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班规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良好行为的准则,是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对小学班规个案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内容不科学、制定主体单一、执行不妥当,据此提出有关小学班规制定、内容和执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卫菊  张瑜 《江苏教育》2014,(12):33-34
小学班规是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良好行为的准则,是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对小学班规个案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内容不科学、制定主体单一、执行不妥当,据此提出有关小学班规制定、内容和执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班规班法“以人为本”班规班法是每一个班级都应该具有的,且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班规班法泛指班内的规章、制度、计划、办法等。班规班法要由学生们自己讨论制定,班主任只能提出参考意见,不能包办代替。新的课程理念是“: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班规班法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也许有些具体的规定和处罚的办法充满童真,可能不合情理,不够不科学、不妥当,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教师大可不必去苛求和责备,而应该在实践中加以帮助和引导。有些学校和班级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是非常全面的,但管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徐光喜 《成才之路》2011,(36):80-80
一、人文班规,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通常来说,按法律条款制定的班规显得冷冰冰的,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制定富有人文关怀的班规,有利于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良好风气的形成。首先,我利用班会课说明我的班级理念:  相似文献   

5.
班规作为学校的制度之一,涉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班规不仅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参与的能力等,进而达到育人的效果。然而,现实中的班规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的管理和"规训",弱化甚至是忽视了班规的育人功能。本研究抽取广东省F市C区52所小学共307份班规为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发现目前班规在制定上存在缺少学生主体参与的声音、班规的教育性受限以及育人机制不健全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其在育人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班规能够协调、沟通、搭建个体与集体的行为关系,起着规范、约束、建构与优化个体行为的作用。很多班规的制定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整合性、有效性。"调研准备、制定班规、调适完善"的系统设计有助于班规的优化。班规的制定是一个系统设计与调适的过程,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与参与权,才能发挥班规的规范与优化行为的价值。班规的制定要考虑以下几点:科学与有效、整合与系统、适切与认可、建构与生成,以让班规由死的条目走向活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张浩仁 《班主任》2015,(3):46-47
这些年来,班规逐渐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感到效果并不好,甚至出现了班规形同虚设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制定班规的过程不科学,执行班规的力度不够外,班规内容的不合理和评价方式单一是主因。只有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班规产生的激励效能才是最大的。因此,我改革了以往班规的形式和内容,把最初制定的综合性班规(含  相似文献   

8.
制定班规是班集体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可是,儿童天性渴望自由,喜欢试探,好奇心强,班规的约束性、规范性有时难免和学生的天性冲突。如何将班规照进学生心底,内化于行动当中呢?在实际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班规的制定尤其重要,在当前新课程的理念之下,到底应该怎样制定班级的班规,使它既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能很好地管理好班级,这是很多老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着重从班规制定的意义、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来阐释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班规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一、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班规由学生民主讨论制定,就容易让学生体验到班级主人的感受。这样的班规在贯彻时容易逐渐达成共识。班规制定之前,班主任应让学生明确班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中小学班主任案例式培训》中的“班规”案例的再分析。着重讨论建构班规的主体、班规的调整对象、班规的性质以及建立合理班规之“规”。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思想活跃、敢说敢为、有很强的独立欲望,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定型的关键时刻。心理和生理上快速成长,造成了心理结构的不平衡和状态的不稳定。有的老师担心制定详细的班规,搞加分扣分,既烦琐又意义不大。仔细分析原因有三:从班规的制定者看,可能以老师强加的意志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认同;从班规的导向看,以消极性导向为主,是为了束缚学生违纪行为,控制学生。从班规的内容看,往往以惩罚性条文为主。这样的班规自然不是为了尊重学生,在学生心里,班规只是方便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具,学生只是被班规管控的棋子而已,容易引起逆反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第六点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这就必然涉及班主任制定班规来实施教育惩戒的问题.在制定班规时,应注意制定班规的必要性,以及班规中的多种困境,制定班规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多层级原则、公开性原则,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正确实施教育惩戒,更好地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定班规有五个步骤:一、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讨论班规制定的原则和大致的内容框架;三、分工起草班规条款;四、师生共同讨论草案并定稿;五、审议表决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按照班规进行管理是克服随意性的一个有效办法。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立足班级实际制定班规,按照班规规范管理行为,把按照班规进行管理与以德带班、以情带班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6.
<正>一、班规的制订在班规制订之前,班主任需要和学生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如观察班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等。班规制订的主体要广泛和多元,班规制订绝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级个别学生的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应该是班规的主要设计者;任课教师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应该是班规制订的重要参与者;家长是班级教育的合作者,他们应该是班规制订和实施的监督者。班主任可以根据前期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坏班规各不相同,好班规却是相似的。开学伊始,作为班主任,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班规,让大家在规则的看护与约束下,养成对自己一生有用的好习惯,这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把自己与孩子们共同“炼”就班规的过程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8.
新学年开学,我带新初一。像许多班主任一样,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制定的班规,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思后,我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我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没有尊重学生,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对班会和制定班规的过程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9.
窠孝 《教育革新》2007,(6):23-23
一、制订班规,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道德素养、行为习惯不尽相同.那么制定一个好的班规就显得尤其必要。制订班规切忌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也不必求大求全,而要求制订得细、少、精,且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有了具体详尽的班规作行动指南.全班学生才能按照这些规定更好的去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很多班主任认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过于宏大、庄严,于是乎抱着“班规一出,方圆定成”的良好愿望要制定自己的个性化“班规”。笔者前日参观一所学校,用相机记录了该校七年级某班张贴上墙的《班规32条》,先让我们客观地、心平气和地阅读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