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震威 《家长》2011,(10):47-48
爸爸妈妈:你们好!"爸爸妈妈,你们懂我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你们一定会觉得很好笑,一定会说:"我们比任何一个人都了解你,哪怕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我们都能猜出你想说什么、做什么。我们大人太懂你的心思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在某些方面保持一定的默契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小孩子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奇妙的,你们大人不一定都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对初中数学教学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懂、会几乎贯串着整个教学.教是教师的职业任务,学是学生的学校使命,懂是学生课堂上的受教状态,而会则是学生离开教师后独自面对问题时的一种取向;更有意思的是,这四个要素还可以衍生出其它的要素,如教与学组合成教学,这就是师生在学校内的一种生活状态;而教与懂组成教懂,就是一般情况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的要求,因为我们常常听见教师说"我要把学生教懂了",或者责怪学生"我怎么教他都不懂";后来有教师意识到,只把学生教懂是不够的,还要把学生教会——教与会的组合.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学校中,由此产生的"以生为本"理念被提出以来.人们又发现另外一个认识,那就是学习原来是学生自己的事,那我们的教学理念应当变成让学生学懂、学会——学与懂、会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旧中国,学校是不重视体育课的。体育、音乐、手工、美术四门课叫“小四门”。小学教师被人看不起,小学教师教这“小四门”,就更被人看不起。我是学师范、学当小学教师的,当小学教师基本上是什么课都要能教。1921年,我初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当时的女师附小),领导叫我除了教数学、写字等课以外,还叫我教三个班的体育课(五年级两个班,三年级一个班)。我没学过教体育,对领导说:“教体育课我不怕累,就是不会教。”领导说:“慢慢学,  相似文献   

4.
上个月,你们买回来一架大钢琴,还说是给我买的。我觉得这是在浪费钱!我又不会弹,而且据我掌握的情况,你们好像也不太懂音乐吧。没想到,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你们竟然又给我请了一位钢琴老师,每星期给我留一大堆的指法练习作业。我还要去上什么奥赛班、作班、书法班、围棋班,哪有时间练琴呢?所以,我不想再弹钢琴了!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怎么教"属于技术层面,而"教什么",则关系到价值判断和思考。对于"中位数和众数"这节课,如果只是将"教什么"定位于"会求中位数、众数",带来的结果可能只是关注技术层面的练习,这是不够的。理解概念的本质含义比"会求中位数、众数"这个技术更重要,甚至可以说,"会求中位数和众数"也是理解概念中的一部分。"教什么"确定了,再来思考"怎么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大胆取舍,上课才能应对自如,可进可退,把握火候。思考"教什么",有很多相关途径和要素。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参加语文教学座谈会,中、小学教师都有。会上,当谈到高校有的人批评我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力时,大家都很着急。是啊,用12年时间,学习本国语言,许多人仍不过关,的确是个不小的问题。讨论中,几位老师都提出加强读背训练。一位中学教师说到了我。那一年,我教的毕业生中,有两个人升中学后分到她那个班。这两个人读写能力都是好的。她问道“你们王老师教了不少写作方法吧?”两个人竟答不出什么来。他们只是说:“小学里学过12册语文书  相似文献   

7.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8.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校长经常会这么说。作为教师,是非常反感并委屈的,校长根本没有考虑到现在学生的情况,有太多的学生不喜爱学习、不喜欢学校,老师又能有什么办法?一、学情分析我的学生是"3+2"5年制大专生。在和这些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些共性:在对知识点的学习后,他们能理解课堂上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在本届学生最后的一堂课上,我问我的学生,当你们都收获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可以收获什么?你们的礼物?一点微薄的工资?有学生说,老师,你得到了我们的爱戴。我说,是吗?他们很整齐地回答说,是的!我笑了,我说我听到你们这么说很开心,很欣慰。然而我要告诉你们,我教过了很多学生,也许他们中有人曾经跟你们一样,有过这种感觉。但以后你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听说过"四大天王"吧?我们班也有"四大天王",但他们不是什么明星,只是我们班的四个同学。说到他们四个,那在我们班可是大名鼎鼎啊!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吧!  相似文献   

