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版日晷     
日晷是古人用来测定时间的工具,利用太阳投影位置的不同来直观的表示时间。这款现代版日晷并没有直接利用日光的照射,而是通过三束人造光源对同一个物体进行照射.并投影出长短不同的“指针”。用来分别表示时针、分针和秒针。人造光源还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自动旋转,从而投影出与普通时钟相仿的效果。不过,如果真放到太阳底下.这款日晷反而无法使用了。  相似文献   

2.
钟表的故事     
钟表,是现代人们离不开的测量时间和计时的工具。可你知道钟表的出现和它的发展过程吗?古人用太阳影子的长短来确定时间,叫“日晷”。这种办法的最大缺点是阴天和下雨就无法进行了。后来,人们使用“沙漏”、“滴漏”和火绳等来计时,这虽然比“日晷”有了些进步,但由于客观环境对其影响太大,所以,它们所标出的时间很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三遍"、"月挂树梢"、"吃晚饭时"等模糊概念记时。到了春秋时期,朝廷则已使用圭表、日晷、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圭表,就  相似文献   

4.
常韦娜 《海外英语》2005,(10):16-17
计时器的演变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历500-1500年),欧洲的技术进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会使用布置在门廊上方的简单的日晷装置来显示正午以及白昼的4个“日潮”(重要的时间或者说是时间段)。西历10世纪,几种袖珍日晷已经出现了,英国的一种同类装置甚至具备了根据太阳的高度来记录季节变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计时仪器及古今计时对比运算郧县城关镇三中杨保成(442500)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土圭”、“日晷”、“火钟”和“水钟”。最早的是“土圭”,计时的时候,将一根木杆矗立在地上,通过观察日影来估计时间。比“土圭”先进一些的是“日晷”。晷盘上刻度划分...  相似文献   

6.
日地时空仪     
地球上有规律的四季变化、昼夜变化都源于复杂的地球公转、自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为了描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空关系,我们的祖先早在700多年前就研制出了圭表和日晷,为计时及历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在研制“现代圭表”时发现,古代圭表和日晷都是以太阳照在“表”上造成的影长变化为测定时间的依据,因此在刻度制作和使用时都因地域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认识到太阳在任意一天的正午时相对地球上的任意点的方位是一定的,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依据地球任意地方太阳高度值与…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10,(8):46-47
几千年来,人类创造了许多构思,了妙、精密实用的天文仪器,日晷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古时候人们利用一根棍(在平地上垂直立起的杆子)投出的日影方向和长度来测定时间,这就是日晷。今天在北京故宫等处还保存着一些清代制作的石质赤道日晷。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如何做一个简单日晷,并且怎样用它来测定时间吧。  相似文献   

8.
再说金表     
事实上,人类最初应用黄金,与它的价值完全无关,而是从纯感性的角度出发的。在一万两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们每天都是看着太阳计算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工具——中国的日晷,也是根据这个规律制作。太阳对人类的意义毋庸置疑,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也不止埃及一个民族如此。  相似文献   

9.
立竿测影、日晷是追随“天极”、“二十八宿”的框架,来测定天地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位,并据此划分24节气、岁、月、日、时,这些内容是对地球全方位直面太阳运动的演示。  相似文献   

10.
1.认识生字,理解“红彤彤”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和节奏。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真正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出示太阳卡通图,引出课题中“太阳”一词。2.太阳可以为我们做什么?由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而可爱的世界。”3.将课题补充完整,多形式读题。  相似文献   

11.
没有发明时钟之前,人们是使用太阳钟——日晷(guǐ)来看时间的。首先发明太阳钟的国家是古埃及。大约在5000~6000年前,人们根据竹竿的影子来推测时间,而这影子是由左边往右边移动的,因此时钟上的指针,就依照太阳钟的方向移动了。时钟的指针为什么都往右走呢@袁晓平  相似文献   

12.
课本百宝囊     
“寸阴”的来历我们常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寸阴”常常形容时间的宝贵,你知道“寸阴”这个词的来历吗?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寸晷”指1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1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汉唐以…  相似文献   

13.
小话钟表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中国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计时。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现存元代的一个观星台遗址,台高约9.5米,台下有长约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建筑。用日影测时受气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了漏沙计时的“沙钟”,燃香计时的“火钟”,滴水计时的“水钟”。我国北宋苏颂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最早采用齿轮的机械计时仪,被已故著名史学专家李约瑟誉为“现代天文钟的鼻祖”。  相似文献   

14.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色时节,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五十华诞。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当年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区,保存了当时的大片老建筑与人文景观。如今,传统与现代,凝重与清新,装点着校园风光,诉说着校园历史的变迁。去年,在校园西南萌渚岭山岗上的12号楼广场,一座与师生阔别已久的日晷盘又重新安置当年之地。一时间,人们相邀漫步其间,笑说石座为谜几十年,细琢物器的历史沧桑。日晷又名“日规”或“日圭”,是古代按太阳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辞海》(1979年版)对它的解释是:日规由日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  相似文献   

15.
鲁楠 《英语辅导》2010,(2):146-149,15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是通过以空间概念作为目标域的概念隐喻来实现的。虽然时间隐喻在汉、英语中的基本概念模式都可以归结为莱考夫的“时间流逝是运动”,但是这一概念隐喻下的隐喻表达式却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本文利用词典研究法,分别从汉、英语的趋向词入手,说明“趋向词”是两种语言中时间隐喻表达式的言语生成理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趣话“@”     
日前人们广为使用的符号@(西班牙语读作“阿罗瓦”)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拉丁语的抄写员开始用简单的一笔来代替前置词“AD”,这个前置词的含义是“在、到、向、在……附近”等。当时的抄写员发明了许多连音词,以节省工作时间和造价昂贵的羊皮纸。也有学者认为,“阿罗瓦”一词最早  相似文献   

17.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们常用这句话告戒自己要珍惜时间。这句话中“光阴”表示的是时间 ,那么时间为什么可以用寸来计算呢 ?时间用寸计算 ,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据史书记载 ,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晷盘为石质 ,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等 1 2个刻度 ,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 ,立于晷面中心 ,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水平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当阳光照射时 ,晷针的影子就好像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 ,晷针的影子指向晷…  相似文献   

18.
人造太阳     
2006年3月23日,有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年内即将运行.这使得人们对“人造太阳”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人造太阳”就是人工模拟太阳中的核聚变反应,把聚变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转变  相似文献   

19.
球面日晷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天球坐标的关系以及日晷的投影原理设计出球面日晷,它是赤道式日晷、圭表和现代精密天文测算相结合的产物.日晷测得的时刻为当地真太阳时,根据经度差与时刻差的关系,可在晷面上直接将时刻修正为北京视时,进行均时差校正后得到北京时间.同时通过对太阳周年回归运动的分析,设置节气线,由晷针针尖在晷面投影的节气位置来判断当天所处的日期.  相似文献   

20.
一、重难点词辨析 1.when和what time when和what time都可以用来询问时间,相当于汉语的“什么时候”,询问做某事的具体时间(钟点)时,两者可以互相替换。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