略,同时进行常规性的辅导,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借鉴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困难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积极运用美国教育改革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索,这对深化和推动教学改革,将起着良好的作用.但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仅仅是布卢姆掌握性学习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与掌握性学习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整体的考虑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开了掌握性学习的理论,而单纯地简单地进行目标化教学,将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布卢姆的掌握性学习理论是以基础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为前提,以传统的集体教学的方式为核心,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的开发性研究,比较理想地解决了在集体教学  相似文献   

6.
试析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B.S.布卢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在该理论中,布卢姆提出为掌握学习定标、定向;为掌握而反馈—矫正;为掌握而分等。该理论曾受到许多国家教育理论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学困生转化与“掌握学习”理论学困生转化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教学论。它相信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习任何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这是“掌握学习”理论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布卢姆认为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教学的失误积累所造成,出现学困生,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矫正、补救措施,可使学困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显然,这种动态的学生观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观念。二、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林芳兰 《考试周刊》2009,(3):212-213
“掌握学习”理论(Maotery Learning)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教学模式理论,他指出,现代教育不能只面对少数学生,而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为此,布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学习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手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模式对于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做好学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体操技能教学特点,设计了掌握教学模式,并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掌握学习法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大多数学生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学技能,获得技能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邵玲 《教学与管理》2004,(12):89-90
一、学困生转化与“掌握学习“理论   学困生转化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教学论.它相信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习任何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这是“掌握学习“理论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布卢姆认为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教学的失误积累所造成,出现学困生,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矫正、补救措施,可使学困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显然,这种动态的学生观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LO分类法是一种新的评价理论,它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SOLO分类法对学习理论的贡献:把“阶段”观念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使之能应用到教学实践;解释了功能方式的转换,克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困难。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为评价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构建了一个比较学习质量的共同平台;为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翀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65-165,167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S.Bloom)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美国提出的一种"人人都能学习"的教学理论。它是一种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大学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布卢姆的分类学开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先河,影响了20世纪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分类而教"已成为教学设计者的共识。2001修订版的布氏分类学沿袭了1956版的基本思路,对各要素进行了重新思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布氏分类的重大发展。而与2001修订版产生于同期的马扎诺分类,则以更为独特的视角,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以人的意识控制程度作为依据,将人类学习活动的自我、元认知、认知和知识四大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构筑了一种层次分明而又合为一体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新分类力图打破布氏分类的"框架"局限,致力于"理论"的构建。他的分类理论反映了信息社会主流的知识观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追求统一的心理学基础,提升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地位与作用,并把"自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最高层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突破了以往教育目标分类"要素模式"的局限,丰富了分类学研究的内涵,体现了对原有的"布氏框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To design an effective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educators require a systematic method of classifying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 tasks. This is important for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educators. Different educators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method consistently, so that classified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s are comparable across the subjects of a degree, and, ideally, comparable across institutions. One widespread approach to supporting this is to write learning objects in terms of Bloom’s Taxonomy. This, or other such classifications, is likely to be more effective if educators can use them consistently, in the way experts would use them. To this end, we present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our online interactive web-based tutorial system, which can be configured and used to offer training i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We report on results from three evaluations. First, 17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complete a tutorial on using Bloom’s Taxonomy to classify programming examination questions. Second, 20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complete a Neo-Piagetian tutorial. Third evaluation was a comparison of inter-rater reliability scores of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classifying programming questions using Bloom’s Taxonomy, before and after taking our tutorial.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se evaluations, we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tutorial system design for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how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nsistently classify programming examination questions. We also discuss the suitability of Bloom’s Taxonomy and Neo-Piagetian theory for achieving this goal. The Bloom’s and Neo-Piagetian tutorials are made available as a community resource.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the following: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learning classification schemes for the purpose of coding the difficulty of computing learning materials; its evaluation;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nsistency that computing educators can achieve using Bloom; and first insights into the use of Neo-Piagetian theory by a group of classifiers.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以本院高职护理专业172名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训练时间为1学期,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掌握学习理论下的目标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数字布鲁姆、翻转布鲁姆与知识深度布鲁姆是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在信息化教学领域中的新应用。信息时代,分类学在教学层面上由一种分类框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法与评价手段,从重视测评到重视学与教,再到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关注。哲学层面上,由价值中立转向价值关涉,重视高阶认知,强调深度学习,强调创造、评价、分析。认知层面上不再强调从识记、理解直到创造的累积性的层级关系。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领域中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发展大致保留了原分类学的主要精髓。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依旧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智慧学习能力评价是指诊断学生是否具备了个性化深度学习的综合能力,并是否促进了学生智慧能力的养成。文章基于对学生智慧学习能力内涵的辨析,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说确定了学生智慧学习能力评价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生智慧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智慧学习能力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张弢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49-150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微学习"正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虽然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但为提高学习效率,"微学习"的目标应和传统学习目标基本一致,应以知识积累和思维认知能力的共同提高为最终目标。该文将引入传统理论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米特斯特拉斯和米勒的知识观以及鲍姆加特纳的思维理论等进行阐述,阐明"微学习"首先应该完成基于思维思考过程的个人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构建,达成一种思与知双位提升,最终上升至智慧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依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学生的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按顺序排列的"观点,以目标教学法为基础,以逐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精细化、结构化设置,将写作教学以篇章写作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由意群再到篇章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证明,该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将“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其界说置于2001年《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框架中考察,并将它们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相对照,结果表明,前者的依据是“语感论”,在回答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后者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学习理论大方向一致,但需要与时俱进,并深入研究语文课怎么教的问题。新近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提出“语文要素”概念,并努力“构建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这是小学语文教育指导思想对叶圣陶的“知识—训练—技能”路线的回归;但若向其中注入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学习分类理论,则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