11.
故乡在呼唤     
清明节,我回家给故去的母亲祭坟。毕业前夕的这次回家,家里人自然高兴,读书总算出头了,再过几个月就有正式的工作。然而,长辈们又不无忧虑,忧虑的是,我翅膀长硬了,会不会离开他们,离开这块养育我的土地。吃完晚饭,全家人坐在一起,聊这几年来家里生活的变化。爷爷讲到高兴处,还跟我开玩笑说:“等你出来了,我把这个家让给你当。”我只是莞尔一笑,接着把话题转到了我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上。我说:“爷爷,我想和你们商量个事。”他们显然知道我要说些什么,大家都默不作声了。“就是快要分配的事情,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我的意思,是想留在城市。这样我将来还有上大学的可能……”我的话一出口,屋里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半响,父亲才说:“你自已决定吧。”奶奶喃喃地说:  相似文献   

12.
李德桥 《师道》2011,(12):47-48
我教了14年数学,今年三十有七,是不折不扣的成熟型中年男教师。我和其他的数学老师基本没什么两样,每天上班下班,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只是这些年,我有了个让其他数学老师玩笑打趣的"癖好"——读书,不只是读数学的专业书,更多的是历史政治经济小说诗歌什么的。所以同事们经常笑我.是不是该改行教文科去了?我呢,面对这样的调侃,也只是笑笑:“老婆管得紧,没钱出去潇洒,只能窝在家里读书解闷啦。”  相似文献   

13.
无悔的选择     
每每到了教师节,总会收到些贺卡,是旧日学生寄来的。这时总会有些感动。平日,偶尔在街上突然听到一声“王老师”,循声而望,见昔日学生已长大成人,顿觉自己已经华发早生。从教24年少有成就实在汗颜,不过对教师的感情倒是与日俱增。大概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在中学读书之时,某日和班主任聊天,班主任问我将来准备做什么,我回答说做教师。班主任不解,当“臭老九”有什么好!但我却坚信,当我做老师时,形势不会这样,学校也不会这样,书声朗朗一定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不是我有远大目光,想当教师只是一个中学生的憧憬。1980年春节后,我真的…  相似文献   

14.
假如我教高三语文。我不会口若悬河,对字、词、标点夸夸其谈;也不会去说此段段意是……;更不会说下堂课我提问你们,要背熟这几段,下个月我们做这几套题。当然,高三面临的是高考这一人生转折点,可学生不应只是为高考而读书。倘若这样的话,他的那些应试知识未必能应付高考。因为,这几年高考题多注重能力——换句话说,多数考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摘     
叶圣陶谈“教书”与“读书”叶圣陶在民进招待来京参观学习的外地会员茶话会上就“教书”、“读书”问题发表讲话。他说,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两个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认为,第二个说法比较明白。不教是因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习了,不需要教了。世界上的事情学不完。不要说小学毕业就学完了,中学毕业也没学完,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也不能算毕业。无论是谁,都要学一辈子。“为了不需要教”,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相似文献   

16.
吾爱吾师     
马淑冬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资历深厚,年过半百。她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之一。本学期我由英语B4班转入了马老师所教的A2班。我听说A班的学生都很怕马老师.几乎”谈马色变”。我非常好奇,问他们:“你们究竟怕马老师什么呢?”他们说:“只要你上课回答不出她的问题,她就会和你过不去.弄得你‘名誉扫地’、‘狼狈不堪’。“听了他们的话,心想:今后可得留神儿.别在“马先生”的课上“丢人现眼”。  相似文献   

17.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曾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矢口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学情分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在教育工作中又增加了一项抓住随班跟读生的工作。这项工作可谓任重道远,却又非常艰巨。 我班自五年级以来,有两个随班生。他们智商差,基础差,学习态度也差,教育起来非常棘手。经调查,我发现这两个学生的弱智,不是器质性大脑发育不良造成的,而是由于早期智力开发不善造成的。由于他们成绩极差,饱受老师的批评,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加之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态度都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并未丧失信心。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首先我为树立他们的自尊相信心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我对这两个学生说,你们智力比别的同学差一点,并不是脑子有什么问题,只是开发得迟一点,思维不够灵活,加上基础方法差,因此学习能力比别人差一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八岁刚会讲话,还不如你们,别人也都认为他是低能儿,可他成了科学巨匠。经过努力,你们的智力完全可以赶上、甚至超过一般同学。我向他们表态: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教好他们,送他们毕业。请他们配合好老师。当他们成绩好于其他差生时,多对他们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其次,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大量的工作。要使两个随班生赶上一般同学,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会预习了吗?"当我向班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大声地回答:"会!""那你们平时是怎么预习的?""老师,我平时的预习就是在上课前提前看一遍数学书,提前知道上课时讲什么内容就行了.""还要把不懂的知识做个记号.""预习时还要把课后的习题做一遍,这样才知道我们预习时哪些知识看懂了,哪些还没弄懂,等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就行了.""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全面.现在我告诉你们怎样做好课前预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