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5,35(1):141-144,155
知识整合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然而情境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影响深远.在分析情境、图书馆学科服务及其知识整合相关概念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情境分析模型,具体探讨该模型中诸要素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认为情境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在情境和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新绩效之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将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户情境模型的学科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与学科用户的沟通障碍、学科馆员的角色胜任质疑、学科服务诚信及利益共享危机.为了解决这些困境,笔者建立了用户情境模型系统,用以收集、管理、分析学科用户的情境信息,并介绍了此模型在学科化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基于用户情境模型的学科化服务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子明  蒋琳 《现代情报》2009,39(12):46-54
[目的/意义] 移动视觉搜索是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移动环境下,根据动态变化的情境推断用户意图,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资源是智慧型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 在分析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服务模型构建动因的基础上,归纳模型的内在特征,对模型体系框架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设计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结果/结论] 将情境计算应用于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中,是弥补语义鸿沟、提高查询相关度和用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5,35(8):147-150
图书馆学科服务突出了学科馆员与用户密切联系,有利于用户有效的获取知识。本文在分析知识获取的内涵基础上,构建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用户知识获取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图书馆学科服务为自变量,用户知识获取为因变量,以学科馆员与用户知识整合、学科馆员与用户互动为中介变量以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学科服务对用户知识获取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且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科馆员与用户的知识整合、学科馆员和用户互动进而对用户知识获取产生影响的,这将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研究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玲元 《现代情报》2015,35(11):69-73
本文针对图书馆服务情境信息种类繁多、信息结构和表达方式不一问题,研究利用本体机制实现图书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表达、规范业务流程和数据格式。文章进行了图书馆情境感知环境下的本体设计,包括用户、移动智能终端和物理环境情境模型的构建;利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工具建立了情境感知服务本体模型。  相似文献   

6.
周玲元 《现代情报》2016,36(2):86-91
现有图书馆情境感知应用系统评估大多集中于技术领域,或可以客观量化的图书馆实体比较,比如馆体类型、编制、资源投入等;较少从使用者角度评估出发进行研究的。本文对南昌市七所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使用者主观评估信息,研究发现学生频繁使用手机却很少访问图书馆移动服务,分析了学生对图书馆开展情境感知服务的有用性及易用性认知,总结归纳了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图书馆开展情境感知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当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将DEA方法和平衡计分卡理论引入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中,结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构建起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的DEA模型。并针对西南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服务绩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影响学科馆员服务绩效的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学科馆员服务绩效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福  刘川 《现代情报》2017,37(3):13-20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的适配程度决定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绩效。为向用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信息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特性和机理进行分析。[方法/过程] 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跨学科特点和内涵,借助于信息接受情境的链模式、域模式和场模式为基础,构建信息接受的生物学作用机理、情境计算机理和情境适配机理,从而分别形成其信息接受情境模型。[结果/结论] 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数据处理,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配置、信息接受情境适配和信息接受情境优化方法。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为导向,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基于学科分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雪莲 《现代情报》2010,30(1):34-36
本文论述了学科分馆的涵义、定位与功能,分析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通过研究"学科馆员"与"学科分馆"两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内在联系,探讨两种制度优化组合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并通过实践中的探索检验该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雪松 《情报探索》2013,(6):130-132
学科馆员提供学科服务,主要流行于高校图书馆。结合学科馆员的内涵及演变轨迹,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现状,提出从学科馆员服务内容、方式与手段等方面开展创新,促进用户主导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服务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关键。本文在对图书馆服务评价方法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用户(读者)感知等5个维度、17个指标构建了图书馆创新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理论建立了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多层次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对于管理者准确把握图书馆服务水平,对实现图书馆创新服务科学动态管理,以此提高创新服务质量、构建图书馆核心价值具有理性分析和客观选择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金立 《现代情报》2011,31(1):113-116
学科馆员服务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上的一种创新。本文对我国八所涉海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涉海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学科馆员在为对口学院或学科进行学科服务时的信息咨询方式、工作模式以及服务内容与国内多数大学图书馆基本相似,但从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及专业性来说还是不够理想,迄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永鑫 《现代情报》2010,30(10):36-38,47
本文论述了学科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集中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建设目标和保障体系,通过研究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知识服务平台与服务模式体系的创新,构建了以学科为切入点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并通过老师与学生在实践中的探索检验该体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沈洋 《现代情报》2017,37(2):75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学科服务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学科服务模式的深化改革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和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国内高水平大学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理论探索+实践调查+对比分析”的研究思路,基于对现阶段高校学科服务运行模式的调查与分析,探索现行服务模式对比之下所暴露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学科服务模式的思考及建议,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曹宁 《现代情报》2009,29(4):4-6
在总结传统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的基础上,从确立服务理念、整合知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更新组织结构等方面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基于学科馆员的核心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勤 《现代情报》2009,29(8):143-145
随着高校的发展模式从教育型向研究型转变,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技创新的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不仅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提出了一些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新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路莹 《现代情报》2012,32(2):51-53
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寻找突破点,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要求;信息共享空间这一新型服务模式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宝贵机遇,是当今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创新的新趋势。文章从二者共性出发构想了基于学科的信息共享空间模式,并从空间、资源、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学科的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郑兰  宋雪 《现代情报》2009,29(8):131-134
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服务不足的问题,并讨论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的学科化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指出: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学科资源建设是基础,学科化服务是手段。具备特色的学科资源是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特色资源,建设数字铁路博览馆,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