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勇  陈海兵  俞峰 《科技通报》2020,36(6):39-44,52
开挖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的影响正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开挖深度工况下,桩顶荷载、坑内工程桩与挡土墙的距离因素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内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开挖引起坑内受荷桩的有效桩长减小和开挖深度的增加,桩身最大弯矩点下移,距离越小土体侧向位移作用越明显,挖深越大作用越明显。而既有轴向荷载会增加最大弯矩值,但对位置影响有限;当坑内既有受荷桩有效桩长减少到开挖前有效桩长的约一半时,土体新增挖深会显著增加桩身侧向位移,最大侧向位移点下移,随着桩与支护排桩距离减小,桩身弯曲效应相应增加,而既有轴向荷载也会增加弯曲效应,但对最大位移点的位置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测量应变原理和传感光缆布置,推导了单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利用实测分布式应变计算桩身弯矩和挠度的计算公式。单桩水平载荷试验时,不同位移测试计算方法的成果对比分析表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测量桩身应变数据准确、可靠,计算的挠度与测斜仪测得的水平位移一致,计算的弯矩分布合理,可推广应用于基桩质量检测和长期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管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原型构建了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和微型土压力盒监测了管桩模型的桩身应变与桩顶、桩间土的应力,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桩身轴力峰值出现在桩身1/4处,管桩上部约1/5桩身为负摩阻力、下部为正摩阻力且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管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软土地区超深基坑群的共建案例不断增多,对超深基坑群承载能力及变形特性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杭州火车东站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对于超深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围护墙桩身侧向位移及弯矩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地下四层逆作板的施工显著限制了侧向位移及墙身弯矩的发展。A、B区地连墙在33.0 m深度处侧向位移值达到最大值,在50.0 m深度处墙身弯矩达到最大值,最大弯矩达8871 kN*m。由于受到土体加固、土体宽度、邻近土体卸荷等多种因素影响,A、B区块外侧及A、B区块之间的土压力较为接近。A区块基坑开挖引起的H区块围护桩最大侧向位移值及最大沉降值分别为86.9 mm和25.9 mm,A区基坑开挖引起围护桩桩身弯矩值为H区块开挖时围护桩最大弯矩值的1.17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土质地基系数与桩径的关系,以贵州某水平受荷嵌岩桩为工程背景,在保持水平荷载、土质条件、土体弹性模量等因素一致的前提下,基于ANSYS软件平台和"m"法来进行水平受荷嵌岩桩模拟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桩顶水平位移与桩径正相关;存在临界桩径,在该桩径以内参数m与桩径负相关,在该桩径以外参数m随桩径变化出现波动现象;参数m对桩径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王继成  陈斌  李占涛 《科技通报》2019,35(9):143-149
既有建筑下增层开挖对群桩基础的影响不同于基坑开挖对待建建筑桩基的影响,采用HARDENING-SOIL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及接触面单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分别就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建立桩筏基础-地基-增层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增层开挖后桩顶反力、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体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桩顶Q-S曲线和桩侧摩阻力在开挖前后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取得了增层开挖对既有建筑群桩基础影响的基本认识,揭示了开挖后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不同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由于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应用范围广、沉桩质量可靠、工程造价便宜等优点,在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较为迅速。通常情况下,桩基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受桩基发展历史的影响,人们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借鉴的研究成果甚少。故文章摘录了本人主持的《裕溪节制闸PHC桩基研究课题》中关于"PHC桩水平载荷试验桩身内应力研究分析"的内容,重点介绍"单桩水平临界荷载、极限水平承载力和桩身最大弯矩位置"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微型桩在刚性板连接下加固堆积层滑坡效果,本文基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微型桩受刚性板连接后及在桩顶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微型桩通过刚性板连接后相较于独立微型桩群,滑坡体同一监测点处水平位移明显减小,在此基础上增加桩顶荷载则位移进一步减小;在刚性板作用下,第1至第3排桩身土压力依次减小,桩身抗力比为1∶0.77∶0.71;桩身弯矩呈现“S”型分布,反弯点存在于滑面附近;相较于独立微型桩,刚性板连接微型桩后及桩顶荷载作用下桩身弯矩最大值变化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水平与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内力变形的求解提出了一种状态空间法。首先,根据线弹性地基反力理论、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桩单元平衡条件,建立了地面以上及以下桩身响应的状态方程,其中桩周土体对桩的反力采用三参数模型来模拟。其次,为了使上述状态方程线性化,将地面以上和以下桩身等分为若干桩段,并设各桩段上的地基反力系数、轴力与自由段上水平分布荷载都为常数,建立了地面以上及以下各桩段响应的线性化状态方程。第三,利用桩顶、桩底条件以及各桩段之间的位移内力连续光滑条件,得到了水平轴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桩变形内力的状态空间解,编制了计算程序。