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卫星从某一稳定轨道转变到另一稳定轨道运动的过程,简称卫星变轨,这一过程通常出现在发射阶段和回收阶段或调整卫星姿态阶段。由于卫星跟科技、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因而卫星问题成为考试的热点问题,但历次版本的教材对该问题叙述都极其有限,因而成为学习中的一大难题。一、争议的由来一道试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试题是这样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运动轨道可以近似看作圆轨道,在销毁过程之初,空间站运动轨道不断减小,此时空间站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如何变化?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r2=m4π2r/T2,r变小,故T变小。争议的焦点集…  相似文献   

2.
卫星或飞船的变轨是在引力之外的外力,如阻力、发动机的推力等作用下,使运行速率发生变化,于是运动轨道发生改变(升高或降低)的过程.这是卫星或飞船的不稳定运行阶段,不能用公式分析速度变化和轨道变化的关  相似文献   

3.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传统优化算法求解计算卫星轨道过程中的开普勒超越方程时,面临的对梯度计算敏感和初始点要求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生境遗传算法的卫星轨道计算方法,并据此计算了多种卫星的星下点轨迹。数值实验表明,上述算法较传统优化算法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阶段,天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联系比较密切,公式繁多关系复杂,致使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推导和理解比较吃力.本文就天体轨道运动和变轨道问题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希望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一、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学习关键在于对轨道参数的理解和推导.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由于仅受到万有引力而且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其运动参数只由  相似文献   

6.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7.
一、卫星在圆轨道运行问题的处理若卫星分布在不同的圆轨道,比较各物理量的大小,用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处理.由万有引力提供全部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王新念 《考试周刊》2012,(11):123-124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天体运动的问题由于涉及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及功能关系等问题,其中变量较多,因而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惑。下面分类说明。 一、轨道越高发射越困难  相似文献   

9.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的轨道变换问题历来是人造地球卫星这一节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在本节中的个别细节问题上常出现不清楚的地方,导致理解错误,本文对卫星发射问题结合数学推理就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究说明。1椭圆轨道中向心加速度的处理对人造地球卫星我们通常都用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但是如果卫星在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 2007年10月24日,在长征三号甲的托举下,"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星箭分离后,卫星进入绕地飞行轨道.此后,卫星通过几次加速、转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完成绕月探测计划.这一壮举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了让学生分享这一重大成果,培养民族自豪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笔者带领学生对"嫦娥一号"卫星在绕地飞行阶段的能量转化进行了探索: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利用所学知识,能否估算卫星绕地飞行阶段消耗多少燃料才能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行研制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升入太空成为月球的卫星,它奔向月球的基本过程是先绕地球转动进行三次变轨,然后飞向月球,中途进行轨道修正,到达月球附近"刹车"后成为月球的卫星,再进行两次"刹车"成为离月球表面200km的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2.
惠永 《物理教师》2011,32(7):41-42
流行观点1:关于卫星变轨问题的解释. 如图1,比较卫星分别在轨道3和轨道2运行时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的大小、运行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在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公式繁多、变量关系复杂,而速度和加速度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就与速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三个宇宙速度在教材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简称近地环绕速度.(2)在所有的圆轨道卫星中,近地环绕速度最大,因而又叫最大环绕速度.(3)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就是说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落回地面不能进入轨道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4.
题目: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相似文献   

15.
天体、卫星的实际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遵循开普勒三定律。在近似计算中认为,行星绕恒星或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轨道近似为圆。该部分题型多,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广,综合性也较强,对其分析总结基本思路及处理方法,对题型进行必要的探秘,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卫星绕地球稳定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和所需的向心力相等:GMmr2=mv2r。当因某种原因而使等式中的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和所需的向心力不再相等,卫星将偏离原轨道运动。当GMmr2>mv2r时,卫星做近心运动,其轨道半  相似文献   

18.
卫星从圆轨道变轨为椭圆轨道涉及圆周运动和离心运动、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从常见的错误解析出发,通过概念分析和数学推导,说明在卫星变轨的问题中,变轨前后在轨道相切点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相似文献   

19.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20.
三、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和卫星姿态的稳定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以后,假使地球确实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球,而且没有其它星球对卫星产生吸引力,那么卫星肯定会一直在地球的圆形同步轨道上旋转。由于它的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完全一致,所以从地球表面上看它,它就会象一个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