最后研究了轴向荷载对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和程序是易于使用且可靠的;当轴向荷载或者水平位移较大时,轴向荷载对桩身弯曲响应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海上风电工程主要位于岸外辐射沙洲海域,对此区域海上升压站高桩承台承水平承载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上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建立高桩承台基础有限元数值模型,开展承台水平承载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承台水平荷载-位移(Q-s)关系曲线上有3个拐点:当承台水平位移为0.02 m,泥面处桩周土体发生屈服;当承台水平位移为0.40 m,钢管桩顶与承台相交处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整体屈服;当承台水平位移为0.80 m,钢管桩在泥面靠下的位置发生整体屈服。(2)承台水平位移为1.0 m时,Z1、Z5、Z8 3种类型桩的挠度曲线相似,桩身挠度分别在泥面12、5、8 m处趋近于零。(3)承台水平位移为1.0 m时,桩身的塑性区主要集中在两个部位,一个部位是桩顶与承台相连接的区域,桩身向上距离泥面13~17 m处,另一个部位是桩身向下距离泥面1~8 m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江苏岸外辐射沙洲海域高桩平台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马煜祥  葛畅  贾佳  吕国儿  阮建 《科技通报》2022,(8):61-64+73
海上升压站基础受到海洋复杂的环境荷载作用,因此开展导管架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以大连庄河某海上升压站基础为研究对象,建立桩靴式导管架基础ABAQUS数值模型,开展导管架基础水平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桩靴式导管架基础水平荷载-水平位移(Q-s)特性曲线显示,水平位移为0.25 m时,Q-s曲线出现转折点,确定其水平极限承载力约为13 MN;此时,上拔桩的竖向位移约为下压桩的2倍,造成导管架基础失稳破坏。上拔桩和下压桩的桩身绕度分布相似,泥面以下15 m区域桩身基本不发生变形;上拔桩和下压桩桩身的应力随着入泥深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入泥深度5 m处桩身应力达到最大值;上拔桩和下压桩桩身的p-y曲线相似,桩周土体受到群桩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基桩静载试验的结果依据基桩在堆载过程中压重平台对其桩身应力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工程实例,结合试验场地地质情况确定基桩侧阻力应力变化及基桩相应曲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组合梁在采用连续梁体系时中间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会使上层砼板过早开裂,工字钢下翼缘因此承受较大压力易引起局部失稳.弥补此缺陷的措施是在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增设砼板,通过剪力件与钢梁连接,其作用是使钢梁下翼缘"固结"于砼板内,增强钢梁的局部抗稳定能力,即双层砼板组合梁.本文将双层砼板组合梁节段假定为Goodman弹性夹层,利用Abaqus6.5建立双层砼板组合梁空间模型,采用滑移单元slide-plane模拟剪力连接件,重点研究下部剪力件的变化对上层砼板应力的影响.得出了下部剪力度的经济值约为1.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杭州软土地基某工程深大试桩对邻近隧道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桩-隧距、套管成桩工艺等因素对既有地铁隧道位移变化的影响,以及施工后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大直径基桩施工会使邻近隧道产生位移,合理选择套管成孔方式对邻近隧道的影响远小于成桩后期的影响;套管拔出会明显增加邻近隧道在基桩施工期间及工后的位移;套管成孔阶段与成桩阶段的隧道最大水平位移变化量、成桩全过程的隧道最大沉降量与桩-隧距呈明显负相关趋势。当桩隧-距/桩长≤0.2时,宜采用全套管工艺进行大直径基桩施工,其中桩隧-距/桩长小于0.08时,可保留套管;桩隧-距/桩长在0.2~0.33时,可采用半套管工艺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土体与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体、桩体响应进行监测。以某基坑为工程背景,探讨桩土作用过程中,桩体的位移变化情况,表明: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桩身水平位移变化较小,最大位移点在桩顶,桩水平位移基本稳定,得到的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测量应变原理和传感光缆埋设方法,推导了桩身轴力、桩周摩阻力、桩端阻力与桩身变形的计算公式。竖向静载荷试验应用表明:该测试新方法有效、可行,测试数据准确,测试成果丰富,可应用于基桩质量检测和长期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精确计算墩柱的计算长度,视桩身为不受土层影响的纯弯构件,通过控制桩身在地面(最低冲刷线)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与m法计算结果相等,推导出桩身计算长度,即假想固结点至桩顶的距离。算例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假想固结点公式计算出的非嵌岩桩桩顶水平位移和转角的结果与实际变形更吻合。  相似文献   

18.
海洋工程深水基桩下段埋置于土中,基桩上段暴露于水中和空气中,基于一维杆理论建立了饱和土中深水基桩的竖向振动简化计算模型。利用阻抗传递法,获得了深水基桩的桩顶竖向振动频域解析解和时域半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桩土接触相对滑移模型在接触刚度很大时与完全黏结条件下的深水基桩竖向振动响应基本一致,当接触刚度减小时,基桩动力响应增大,说明完全黏结条件过高地估计了土层的阻抗,造成桩顶响应减弱;频率相关的阻尼系数可以抑制导纳的发散效应,能够更好地模拟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层模型计算表明,暴露段对基桩振动产生明显影响,时域反射信号在泥面处会产生同向反射,此外,上、下土层的模量比也会对桩的振动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不加以甄别会引起基桩检测误判。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二维计算模型进行单桩-承台结构动刚度法检测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实例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到了在单桩-承台结构下,激励荷载幅值对桩基检测的时域曲线及动刚度均有影响,现场检测时应选用合适的锤进行试验;桩基缺陷类型对动刚度法性检测有影响,对于缺陷程度大的断桩、离析桩类型其时域速度曲线出现明显的缺陷反射,动刚度显著小于完整桩;对于缺陷程度小颈缩桩其时域曲线无明显缺陷反射,但动刚度略小于完整桩,现场检测过程中时域曲线与动刚度相结合可更好判断既有结构基桩完整性,并可通过动刚度判断缺陷类型;桩身动刚度值随桩身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加,近似成线性关系,在现场检测时应考虑混凝土强度对动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9)
低应变法是基桩完整性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因造价低,时间短,可以说是目前绝大多数工程首选方法。但低应变检测基桩完整性,也有其局限性。其方法对桩身缺陷无法做定量判定,无法判定基桩的具体缺陷。所以当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发现异常时,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如开挖、钻芯等方法进行验证。本文通过现场测试时实际发生问题,简单分析应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